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建章:年輕夫婦不愿意生小孩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教育的深度內卷

梁建章:年輕夫婦不愿意生小孩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教育的深度內卷
2021年06月14日 09:58 新浪財經

股市瞬息萬變,投資難以決策?來#A股參謀部#超話聊一聊,[點擊進入超話]

  作者:梁建章

  最近發布的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數據,使得低生育率在中國進一步成為令人擔憂的社會問題。年輕夫婦不愿意生小孩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教育的深度內卷——教育孩子實在太費力費錢了!至于近來的教育新政,又加劇了家長的焦慮感。一些地區要限制高中的招生人數,并且把職業高中的比例提高到50%,這非但讓家長繼續擔心孩子考不上好大學,甚至還要擔心考不上高中了。

  關于限制高中人數的目的,據說是為了培養更多的職業技術人才,例如更多的工人和服務員,方式則是通過職業高中來培養這些就業人員。按照這種邏輯,如果所有年輕人都上了大學,似乎就沒人從事工人、服務員等職業,所以必須阻止一半左右的年輕人上大學。但上述邏輯其實是似是而非的,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講,只要薪資足夠高,一定可以找到工人和服務員。對于勞動者來說,即使擁有大學文憑,只要能拿到的工資足夠高,他們還是愿意做工人、服務員甚至農民。如果所有年輕人都上了大學,不會沒人去做服務員和工人,只是這些職業的工資或許會比現在更高。所以換句話說,限制大學生數量所產生的后果,實際是不讓服務員和工人的工資漲的太高。

  顯而易見,不應當為了維持工人和服務員低工資而限制大學生數量,因為這些勞動者的工資提高并不是一件壞事。如果工人和服務員的工資接近專業人士,反而有利于減緩貧富差距。有人說,工人的工資過高,恐怕會導致中國的產業失去競爭力。這種想法,其實顛倒了經濟發展的目的和手段。我們提升產業競爭力的最終目的,不就是要全民共同富裕嗎?實際情況是,工人的素質會因此得到提高,雖然勞動密集型的產業轉移了,但是中國制造業的競爭力卻增強了。

  十幾年前的大學生擴招政策曾飽受爭議,但是事后看來,這其實是一個非常正確的決定,擁有數量龐大的高素質勞動力,正是中國目前的優勢所在。其實在大學擴招以后,大學生起薪和工人的差距的確越來越小,甚至發生了逆轉。這是非常正常的現象,在其他發達國家那里也很普遍。但即便如此,學生和家長上大學的熱情卻絲毫沒有減少,這是理性的嗎?我在博士論文就研究了這個現象,發現這是家長和學生的理性選擇,即便大學生的起薪低,但是以后幾年卻是漲的快,從整個職業生涯來看,上大學的回報還是很高的。

  有人會說,大學教育對于很多職業來說是浪費,做一個工人和服務員不需要大學教育。的確,大學很多課程對于部分職業比如餐館服務員的確沒有多大用,但是按照這樣的思路,高中教育甚至初中教育對于做餐館服務員也基本沒用,為什么我們要堅持中學教育呢?同樣的道理,也不能輕易得出“大學無用論”的判斷。

  我下面從幾個方面來論證普及大學教育的必要性。

  職業生涯的需要

  現代社會里,個人一生要換好多崗位和職業。很多老的行業會消失,很多新的行業會誕生。即使在同一個行業和企業中,勞動者也有晉升和換崗的機會。例如,現在的某個餐館服務員,未來可能會當餐館經理,甚至創業自己開餐館。當餐館經理和老板的技能,就遠遠不是一個職業學校可以培養的,需要綜合的管理技能和學習能力,尤其是未來的餐廳可能還會面臨高度智能化的挑戰。對于這位潛在的“餐館老板”來說,早早地跳過大學階段,的確會多出幾年工作時間,卻將因此失去以后的上升空間。或許有人說,勞動者工作以后還可以自學,這句話本身沒錯,但有些課程如數學、計算機和外語,在年輕時的學習效果要好得多。其實大多數家長也都明白這一點,上大學不是為了立刻賺很多錢,而是爭取讓整個職業生涯發展得更好。所以即使大學生的起薪并不高,甚至未必能找到對口的工作,卻還是人生的正確選擇。因為從整個職業生涯的收入來看,大學的回報是很高的。而且大學教育所擁有的優勢,隨著人均壽命的延長,以及專業人士職業年限的延長,還將變得越來越大。

