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北斗55個成員到齊 自主創新鑄就系統“中國魂”
本報記者 朱寶琛
“作為中國航天人,我只想說,曾經有機會參與北斗系統建設,現在有機會見證北斗系統的建成,我非常自豪。”西安中科天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曾偉剛7月30日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暨開通儀式將于7月31日上午10時30分在人民大會堂舉行。
今年6月23日9時43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北斗系統第五十五顆導航衛星,暨北斗三號最后一顆全球組網衛星,至此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比原計劃提前半年全面完成。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建成是我國綜合國力強盛的重要體現,對民用領域拓展和軍用裝備的性能提升及安全可靠具有重大意義,是國家核心技術自主可控的標志性工程。”北京國科天迅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房亮博士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暨開通,是北斗系統發展的第三步——向全球提供服務,這對我國的科技、經濟發展都有著重要意義,對于我們這樣的商業航天公司以及航天人,更是意義非凡。”曾偉剛說。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是中國著眼于國家安全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自主建設運行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是為全球用戶提供全天候、全天時、高精度的定位、導航和授時服務的國家重要時空基礎設施。
我國高度重視北斗系統建設發展,從20世紀80年代提出設想,到1994年北斗一號建設正式啟動,經過30多年的實踐探索,走過了北斗系統建設“三步走”的發展歷程:2000年年底,建成北斗一號系統,向中國提供服務;2012年年底,建成北斗二號系統,向亞太地區提供服務;2020年,建成北斗三號系統,向全球提供服務。
從更長遠的目標來看,2035年,我國將建設完善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綜合時空體系,進一步提升時空信息服務能力,為人類走得更深更遠做出中國貢獻。
據記者了解,自1994年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啟動建設以來,20多年間,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共組織了44次北斗發射任務,利用長征三號甲系列運載火箭,先后將4顆北斗一號試驗衛星、55顆北斗二號和北斗三號組網衛星送入預定軌道,任務成功率100%。特別是2017年開啟全球組網以來,兩年半時間高密度執行18次發射任務。
與此同時,靠著自主創新,北斗系統徹底打破了核心器部件依賴進口、受制于人的局面,鑄造了北斗系統的“中國魂”。而擁有了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技術,北斗導航衛星全部單機和關鍵元器件實現100%自主可控。
“北斗系統的成功,說明了我國具備向全球用戶獨立提供衛星導航服務的能力,也說明我們的自主研發能力在不斷提高。”曾偉剛表示,科技的進步必然會帶來經濟的發展,自主衛星導航服務讓我國相應的產業可以更加放心、更加穩定的發展,相信會帶來相應產業的一次發展機遇。對于商業航天公司而言,國家整體航天技術實力提升,將有更大的發展機遇,也將有機會延伸出更多的商業服務場景。
由55顆衛星構成的北斗導航系統,已成為全球衛星導航系統中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業界認為,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建設與發展,得益于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綜合國力顯著增強、經濟持續穩定發展和科技創新能力大幅提升。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建成,彰顯了中國科技的實力。
曾偉剛表示,我國在科技發展方面特別是航天領域的鼓勵政策力度越來越大,從2009年中國科學院發布《我國至2050年科技發展路線圖》,到《2016中國的航天》明確表示支持商業航天產業發展,鼓勵引導民間資本和社會力量有序參與商業航天活動。可以看到,國家非常明確的踐行科技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及對于航天領域發展的鼓勵。北斗系統的成功,正是我國踐行科技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典型,同時也助推了國家進一步對于航天領域的支持。
“作為一家民營商業航天企業,我們將在國家的鼓勵和支持下,砥礪前行,繼續堅持企業發展,同時,也期待國家更多、更有力的政策繼續支持商業航天整體的發展。”曾偉剛說。
房亮同樣對北斗系統充滿期待。“希望未來發展越來越好,應用場景越來越豐富,希望國家持續投入更多政策扶持,保證這個標志性工程未來大展宏圖,更好的服務國計民生。”
責任編輯:薛永瑋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