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魏欣
短期對在美國就業的有利因素是移民身份和職業,長期來看還是對美國社會的認同
對于很多臨近畢業的留美學生來說,是否要在美國找工作常常成為一個讓人猶豫不決的難題。一方面,美國工作經驗對于留學經歷的價值提升較大,而且同等工種在美國的薪水和勞動強度仍然比較有吸引力;另外一方面,在美國找工作的難度卻遠超出國內,國內的工作和發展機會都多于美國。由于赴美留學生數量在過去幾年爆發式的增長幅度,僅憑在學校獲得的知識和一紙文憑往往不足以在國內的職場中獲得競爭優勢。所以很多留學生萌發了畢業后在美國先工作一段時間的想法。如果幾年后感覺適應或者喜歡美國,可以繼續在這里工作和生活下去。但是如果感覺國內前途更大,光鮮亮麗的美國工作經歷或許可以在海歸的過程中幫助他們找到更好的起點和機會。
但是不少畢業生在美國的求職過程中遇到的巨大挑戰讓他們逐漸產生了一些挫折感。特別是移民身份在整個過程中起到的作用讓他們逐漸認為,美國社會不但并不像之前想象的那么美好和友好,而且還相當排外。毫無疑問,以美國的總人口數和勞動力市場的現狀來看,幾乎不太可能接納所有,甚至大部分外國留學生。但是從個人角度來看,是否有可能更深入理解中國學生在美國的求職過程,讓自己的選擇更加理性務實呢?
首先,綠卡和移民身份可能是畢業后能否成功在美國找到工作的重要因素,但決定性因素仍然是專業和職業方向。很多畢業生在求職中被用人單位以移民身份不符合為由排除,所以認定身份是阻礙他們在美國找到工作的主要因素。在真實面試過程中,很多獵頭和美國企業的第一個問題常常就是你的移民身份是什么?你是否擁有美國公民或者綠卡?如果你的回答沒有或者只有學生身份,可能這個面試過程就直接結束了。這是因為政府和法律對他們的雇員有移民身份的要求。為了避免浪費太多時間在不必要的后續面試中,他們往往把移民身份作為第一個篩選指標。由于屢屢求職受挫,一些畢業生可能得出結論,美國雇主對待求職人士并不公平。
事實上,如果你觀察與自己在同一個職業類別上那些有綠卡和美國公民身份的朋友,他們的求職情況也不會特別理想。這是因為只是在某一個行業逐步下行的過程中,移民局肯定會出臺政策盡量保證在該行業中,有綠卡的人獲得一定優先權。這種本國居民優先就業的做法在大多數國家都會存在,也可以理解。而且在金融危機之后,中美兩國的經濟結構和用人需求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中國的金融業獲得了較大的發展,所以赴美留學生7成左右集中在金融、經濟、會計、咨詢等文科方向。而美國正好相反。過去10年是吸取金融危機教訓的時代,也是美國銀行業監管逐步加強的時代。華爾街大量裁員,金融人才在美國本來就是最難求職的工種之一。甚至很多優秀的美國本土人才自己也被迫遠赴香港、新加坡和倫敦工作,所以中國留學生的困境就自然出現了。
如果你從事的行業正處于景氣當中,美國企業一般對移民身份的要求會寬松很多。金融危機后,美國經濟朝技術方向的轉型的趨勢非常明顯。硅谷很多高科技公司在經濟復蘇過程中獲得了較大發展,也吸納了來自中國、印度和俄羅斯的很多人才。往年以培養金融人才為主的許多商學院甚至單獨開出了科技和數據科學方向的MBA課程。計算機科學、數據科學和各類理工科畢業生在美國的求職過程就要順利很多。用人單位一般不會因為他們沒有綠卡而拒絕他們,而且移民局也為理工科(STEM)學生特別安排了畢業后3年的實習期。所以影響在美就業的主要因素其實是專業,次要因素才是移民身份。只是專業選擇往往在他們赴美前就已經確定,很多同學沒有在留學規劃時對美國的情況有清醒的認識,所以會意識不到職業方向的重要性。
其次,近幾年移民局對H1B工作簽證的嚴格審核對我們中國學生來說更可能是利好,而不是利空。很多留學生朋友沒能在美國成功就業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沒有抽到工作簽證。因為美國國會每年只批準大約8萬5千名外國畢業生獲得美國工作簽證。但是用人單位的申請數量往往高達20萬,所以必須通過抽簽方式決定哪些學生能夠獲得簽證。這種方式很原始,對很多畢業生的求職積極性形成很大打擊。在本屆政府上臺之后,移民局更是大幅度加強了對工作簽證的審核力度。即使幸運的獲得抽簽,很多用人單位的申請仍然在審核過程中被拒,工作簽證通過率大幅下降。一些涉及簽證欺詐的單位和個人甚至面臨聯邦調查局的起訴和定罪。這種政策變化讓很多中國學生心灰意冷,感覺本已異常艱難的就業通道正在進一步收窄。
但是如果仔細分析一下數據和現狀就可以發現,實際情況可能和我們想象的正好相反。金融危機后的很多年,印度學生占據了工作簽證配額的超過70%。赴美留學的第一大群體中國學生只能和其他各國學生分享剩下的30%。很多印度學生往往并沒有美國學習經歷。他們僅憑在印度獲得的本科學位,通過中介公司大量利用材料造假和一人多抽的方式,增加了自己的中簽率。這實質上形成了對中國畢業生的擠出效應,成為我們抽簽難的重要原因。現在移民局的嚴格審核目的是為了防止簽證欺詐,保護美國人的就業機會不被稀釋。中國留學生造假的案例不多,碩士和以上學歷占比高于印度學生群體,所以不太可能成為執法的重點目標。因此我們更可能成為政策變化的受益群體,而不是受損群體。附帶效應將有可能提升中國學生在美國獲得工作簽證的可能性。
總體上看,短期對在美國就業的有利因素是移民身份和職業,長期來看還是對美國社會的認同。短期因素無需過多解釋,身份和職業能力對在美國求職的幫助幾乎是立竿見影的。從長期來看,美國社會分工更加細致和明確,更傾向于每個人在同類型工作崗位上做到老。社會獎勵機制更加偏向于專業技術性人才,而不是一般性管理人才,或者說通才。這與中國社會的很多思想理念存在巨大差別。不太認同美國的人即使拿到移民身份和好職位,往往也會感覺生活乏味和遭受忽視。他們不太愿意與其他種族來往,游離于美國社區之外。時間越長,他們就會越痛苦,越傾向于最終選擇海歸。美國顯然不是天堂,也不適合所有人,甚至對于一些能力超強的人還真的是給予重視不夠。所以如果對美國認識不夠明確和清晰,選擇在美國學習、工作和生活可能并不是特別好的主意。它更可能帶來長期隱患。
(本文作者介紹:專欄作家,曾在美國供職于大型共同基金管理公司。)
責任編輯:張文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