  未來職業的智能化

  有人預測,未來二十年會有大部分的工作會被機器人和人工智能取代或部分取代,幾乎所有工作都會受到智能化的影響。比如,司機這個職業未來很可能會被自動駕駛取代。在攜程的服務中心,越來越多簡單的服務請求由聊天機器人自動完成,需要人工處理的問題變得越來越復雜。未來的餐館里,機器人和點餐軟件將完成大部分點菜和送餐的工作,餐館勞動者要做的是管理、設置和維護這些機器人和軟件。在工廠里,機器人將完成主要的機械工作,富士康那種流水線組裝工人崗位正在迅速消失,少量留下的工人職位則需要設置、維護和修理機器人。即使是未來的農民,要管理好一個現代化的農場和養殖場,也需要很高的綜合技能和學習能力。這樣的未來,對于工人、服務員和農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們需要理解復雜的系統,擅長解決問題和自我學習,甚至需要掌握計算機算法和編程能力。以這些能力需求而言,我們現在的高中教育和職業教育是遠遠不夠的。

  事實上,隨著工廠智能化和復雜程度的上升,就連一直標榜職業教育的德國,如今也在開始反思,認為高級工人僅僅有職業教育可能是不夠的。只有具備更好的綜合能力,一線的服務和生產人員才有可能為創新和改進做出貢獻,未來有機會被提拔成管理和研發人員。或許還有人會說,畢竟現在還有不少低技能的機械性工作需要人力參與,但我們討論教育政策,必須具有二十年以上的前瞻性,因為現在的孩子距離他們的職業黃金期至少還有二十年時間。

  復雜社會的需要

  不僅工作變得越來越復雜,我們整個社會也越來越復雜。各種消費產品、各種藥品、各種真假新聞和各種理財產品層出不窮。每個人每天面臨各種選擇,商品、投資和職業都需要我們做出選擇。當各種選擇都變得越來越復雜時,個人如果不能深入理解整個社會的運行,就會錯失很多機會,還會踩坑、被割韭菜甚至被騙。高中教育的課程,已經不能適應現代社會的要求,我覺得所有的人都應該學習基礎的經濟學包括金融理財,才不會成為股市中的“韭菜”。人們還應當學習基本的統計學和背后的邏輯學,才不會被假新聞誤導。學習內容當然還應當包括計算機科學的基本原理,因為我們生活在一個計算機無處不在的社會。除此之外,還需要包括基礎的法律、心理和倫理學課程。以上課程我都認為是一個復雜社會生存的標配,應該成為大學的必修課程。

  家庭成員、朋友和公民

  大學教育不僅可以自己受益,也可以讓周邊的人和社會受益。一個知識豐富且對世界和社會有更好理解的人,會是一個更好的朋友或更好的伴侶,也是更好的父親或母親,還會是一個更有素質的網民和更好的公民。有經濟學家統計,大學教育對社會(他人)的回報和對自己的回報在一個數量級。

  大學教育需要通識化

  如上所述,大學教育主要培養學習能力和生活在復雜社會的各種技能。所以不分專業和文理,都應該學習大量的基礎必修課——即實現所謂通識化。其實世界一些頂尖大學已經這么做了,哥倫比亞大學的前兩年的大學課程,基本不分專業都要需要學習基礎的必修課。現在大部分企業在招聘時并不在乎大學生的專業,而更看重綜合學習能力,因為企業對于崗位的技能要求變化非常快。大學本科只能提供一個基礎,大部分技能要在崗位上學習,或者要在專業的碩士和博士階段學習,所以現在很多頂級公司的校園招聘已經以招碩士研究生為主。

  大學教育資源稀缺嗎?

