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瞬息萬變,投資難以決策?來#A股參謀部#超話聊一聊,[點擊進入超話]
地產行業邁入降利時代 毛利率20%成新紅線?
本報記者 王麗新
截至4月6日,以曾跨入“千億元俱樂部”(按全口徑銷售額計)的25家上市房企2021年財報(包括未經審計業績)為樣本,《證券日報》記者統計發現,中海地產、華潤置地、龍湖集團等6家公司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均超過200億元。其中,龍湖集團、華潤置地、綠城中國、中國金茂和金輝控股5家該指標同比增長,其余20家全部下跌。
“2021年,百強房企‘增收不增利’日趨嚴重,凈利潤率、凈資產收益率均值分別為9.8%、8.1%,較2020年分別下降2.2個、1.8個百分點。” 中指研究院企業事業部研究負責人劉水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地價高企和房地產去金融化限制房企盈利空間,未來1年至2年內,行業或仍將處在降利時代。
毛利率降至20%?
“縮表出清”進行時,房地產行業“唯規模論”已不再適用,“做大而做不強”的房企已陷入流動性危機。在行業低迷時刻,經過復盤、反思與檢討,房企掌舵人開始意識到,房地產行業靠“激進”高杠桿驅動發展的時代已結束。
相比以往業績說明會上“銷售目標”是主角,今年“均好型”頭部房企均在釋放一個信息:以利潤為導向降本增效,變利潤而非規模為KPI考核目標,投資拿地以IRR(內部收益率)為準繩,以非房開業務挖利潤蓄水池。
釋放這一信息的背后,是土地紅利和金融紅利褪去后,行業盈利能力下滑至比肩制造業,并由此帶來的深刻檢視。
以2021年財報數據為樣本,上述25家房企毛利率全部下跌,下跌范圍從0.01個百分點到17個百分點不等,即便有“利潤王”之稱的中海地產亦下跌超6個百分點;若以行業過往共識的25%毛利率紅線計,僅龍湖集團、中海地產等7家邁過紅線,若將毛利率紅線降至20%(業內共識為“新紅線”),則有14家房企過線。
回溯過往3年地產行業平均利潤率數據來看,據國金證券統計,2018年至2020年,房地產企業的毛利率分別為28.77%、26.96%、23.35%,跌幅逐年擴大。從目前發布的2021年業績公告來看,平均毛利率為18.74%,平均凈利潤率為8.21%;而制造業在2021年的毛利率水平為20.53%,凈利率為7.96%。
躍過“青銅時代”邁入“黑鐵時代”的預判,依據或許在此。所以,交上歸母凈利潤幾乎腰斬的成績單后,萬科董事局主席郁亮在業績說明會上花了28分鐘反思和剖析,畢竟這是公司上市31年中第3次出現凈利潤下滑。同時,萬科的毛利率也降至21.8%,剛剛擦過新紅線。
“大家都對毛利率水平回歸到20%左右或者20%以上是一個共識。”華潤置地總裁李欣表示,“每家公司的情況不一樣,但是對毛利率水平的目標沒有太大差異,回歸到30%甚至以上不太可能。”
“2021年龍湖集團整體毛利率是25%,地產開發板塊為23%,這在行業內比較靠前。未來1年至2年內,2017年和2018年土地市場熱時所拿項目會陸續進入結算通道,預計地產開發毛利率會維持20%水平,集團整體毛利率希望保持25%。”龍湖集團CEO陳序平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如果土地市場高杠桿出清,且持續獲取價格較低地塊的話,地產板塊毛利率未來或可得到修復。
“過去,職業經理人投資拿地KPI以‘量’定,保規模話語權為先,投資質量為次要,即便2%凈利潤率仍要硬頭皮拿地,導致財務風控不到位,短期償債能力不足,造成‘千億元房企’突破40家,市值破千億元卻不足三分之一。”一位房企投拓條線內部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經過這一輪現實的沖擊和檢討,一元錢究竟能產生多高效率、創造多少利潤和多少市值,是掌舵人不得不思考和面對的新課題。
未來估值的支撐在哪里?
從當下供需兩側調結構舉措來看,開發仍舊是目前多數房企的主營業務,也依然對利潤池具有決定性作用,但僅靠開發而無運營和服務性業務,無法在不脫離客戶基礎和能力圈范圍內去開拓房地產新發展模式,亦無法支撐“有質量的發展”。
兩個前提非常重要,一是2021年城市化率升至64.72%,商品房銷售額18萬億元,這或許已經觸及天花板,正如郁亮所說,“我們要在‘天花板’到來之前做好布局”;二是下場玩家雖然會減少,但若核心還按照“以速度為規模加法,以杠桿為乘法”的老玩法發展,終究會“退”出績優生陣營,估值也無法獲得投資者充分認可。
以4月6日收盤價計,A股及H股共7家房企總市值均超過1000億元,萬科A為2467億元、中國海外發展2341億元、華潤置地2257億元、保利發展為2190億元、龍湖集團2117億元、招商蛇口為1290億元以及碧桂園1221億元。
據《證券日報》記者觀察,站上2000億元市值陣營的房企具備四個共性特征:一是財務盤面穩健,比如凈利潤規模均超過200億元,毛利率均超過20%,均是綠檔房企;二是非房開收入占比逐漸提升,其高毛利率水平拉高公司盈利空間;三是土地儲備多集中在一、二線城市;四是評級穩定,PE倍數高。
在業內看來,如同龍湖集團、華潤置地以及中海地產等房企一樣,以非房開業務為核心的多元業務已經做強且步入收獲期,成為集團穩定現金流來源,且其細分板塊“學費”多已交完,商業模式及其可復制模型均已跑通,已具備探索房地產新發展模式的能力,這既是布局未來,也是從長期主義理念出發,用戰略定力練就穿越周期的能力,亦是資本市場給予高估值的核心要素之一。
“房地產行業進入降利時代后,高周轉高負債的傳統模式已不再適用,規模也不再是取勝關鍵,行業向著高質量發展邁進,財務穩健和經營水平成為房企必須關注的重點因素。”諸葛找房數據研究中心高級分析師陳霄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展望后市,在行業集中度提升以及競爭加劇的背景下,經營管理水平優異、財務狀況穩健、多元化發展路徑清晰的房企將更有可能享有高估值、高市盈率。
責任編輯:李桐
投顧排行榜
收起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