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瞬息萬變,投資難以決策?來#A股參謀部#超話聊一聊,[點擊進入超話]
原標題:華為的“內外雙循環”
世事如棋局局新,棋至中局,下一步華為將如何落子?
3月31日下午,華為循例發布了2020年經營業績。報告顯示,2020年,華為業績增長速度放緩,但基本實現了經營預期,其中銷售收入891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8%,凈利潤64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2%。
其中,運營商業務營收3026億元,同比增長0.2%;企業業務營收1003億元,同比增加23%;消費者業務營收4829億元,同比增長3.3%。
華為輪值董事長胡厚崑對21世紀經濟報道在內的媒體表示:“增長背后,華為抓住了幾個關鍵性機會,從產業維度看,雖然去年疫情嚴重,對網絡容量、服務等需求都在增加。運營商業務保持穩定發展。企業業務,一直保持兩位數增長。消費者業務的增速確實沒有達到預期,華為手機的銷售數據這么多年都是一路高歌猛進,去年由于供應的問題受到了影響,收入下滑,但同時消費者業務里有‘1+8+N’策略,手機之外的其他可穿戴銷售實現了比較快速的增長,最終整體實現增長。”
在2020年的重壓之下,華為保持增長已屬不易。在2019年年報的發布會上,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曾表示:“2020年是華為公司最艱難一年。”
在去年11月,華為出售榮耀令其獨立發展,除了剝離業務求生存,華為還進行了法律層面反訴、輿論層面更透明開放、提前預備庫存、備胎響應、拓展新業務線、儲備現金流、堅持多供應商、培育國內半導體產業鏈等措施。
近期,美國政府相關表態顯示,對于華為等企業的制裁還將繼續,世事如棋局局新,棋至中局,下一步華為又將如何落子?
國內市場貢獻65%以上營收
在外部嚴峻的挑戰下,2020年華為增速開始放緩。2020年營收收縮到個位數增長(3.8%),2019年營收增長為19.1%,而近年其營收復合增長率達到14%;在凈利潤上,2019年就來到了個位數增長5.6%,2020年是3.2%。
從地區上也能看到波及面,按區域分,華為中國區的營收占比達到65.6%,在中國的收入是5849億人民幣,同比增長了15%,貢獻了大部分營收;而海外區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財報顯示,美洲地區銷售同比下滑24.5%、歐洲中東非洲地區同比下滑12% ,主要原因是受部分國家運營商市場投資波動、消費者業務無法使用GMS生態的影響。
同時,財報還顯示,2020年公司持續加大對云、研發等的投入,折舊、攤銷增加,同時應付賬款減少,全年經營活動現金流為人民幣352.18億元,較2019年下降61.5%。
再具體看華為的核心業務,2020年,華為組織架構發生了不小的調整。年初時將Cloud&AI(云與計算)升至華為第四大BG,與運營商BG、企業BG、消費者BG共同組成華為四大BG,不過財報并未披露云與計算業務的具體業績,胡厚崑表示,2020年華為云增速達168%。同時,華為智能汽車業務也出現在財報中,2020年,汽車BU和消費者BG進行整合。
在各項業務中,外界關注的焦點仍集中在消費者業務和芯片問題。
對此,胡厚崑表示,華為將在高頻應用場景去打造無縫智慧化的應用場景,會打通服務和硬件兩個生態,未來消費者業務是以消費者為中心,不同硬件只是不同接觸手段而已,手機也一樣。去年手機銷售下滑的情況下,其他硬件和服務銷售呈現快速增長的態勢,這樣的趨勢是符合消費者市場需要的。
截至2020年12月31日,華為全球終端連接數已經超過10億,手機存量用戶突破7.3億。
談及芯片供應問題,胡厚崑表示:“過去兩年,為了應對不公平的待遇,我們投入了很多資金資源來解決芯片問題,面對客戶需求,尤其是B端客戶需求是沒有問題的。”
對于華為旗下芯片設計公司海思的近況,胡厚崑說道:“我們的定位是ICT的系統設備供應商,對于芯片的全球產業鏈依賴依然是很強的,海思作為華為的重要單位,參與到全球半導體產業鏈當中。我們也預料,基于全球合作模式的產業鏈的形式依然應該成為半導體產業鏈發展的主流,所以我們會堅持基于開放合作的創新。”
“我們看到產業上游下游都受到了傷害,去年(華為)有一部分業務下滑直接受制于全球供應鏈的破壞。另一方面,上游供應商也是受害方,過去華為僅僅美國的供應商采購就有100-200億美元的水平,很大一部分(訂單)會讓其他供應商拿走。對于非美國供應商,面對美國不合理的要求,他們要想法設法避開美國的影響,所以在這種情況下,產業界沒有贏家。”胡厚崑說道。
近期,美國還在對華為繼續圍追截堵,地緣政治沖突對華為、以及全球供應鏈都造成了影響。
相比以往多年的高舉高打,華為現在調整為穩扎穩打求生存基調,步步為營做好布局。
從產業層面看,一方面,華為手機正在求生存,消費者業務同時也在往智能家居、汽車業務方向拓展,并圍繞HarmonyOS構建跨平臺的終端軟件生態。手機市場一直激烈競爭,在供應鏈受阻的情況下,華為市場份額也不可避免的下滑,尤其是2020年第四季度,華為下滑至全球第六,不過,在2020年全年華為依舊站穩前三。Counterpoint數據顯示,美國貿易制裁升級后,華為零部件嚴重短缺,但憑借在中國市場的出色表現仍位居第三名,中國貢獻了華為總出貨量的約70%,在中國手機市場上,2020年華為(包括榮耀)排名第一,占據41%的份額。
另一方面,華為亟待新業務加速成長,云與計算產業、汽車業務是華為看中的明日之星,如何快速成長是關鍵挑戰,各大互聯網公司、科技公司均切入云計算、AI、智能汽車領域,華為作為硬件基因的企業,也面臨競爭。
對于汽車BU的規劃,胡厚崑表示:“我們的定位是作為汽車部件的供應商,我們相信我們所掌握的ICT技術可以覆蓋電動車的多個領域,包括車聯網、車云、自動座艙、自動駕駛、電源管理 、智能動力系統等等。去年我們把智能汽車的投資管理和消費者合并,一方面我們對消費者理解可以更好地反映在汽車解決方案里,另一方面我們消費者業務的設計能力很強,可以為車BU所用,我們會進一步強化對車業務的定位,成為有競爭力的供應商。”
對于未來發展,華為還提出了多方面的規劃,比如繼續夯實B端的核心業務、強化數字化服務、云服務、持續投入研發并開放合作等等。
從區域側來看,這一系列措施可以看作華為的“內外雙循環”。一方面以內部大循環為主,如前所述中國市場貢獻了六成以上收入,在此基礎上,華為也在不斷培養、投資國內供應鏈,培養鴻蒙生態,與更多公司合作建立新生態。
另一方面在外循環側,保持開放合作、研發投入。2020年華為的研發投入占收入的比例,依然達到了15%以上,在華為歷年的研發投入強度里面,屬于較高水平。同時,華為在全球600多個標準組織、產業聯盟、開源社區、學術組織中,擔任超過400個重要職位。
(作者:倪雨晴 編輯:林虹)
責任編輯:戚琦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