2019婚姻家庭幸福感報告:婚姻里情感比“面包”重要
婚姻的幸福感,是個動態的心理體驗,新的刺激、新的改變、新的生活都有可能會讓身處其中的人感覺甜蜜,而壓力、枯燥、繁瑣則有可能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如何實現“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美好愿景,恐怕是夫妻二人一生都要學習的課程。
文|《小康》·中國小康網記者 尤蕾泡腳、狂吃保健品、“癱”在沙發上打游戲、深夜拼樂高……在真人秀綜藝節目《我家那閨女》播出后,單身獨居的主持人吳昕,其生活方式受到了大家的關注。不僅吳昕,這個節目上的袁姍姍、何雯娜也不同程度地被“催婚”,老父親只要看到女兒身邊有男性出現就立刻露出特別關切的目光,不時與節目觀察員聊著理想女婿的標準。
她們享受獨處時光,她們逛街只能拉上閨蜜,她們的朋友圈被曬娃秀恩愛刷屏,在這樣的生活狀態下,單身,尤其是大齡單身,就一定生活得不幸福嗎?未婚與已婚的一線之隔真的會造就天差地別的心理感受嗎?
不湊合、不將就:“佛系”的負責幸福感是一種主觀感受,也因此,婚姻與幸福感的關系,并不是一個非此即彼的簡單關聯。催婚其實就是外部社會觀念對于婚姻與幸福感簡單理解的外在表象。國外一項研究指出,對婚姻狀態與幸福感關系的理論解釋和實證研究均顯示,社會文化的開放程度會影響婚姻狀態與幸福感之間的關系。中華女子學院兒童發展與教育學院心理學教授池麗萍在《中國人婚姻與幸福感的關系:事實描述與理論檢驗》一文中分析道,那些家庭觀念較強、較傳統的國家或地區更傾向于將通過婚姻組建家庭、養育子女看作是標準的生活軌跡,這導致大齡單身幸福感較低。而在相對開放、觀念更現代的文化中,人們將婚姻狀態視為個人選擇,那些婚姻以外的個體不會有太大壓力。
可見,社會文化對于婚姻與幸福感關系的影響非常重要。但是,社會文化并非一成不變,隨著開放程度越來越高,尤其對女性來說,婚姻對于幸福感的影響不再排第一位。從《我家那閨女》中也能看出來,她們按照自己的節奏生活,遵從自己的內心,這與不少時下的年輕人一樣,一個人生活時善待自己,靜待花開,在她們眼中,只有水到渠成的愛情與婚姻。
倉促的婚姻不僅不能帶來幸福感,還可能帶來更大的痛苦。由《小康》雜志社、中國小康網進行的“2019婚姻家庭幸福感調查”結果顯示,婚姻不幸福成為繼身體不好、錢不夠花之后的影響幸福感的因素。可見,對待情感不湊合、不將就,看似“佛系”,實則負責。
事實上,在《小康》雜志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并會同有關專家及機構進行的“2018中國幸福小康指數調查”中也顯示出,婚姻并不是對幸福感影響最大的因素。調查結果顯示,收入、健康與家庭關系排在對幸福感影響因素前三位。其中,收入與健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排在第三位的家庭關系并不能等同于婚姻,它是包含所有血緣與姻親關系的大家庭的概念。因其比婚姻關系更復雜,恐怕這就是人們對此非常看重的主要原因。
婚姻有“面包”還得有“靈魂”
“soulmate”(譯作:靈魂伴侶)的說法在最近幾年流行開來,不少人開始重新審視自己與另一半的關系。它比門當戶對、勢均力敵、郎才女貌更得人心,往往精神層面的契合更難得。愛情要有“面包”,這一點并沒有錯,但是物質不是婚姻關系的主宰,它只能保證物質生活的無憂,但不能保證兩人情感上的兩情相悅。因此,人們日漸重視情感在婚姻中的分量。
