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瞬息萬變,投資難以決策?來#A股參謀部#超話聊一聊,[點擊進入超話]
來源:證券時報
中國共產黨黨員、民盟中央原副主席、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原副主任、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原副主任,“改革先鋒”獎章獲得者、經濟體制改革的積極倡導者,著名經濟學家、杰出的教育家、北京大學哲學社會科學資深教授、光華管理學院名譽院長厲以寧先生因病醫治無效,于2023年2月27日19點31分在北京協和醫院逝世,享年92歲。北京大學已成立治喪工作組,開展相關工作。全校師生沉痛悼念厲以寧先生。
主持《證券法》和《證券投資基金法》起草工作
厲以寧在經濟學理論方面著書多部,并發表了大量文章,是我國最早提出股份制改革理論的學者之一。他提出了中國經濟發展的非均衡理論,并對“轉型”進行理論探討,這些都對中國經濟的改革與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厲以寧教授還主持了《證券法》和《證券投資基金法》的起草工作。
厲以寧教授因為在經濟學以及其他學術領域中的杰出貢獻而多次獲獎。其中包括 “孫冶方經濟學獎”、“國家中青年突出貢獻專家證書”、“金三角”獎,國家教委科研成果一等獎,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獎(個人最高獎)、第十五屆福岡亞洲文化獎——學術研究獎(日本)等。1998年榮獲香港理工大學授予的榮譽社會科學博士學位。他曾多次被邀請到國內外多所大學與科研機構演講。
厲以寧教授的主要著作包括:《體制?目標?人:經濟學面臨的挑戰》、《中國經濟改革的思路》,《非均衡的中國經濟》,《中國經濟改革與股份制》,《股份制與現代市場經濟》,《經濟學的倫理問題》、《轉型發展理論》,《超越市場與超越政府—論道德力量在經濟中的作用》,《資本主義的起源—比較經濟史研究》、《羅馬—拜占庭經濟史》、《論民營經濟》、《工業化和制度調整—西歐經濟史研究》等。
提出第三次分配
厲以寧在20世紀90年代提出三次分配(第三次分配)概念。他認為,通過向市場提供生產要素所取得的收入稱為第一次分配。政府再把人們從市場取得的收入,用稅收政策或扶貧政策進行再分配,就是第二次分配。而第三次分配是指人們完全出于自愿的、相互之間的捐贈和轉移收入,比如對公益事業的捐獻,這既不屬于市場的分配,也不屬于政府的分配,而是出于道德力量的分配。隨后,這一概念被學界逐步接受,相關的研究也日益增多,并最終被黨中央的文件所采用。
人物生平
1930年11月22日,厲以寧出生于江蘇南京,祖籍江蘇儀征。四歲時隨家庭遷居上海,先后在上海兩所小學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
1941年,考上上海南洋模范中學。
1943年,隨家遷居到湖南沅陵,考上湖南雅禮中學。
1946年,重返南京,轉到南京金陵大學附中讀高二。在這里厲以寧的興趣逐漸從文學轉向自然科學,并擔任學習委員兼化學課代表。
1949年2月,以優等生資格接到了金陵大學化學工程系錄取通知書。12月,厲以寧到湖南沅陵參加工作,在一個消費合作社擔任了會計。
1951年,已參加工作兩年的厲以寧又參加了高考。為方便起見,他就委托當時正在北京大學歷史系學習的趙輝杰代為報名。7月,厲以寧在長沙應試,8月接到了錄取通知書,以優異成績考上了北京大學經濟系 。
1955年,從北京大學經濟系畢業后留校任教。
1956年,加入中國民主同盟 。
1985年—1992年,擔任北京大學經濟學院經濟管理系系主任。
1986年9月,厲以寧在《人民日報》發表文章提出,經濟改革最好的手段便是利用股份制的形式來改造現有的國有企業,改造現有的大集體企業。
1993年—1994年,擔任北京大學工商管理學院院長。
1994年—2005年,擔任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 。
1998年,《中國非國有經濟年鑒》創刊成立,羅涵先同志邀請厲以寧擔任顧問。1999年7月11日,北京大學成立學部學術委員會,設立社會科學學部,厲以寧為首任學部主任。
2005年,擔任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名譽院長;同年北京大學民營經濟研究院成立,厲以寧出任院長;11月6日在厲以寧的倡議下,成立北京大學貧困地區發展研究院。
2010年7月,作為參演人員入選2010年《中國國家形象宣傳片》人物 ,厲以寧參拍“國家形象宣傳片”出場于版本二畫面二。
2013年,擔任中國民生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
2023年2月27日19點31分,厲以寧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協和醫院逝世,享年92歲。
(內容綜合自人民日報,北大光華管理學院)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