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全球最大自貿區形成 中國自貿“朋友圈”將穩步擴大
證券時報記者 江聃
11月15日,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在東亞合作領導人系列會議期間正式簽署。隨后發布的RCEP領導人聯合聲明稱,RCEP協定作為一個現代、全面、高水平和互惠的協定,由20個章節組成,涵蓋此前東盟與RCEP非東盟國家之間自貿協定所未涉及的領域和紀律。除涉及貨物貿易、服務貿易以及投資的具體條款外,RCEP還包括知識產權、電子商務、競爭、中小企業、經濟與技術合作和政府采購等章節。
RCEP領導人聯合聲明還明確,協定將在至少6個東盟成員國和3個非東盟簽署國將其核準書、接受書或批準書交存協定保存人后生效。
工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程實認為,未來新一輪全球化并不是上一輪的簡單重復,而將呈現截然不同的新結構。世界不再是平的,而是轉向“多峰結構”,由多個區域化共同體構成,形成一個產業內貿易區域化、產業間貿易全球化的嵌套體系。
參與人口最多,
占全球GDP近三成
RCEP談判于2012年由東盟10個國家發起,邀請澳大利亞、中國、印度、日本、韓國、新西蘭6個國家參加。談判從2013年正式開始。領導人聯合聲明稱,RCEP協定是一項前所未有的、由域內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和最不發達國家參與的大型區域貿易安排。基于2019年數據,該協定涵蓋的人口規模、GDP總量和貿易額等指標均占全球總量的30%左右。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張建平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RCEP與傳統自貿協定的不同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從規模看,RCEP不僅是亞洲最大的區域自貿協定,也是世界規模最大,超過了北美和歐洲。二是從內容看,除涉及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及投資的具體條款外,RCEP還包括知識產權、電子商務、競爭政策等新議題。三是貿易自由化便利化條件也實現了最高水平,比如貨物貿易降關稅覆蓋的貨物范圍達到了90%以上。
領導人聯合聲明表示,RCEP協定作為一個現代、全面、高水平和互惠的協定,由20個章節組成,涵蓋此前東盟與RCEP非東盟國家之間自貿協定所未涉及的領域和紀律。
商務部副部長兼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王受文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接下來RCEP各成員將各自履行國內法律審批程序,努力推動協定早日生效實施。領導人已責成各位部長加快國內批準程序。中方也將與各方共同努力,爭取讓該協定盡早惠及本地區企業和人民。
重申對印度保持開放
印度是RCEP的16個創始成員國之一。雖然由于多方面原因,印度無法與RCEP簽署方在2020年共同簽署RCEP,但領導人聯合聲明表示,“我們高度重視印度在RCEP中的作用,重申RCEP對印度保持開放”。
根據《關于印度參與〈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RCEP)的部長聲明》,協定自生效之日起即對印度加入保持開放。在RCEP協定簽署后的任何時間,當印度向RCEP協定保管方提交希望加入RCEP協定的書面申請,RCEP簽署方將啟動與印度的談判,并將考慮印度參與RCEP談判的最新狀態和此后的任何新發展。在印度加入協定前的任何時間,根據RCEP簽署方達成一致的條款和條件,印度可以觀察員身份參加RCEP會議和RCEP簽署方舉行的經濟合作活動。
為表達對印度重新加入RCEP協定的強烈意愿,RCEP部長確認上述安排將于RCEP協定簽署日起有效,直至印度加入RCEP協定。
對日貿易影響最受市場關注
市場方面認為,RCEP對于整個亞太地區都意味著巨大商機。RCEP其他14個成員國中,中國與東盟、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簽署了自由貿易協定,整體自由化水平較高。
今年來,東盟歷史性地成為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雙方貿易投資在世界經濟低迷背景下逆勢增長,今年前9月中國與東盟雙邊貿易額接近去年全年,中國對東盟全行業直接投資同比增長76.6%。韓國是中國第五大貿易伙伴、第三大進口來源地,同時也是中國第二大貿易逆差來源國。澳大利亞是中國第八大貿易伙伴、第十四大出口目的地、第七大進口來源地,同時也是中國第三大貿易逆差來源國。中國已連續多年成為東盟、韓國、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第一大貿易伙伴。
不過,中國與它們的經貿合作仍有較大空間。以東盟為例,程實認為,隨著中國邁向全球價值鏈上游,中國與東盟在產業內分工的關系有望加速由競爭轉向合作。中國向東盟提供關鍵技術、零件、設備以及市場需求,由此東盟將得以充分發揮其資源、勞動力等要素稟賦,在下游環節形成規模生產優勢。
不少市場人士更關注中日貿易受益情況。方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顏色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RCEP主要內容是關稅逐步降為零,從關稅角度考慮,此次重要關注點在于對日韓的關稅安排。具體影響最大的是農產品、化肥等關稅配額商品。另外,RCEP會加速亞洲產業整合,例如日韓對華出口電子零部件,中國生產以后出口澳、新、東盟,關稅會顯著降低。
民生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解運亮也稱,考慮到中日之前沒有自由貿易協定,RCEP生效后,可以關注的邊際改進主要來自于中日之間。
順應區域經濟
一體化的歷史趨勢
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中國對外開放的力度不降反增。商務部副部長錢克明此前表示,中國將力爭完成中歐投資協定談判,落實好中歐地理標志協定,推進制度型開放,加快形成與國際投資、貿易規則相銜接的基本制度體系和監管模式。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認為,我國應顯著提升區域自貿協定對貿易的實際帶動作用,提升區域自貿協定自由化、便利化水平,爭取到2025年,我國與已簽署區域自貿協定對象國間的貿易額占貿易總額的比重,由2019年的35.2%提升至50%以上。
程實認為,未來新一輪全球化并不是上一輪的簡單重復,而將呈現截然不同的新結構。世界不再是平的,而是轉向“多峰結構”,由多個區域化共同體構成,形成一個產業內貿易區域化、產業間貿易全球化的嵌套體系。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發展將領先全球化,進而成為全球化體系的支柱。順應這一歷史趨勢,目前北美、歐洲已經加快了區域化建設。作為未來全球化體系的三大支柱之一,亞洲區域化面臨著挑戰。中國的選擇不僅關系到自身的開放,更關系到區域化與全球化的未來。
責任編輯:王蒙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