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瞬息萬變,投資難以決策?來#A股參謀部#超話聊一聊,[點擊進入超話]
儲戶最愛的定期存款,成了銀行“動刀”的主要對象。此輪降息潮的重點是中長期存款利率,且期限越長降幅越大。
作者 |陳暢
來源 |市界投資匯
又降息了!上周起,六大國有銀行紛紛宣布下調存款掛牌利率,12日,股份行也跟上了大行降息的步伐。
市界投資匯觀察到,此輪降息潮的重點是中長期存款利率,且期限越長降幅越大。其中國有大行五年期掛牌利率下調至2.5%,調降幅度達15個基點,股份行五年期定存最高利率僅剩2.8%。
而此次降息“最狠”的定期存款,恰恰是儲戶的“最愛”。數據顯示,過去的兩年時間內,銀行的定期存款猛增四成。
銀行磨刀霍霍,殺向定期存款,這對儲戶來說固然不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但對宏觀經濟來說,卻未必不是利好。
存期越長,降得越多
從降息具體情況來看,工商銀行、農業銀行、建設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郵儲銀行六大行公告稱,自6月8日起,活期存款掛牌利率較此前下調5個基點,從0.25%降至0.2%。
定期存款方面,兩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下調10個基點至2.05%,三年期定存利率下調15個基點至2.45%,五年定期存款利率下調15個基點至2.5%。
此外,三個月期、六個月期、一年期掛牌利率保持不變,分別為1.25%、1.45%和1.65%。零存整取、整存領取、存本取息、通知存款的掛牌利率保持不變。
去年以來,國有大行此前已進行了兩輪存款利率下調。
第一輪是2022年4月,下調一年期以上期限定期存款和大額存單利率;第二輪是2022年9月,三年期存款產品均降15個基點,其他期限降10個基點左右。此輪降息,期限較長的存款再成重點。
對此,中央財經大學證券期貨研究所研究員、內蒙古銀行研究發展部總經理楊海平分析稱,目前存款定期化成為影響銀行付息成本下行的主要因素,特別是近期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對協定存款和通知存款利率加點上限進行約束之后,存款定期化對付息成本的影響進一步凸顯。
“一般而言,銀行定期存款利率,期限越長利率越高,中長期定期存款對付息成本的影響更大,因而成為調整的重心。”
眾所周知,掛牌利率指銀行對外公布的當前存款或貸款的利率,它并不等于實際利率,有銀行經理告訴市界投資匯,“銀行往往先對掛牌利率進行調降,但為了吸引儲戶,實際執行利率要比銀行官網上公布的存款利率高一些。”
過完一個周末后,6月12日,股份行跟進了國有行的降息腳步。招商銀行、浦發銀行、中信銀行等先后在官網更新了人民幣存款利率表。
與國有大行相同的是,各家股份制銀行的三個月、六個月、一年定期存款利率均沒有調整。人民幣活期存款利率從0.25%降至0.2%,與國有大行一致。
整存整取定期存款利率方面,招商銀行兩年期、三年期、五年期利率分別下調至2.05%、2.45%、2.5%,與六大國有銀行亦一致,其余股份行則高于招商銀行。
▲(國有行及部分股份行調整后的定期利率。圖/市界統計)
例如,調整之后,中信銀行整存整取定期存款利率兩年期、三年期、五年期分別為2.1%、2.5%、2.55%;浦發銀行、光大銀行、華夏銀行整存整取定期存款利率兩年期、三年期、五年期則分別為2.20%、2.50%、2.55%;渤海銀行、恒豐銀行整存整取定期存款利率兩年期、三年期、五年期分別為2.3%、2.8%、2.8%。
兩年定存猛增四成
值得注意的是,銀行重點“動刀”的定期存款,對應體量目前在銀行中占比較大。
梳理央行對外公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12月末,住戶定期存款為518304.63億元。
2020至2022年,定期存款數目一路攀升,分別為599223.20億元、682107.56億元和819484.61億元。兩年時間猛增了近四成。
央行在2022年4季度城鎮儲戶調查問卷中提到,傾向于“更多消費”的居民占22.8%,與上季基本持平;傾向于“更多儲蓄”的居民占61.8%,比上季增加3.7個百分點;傾向于“更多投資”的居民占15.5%,比上季減少3.7個百分點。
而居民最偏愛的投資方式中,“銀行、證券、保險公司理財產品”類目占比第一,為44.1%。
用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鄭后成的話說,“居民將原本用于投資的資金存入了商業銀行,最終形成超額儲蓄。”
時間來到2023年,央行公布的數據顯示,居民和企業的定期存款占比仍在快速上升。截至2023年4月末,個人存款中的定期及其他存款占比升至71%,較2022年末提升近3個百分點。企業存款中的定期及其他存款占比升近68%,較2022年末提升近2個百分點。
擅長商業銀行領域的看懂APP聯合創始人由曦稱,在當前形勢復雜的外部環境下,人們更傾向于將資金存入銀行以獲得更穩定的收益,而定期存款相對于其他存款方式具有更高的穩定性和保障性。
至于定期存款為何流動性和靈活性差還能受到青睞,有專家分析稱,居民是抱有利率繼續下行的擔憂,提前鎖定利率。
進一步避免套利,服務實體
據中金證券統計,2023一季度,商業銀行凈利潤同比增長1.3%,同比增速環比2022年下降4.2個百分點。
其中國有行/股份行/城商行/農商行凈利潤同比增速分別為-1.5%/-1.4%/+21.4%/-3.0%,同比增速環比2022年-6.5百分點/-10.2百分點/+14.8百分點/-0.7百分點。一季度國有大行凈利潤同比增速為-1.5%,為2020年之后再度出現負增長。
楊海平向市界投資匯表示,本輪降息是針對存款定期化趨勢進行的主動管理,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給存款熱適當降溫,有利于商業銀行在凈息差基本穩定的前提下,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
在廣發證券分析師鐘林楠看來,降息將縮減實體部門資金空轉套利空間。
早在今年4、5月份,媒體上就出現過“貸款最優惠利率與理財收益率出現倒掛”的相關新聞。起因是不少銀行通過“以價換量”的方式爭奪貸款客戶。
▲(圖源/視覺中國)
有股份行業務人員透露,一些優質企業貸款招標利率甚至可以做到3%以下,資質條件好的消費貸利率最低可到3.2%。
這一點,在央行發布的《2023年第一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也有所體現,2023年3月,新發放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4.34%,其中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3.95%,均處于歷史低位。3月一般貸款中,36.96%的貸款利率低于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
與貸款利率走低相對應的是,部分銀行理財產品利率相對較高。普益標準數據顯示,理財公司存續開放式固收類理財產品(不含現金管理類產品)4月年化收益率的平均水平為4.00%,環比上漲5.81個百分點。
空轉套利的可能性由此滋生。
鐘林楠指出,息差緩釋后,銀行利用盈利補充資本的能力提升,資本約束會得到緩釋,信貸供給的能力與積極性也會提升。楊海平認為,“本輪由大行開啟的利率下調,為LPR下行提供了空間。”
不過,由曦也表示,降息也可能促使資金流向銀行以外的市場,引發資產泡沫等風險,需要銀行加強風險管理和監管。此外,降息也可能引發資金外流和匯率波動等問題,需要政策協調和應對措施。
責任編輯:韋子蓉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