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利媒:我所了解的中國,不可征服
利比里亞“頭版非洲”網站2月18日文章,原題:克服挑戰(zhàn):我所知道的中國的韌性 隨著人類在科技尤其是醫(yī)藥領域不斷進步,由瘟疫導致的死亡人數呈下降趨勢。例如,盡管西非國家基礎設施落后,且脆弱的醫(yī)療系統(tǒng)未做好準備,但死于埃博拉病毒的總人數仍在1.1萬余以內。回望歷史,中國是全世界最早馳援埃博拉疫區(qū)的國家之一。
面對暴發(fā)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國正一如既往地采取快速行動予以遏制。對于一個占全球制造業(yè)20%以上的國家來說,相關經濟影響或將是巨大的。但歷史一次次表明,無論是遇到瘟疫暴發(fā)還是經濟危機、饑荒甚或戰(zhàn)爭等困境時,中國都迸發(fā)出強烈的韌性精神。
例如,雖然上世紀曾遭遇大饑荒,但中國已從中吸取教訓,如今其食品產量已超過國民消耗量,且中國生產的食品在發(fā)達和發(fā)展中國家隨處可見。中國還已利用一流技術打造早期預警系統(tǒng),以防止重蹈覆轍,降低了自然和人為災害造成的不利影響。
當年的亞洲金融危機,已使中國在改革開放政策方面變得更加堅定自信。通過一系列措施和吸取經驗,中國經濟從那場危機中獲益頗豐。自經受住風暴并創(chuàng)建專注于保護民眾福祉的正確宏觀經濟構架以來,中國一直在以令現代經濟學家們感到不可思議的速度增長。
除了自改革開放以來經受住各種嚴峻衛(wèi)生和經濟考驗,這個國家的歷史也表明,諸多災難從未擊垮一個頑強民族百折不撓的精神。從鴉片戰(zhàn)爭到義和團運動,中國曾一直與蠶食其主權、侵蝕其文化價值觀的外國列強作斗爭。盡管那時的中國軍事實力有限、經濟孱弱,但侵略者到頭來仍只能放棄對中華民族韌性的征服。即便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面對日軍慘絕人寰的暴行,中國人的這種精神依然像英國詩人威廉·亨利的著名詩作描述的那樣“不可征服”,即便滿頭鮮血,仍頭顱高昂。
經過40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國不僅在經濟上突飛猛進,科技成就也使其在全球獲得巨大的相對優(yōu)勢,加上對研發(fā)的巨額投入,這些令人們堅信新冠肺炎疫情將得到有效遏制,無論從空間還是時間上都是如此。全球成千上萬的人都希望,在中國的科技水平和理性決策能力作用下,這場疫情將很快成為往事。
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夢想依然鮮活,在中共務實可行的治國理政領導下,中國人民對抗擊疫情充滿信心。我們所了解的中國,將以比我們想象的更快速度克服挑戰(zhàn)。(作者伊曼紐爾·繆尼恩,王會聰譯)
責任編輯:孫劍嵩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