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瞬息萬變,投資難以決策?來#A股參謀部#超話聊一聊,[點擊進入超話]
|
“消失”的高息存款
◎記者 馬慜
“這兩年存款利息一直在降。以前總覺得三五年的存款期限太長,現在只后悔當時沒多存點。”資深儲戶李鑫一邊懊惱,一邊也對銀行拉存款的積極性感到費解,“以前去銀行存款還送米面油,現在感覺不‘吭聲’了。”
在存款利率持續下行的當下,大額存單“一單難求”,年利率3%以上的定期存款近乎絕跡。近期,民生銀行、招商銀行宣布停售半年及以上期限大額存單產品,中小銀行加入存款“降息”大軍,手工補息、通知存款、中長期大額存單等高息攬儲工具都迎來調整。
高息存款逐步“銷聲匿跡”的表象下,錢到底往哪存?
三年內下調四輪 存款利率持續下行
繼存款利率多次下調后,被稱為“攬儲利器”的通知存款、協定存款等“類活期”存款也迎來調整,主打“起點低、期限靈活、收益高、自動滾存”的智能通知存款也一時難覓。
近日,渤海銀行、廣發銀行以及大連農商行等多家中小銀行發布公告稱,將取消旗下通知存款產品的自動轉存功能,或直接下架智能通知存款產品。光大銀行日前亦公告稱,將人民幣協定存款利率統一調整為1.15%,同時停止對公智能存款的自動滾存功能。
事實上,早在去年5月,包括國有大行、股份行等在內的多家銀行就已下架智能通知存款產品,或下調通知存款利率加點上限。回溯來看,2022年9月,國有大行率先調降存款掛牌利率,拉開了存款“降息”的序幕。至今,存款利率歷經四輪下調,通常是國有大行率先下調,股份行、中小銀行跟進,“梯次”輪動調整存款利率。
存款的隱性成本也在壓降范圍內。近期,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發布倡議,要求商業銀行禁止通過手工補息高息攬儲。
由此來看,從剛性成本到隱性成本,銀行負債成本壓降“多管齊下”,一方面增加企業端活期存款留存,加強低息存款的吸收;另一方面對高息存款進行額度管理,減少高付息主動負債。
“上述舉措的出發點都是精細化管理存款付息成本。”中央財經大學證券期貨研究所研究員楊海平表示,這也表現在銀行的存款經營理念正在從費用驅動型存款、成本驅動型存款向結算驅動型、業務驅動型存款轉型,重點是利用金融科技手段提升服務水平,通過提升賬戶的活躍度增加存款沉淀。
今年一季度,多家銀行罕見出現存款縮減現象。例如廈門銀行一季度末存款較年初下降9.1%,主要是因壓降公司存單質押業務及高成本外幣存款。天津銀行客戶存款金額較年初減少0.89%,主要是該行持續壓降高成本存款,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各項存款增長。
“我們今年對高成本存款的壓降力度會非常大,包括協議存款、結構性存款、三年期以上的大額存單。我們制定了一些合理的增長目標,對高成本存款的占比會有適當控制。”中國銀行原副行長張毅在業績發布會上如是說。
存款定期化帶來的挑戰
消失的高息存款背后,是銀行負債管理這本“難念的經”。
當前貸款利率處于歷史低位,在資產端定價下行的壓力下,銀行需要從負債端著手“減負”,從而確保自身長期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
“存款作為銀行最重要的資金來源,對銀行成本和資產負債管理都具有深遠影響。”中國銀行研究院博士后李一帆表示,銀行加強主動負債管理能力,就要把握好存款業務的規模、定價及效率三者之間的關系,以及定期存款與活期存款、公司存款和個人存款的恰當配比,通過不斷調整存款結構優化資產負債布局。
當前,存款定期化趨勢是銀行負債端的主要特征——長期限、高成本的定期存款持續增加,企業端的活化資金卻在減少,直接推升了銀行的存款付息率,使得負債端的壓力越來越大。存款利率雖然降了,但是居民的儲蓄意愿并未減退。中國人民銀行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人民幣存款增加了11.24萬億元,其中住戶存款增加了8.56萬億元。
存貸款兩端的雙重壓力直接反映在凈息差上。數據顯示,商業銀行截至2023年末的凈息差已降至1.69%的歷史低位,已低于監管合意水平。在42家上市銀行中,2023年僅青島銀行一家凈息差走闊,其余41家上市銀行凈息差悉數收窄,降幅最大的超過40個基點。
“銀行體系核心負債成本仍然居高不下,呈現一定剛性特征。”光大證券(維權)金融行業首席分析師王一峰認為,存款降息對零售存款成本起到一定改善效果,但對于議價能力相對較強的機構客戶、大企業客戶而言,“超自律”現象普遍存在,存款掛牌利率下調難以對該類存款產生明顯影響。較大規模的“手工補息”推升了存款付息率,這一現象得到規范后情形有望好轉。
新一輪存款利率下調即將到來
得益于存款利率下調效能釋放和銀行主動壓降負債成本措施,今年一季度上市銀行存款定期化壓力已有所緩解,凈息差降幅已有所收窄。浙商證券研報表示,一季度上市銀行息差降幅好于預期,負債端成本率環比下降4個基點至2.07%,自2022年四季度以來首次出現改善,主要得益于存款降息紅利釋放。
但這并不“妨礙”全行業打響息差保衛戰。
在業內人士看來,今年銀行凈息差仍將走低,但降幅也會逐步收窄,考慮到宏觀經濟需要,存款利率還有下行空間。結合時點因素和歷次存款利率下調的情況,國有大行調降存款利率大致發生在每年5月、9月。
李一帆認為,2024年商業銀行凈息差仍將走低,以量補價的規模因素是支撐商業銀行利息收入增長的關鍵。銀行在未來要持續優化負債端成本管理,結合經濟形勢、監管要求和自身經營發展需要,“隨行就市”動態調整利率水平,保障經營穩健發展。
“為緩解凈息差下行壓力,預計2024年存款利率或出現多輪下調。”國信證券王劍認為,銀行會繼續減少對存款的利息補貼以及利息之外的費用,進一步壓降存款的隱性成本。中泰證券研究所所長戴志鋒預計,下半年息差和凈利息收入逐步企穩,負債端成本對息差的緩釋成效已經逐步顯現,后續存款利率仍有進一步下調的可能。
新一輪存款利率調整的政策信號已經釋放,日前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要靈活運用利率和存款準備金率等政策工具,加大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降低社會綜合融資成本。
“從政策著力點看,下一步還將繼續推動實體經濟融資成本穩中有降,預計也會呵護商業銀行合理的凈息差和利潤空間,以確保銀行體系的穩健性。考慮宏觀經濟的發展情況,存款利率仍有下行空間,凈息差將盡可能維持基本穩定。”楊海平說。
責任編輯:張恒星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