歷年的“婚姻家庭幸福感調查”結果顯示,對婚姻幸福感影響較大的因素排序在2018年的調查中發生了轉折。2016年結果顯示,孩子是婚姻幸福感最大的影響因素,2017年則是收入。直到2018年,夫妻二人間的情感這一因素升至首位,并在2019年蟬聯榜首。最近4年的調查結果一目了然,也劃出了一道人們對婚姻關系認知的趨勢線路。
婚姻雙方不是合伙人,不是只要拼命賺錢養家就能夠成就幸福家庭,這也是很多人愿意在事業上按下暫停鍵轉而更多關照家庭的原因。孩子是幸福的紐帶,這種說法依舊適用,但畢竟在夫妻關系中,孩子也是“局外人”,夫妻之間情感的重要性無法被親子紐帶所取代。近年來,有一種說法頗為流行,孩子在家中得到的最大幸福就是爸爸媽媽相愛。
因此,即便無法達到“心有靈犀一點通”的默契峰值,但保持夫妻情感熱度總是可以做到,與金錢相比,這比婚姻與家庭生活帶來的滿足感更強烈。伴隨著情感因素占據首位,本次調查中“溝通、理解的意愿和能力”這一項緊隨“收入”之后,排在影響幸福感的第三位,這也佐證了,夫妻之間精神溝通的意愿更強,希望借此達到深層次的交流。
幸福或不幸福,這是一個問題幸福的婚姻都是相似的。在幸福婚姻的9個要素中,究竟人們給它們排了怎樣的順序呢?“2019婚姻家庭幸福感調查”結果顯示,排在前五位的分別是,健康可愛的孩子、可觀的收入、舒適的住房條件、相互忠誠以及和諧的性生活。此外,經常聊天、分擔家務活、婆媳和平相處、門當戶對分列第六位到第九位。
分析排名前五位的因素,可以看出,幾乎囊括了婚姻生活的所有內涵——物質基礎、親情紐帶、愛情激情以及安全感。對照馬斯洛需求理論,這個結果與其不謀而合。馬斯洛把需求分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愛和歸屬感、尊重與自我實現,依次由較低層次到較高層次排列。換句話說,以上恐怕是人們心中的理想婚姻狀態。
在更微觀的角度探討婚姻幸福感,就要具體到夫妻之間究竟建立怎樣的關系這個層面。在“哪種類型的夫妻關系更容易讓雙方有幸福感”這項調查中,幾乎半數受訪者選擇了平等合作與分工型,愛情型、建設型分列第二、三位。從這個排序看,足見受訪者對于婚姻幸福感的思考比較成熟,同時帶有理想化特點。
其實,該調查結果并不出人意表。如今隨著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提升,女性承擔的社會角色與家庭角色一點不比男性少,所以無論社會分工還是家庭分工,都相應產生變化。這必然會使傳統“男主外女主內”的夫妻類型發生改變,再加上女性對于自我家庭價值的認知已經不再是賢妻良母,而是定位于家庭責任共同承擔者。
而愛情型不言而喻,以愛情為前提的婚姻是一種戀愛幸福的延續,雖然婚姻中會在愛情里夾雜友情與親情,但終歸愛情才是本質,因此,愛情占比更高的婚姻無疑很幸福。建設型的夫妻關系有點像雙刃劍,兩人為了家庭的共同目標而努力,類似于“高級合伙人”,這種夫妻關系非常現實,同樣也因家庭責任感強烈而相對穩固,與愛情型相比,算是一種平平淡淡的幸福。
此外,本次調查結果也直接揭示出后果嚴重的“婚姻殺手”。結果顯示,將近七成的受訪者認為冷漠是“頭號殺手”,猜疑位居第二,視對方付出為應當的排在第三位。婚姻的幸福感,是個動態的心理體驗,新的刺激、新的改變、新的生活都有可能會讓身處其中的人感覺甜蜜,而壓力、枯燥、繁瑣則有可能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如何實現“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美好愿景,恐怕是夫妻二人一生都要學習的課程。
責任編輯:鮑一凡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