  的確在大部分發展中國家,或者在幾十年前的中國,是沒有能力普及大學教育的。所以必須通過嚴苛的考試來篩選生源,把大學教育搞成精英教育。但現在的情況已經完全不同,中國的大學資源已經足夠讓每個人都上大學。當然,我這里說的大學資源并不稀缺,是指大學的基礎課,大學的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生的教育資源依然處于稀缺狀態。但至少大學的通識教育資源是充足的,尤其通識教育的很多課程可以實現標準化,即使用標準的課程、作業、教材和測評等等。實現了標準化以后,就可以在不影響質量的情況下大幅度降低成本,例如通過開大課甚至網課的形式,來大幅度降低大學通識教育成本。澄清一下,普及大學教育不是強制所有的人上大學,也不是免費上大學,而是讓有意愿有能力的年輕人都能上大學,對于那些經濟有困難的學生則可以給與低息貸款或者獎學金或者助學金的幫助。在自然狀態下,中國應該和大多數發達國家類似,大約百分之八十的適齡人口選擇上大學。事實上,在不遠的將來,我們面臨的問題不是大學不足而是大學過剩,因為低生育率會導致生源的持續減少。

  減少貧富差距

  普及大學通識教育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緩解貧富差距,以前大學教育資源是稀缺的,最好的大學必須匹配最好的生源,資質差的學生就只能少上學了。這是一種教育資源稀缺時的無奈選擇,至于讓資質差的學生少上學,顯然會加劇貧富差距。當教育資源不再稀缺以后,家長本身就存在強烈的希望子女上大學的理性需求,就可以讓現在被認為資質差的那些學生獲得更多上學機會。于是在大學階段,會盡量向所有人教授復雜社會的生活技能和未來職業發展所必須的學習能力。這樣才能給所有人公平的機會,從而減緩貧富差距。

  普及大學教育和高考改革

  普及通識大學教育給高考改革帶來一種可能性,即用大學生能力考試來代替現有的高考制度。如今中國的“雞娃”現象尤其嚴重,已經成了低生育率的最大病因,中國的家長為了孩子的高考實在是太費心費力了,而且這種壓力已經傳遞到了早期的基礎教育。如果能夠把大學教育通識化和普及化,就有可能進一步改革,取消或者弱化高考,取而代之的可以是大學生能力考試,作為就業和研究生錄取的依據。把考試延后到大學畢業時,可以大大減輕高考的壓力,也減少基礎教育階段各個年齡段擇校的壓力。如果沒有高考的壓力,不需要復習高考和復習中考,中學階段的教育可以提速兩年,大幅度降低教育的成本。有人說,即使每個人都可以上大學,大家還是會為了考名牌大學而無效競爭,我的建議是,既然大學教育成為通識教育,而通識教育的特點是可以通過標準化拉平名牌大學和一般大學的教育質量。這樣名牌大學的本科就失去了掐尖生源的理由,就不應該讓名牌大學掐尖生源(可以抽簽錄取)。如果名牌大學的本科不能掐尖生源,那么大學本科的牌子就變得不重要了,全社會現在只看大學牌子的習慣就會改變。這樣針對名牌大學的激烈競爭就會明顯緩和,整體教育的壓力和效率就會改善。當然有人說,用大學生能力考來取代高考作為擇業和研究生院錄取的依據以后,預計名牌大學研究生院的入學競爭還是會很激烈,大學生也會更加努力的學習。但是只要把考試的壓力延緩了幾年,就可以延緩整個基礎教育的考試壓力。還有,名牌大學的碩士招生數量是遠遠超過本科生的數量的,也會進一步減緩考試壓力。從公司招聘角度,大學生畢業考試比高考更能反映大學生當時的能力,考核的科目也更會匹配工作崗位的實際需求。當然高考改革是個極其復雜的社會工程,未來會有各種各樣的改革思路,但普及大學教育至少能為高考改革提供更有利的條件。

  總結:普及大學通識教育對于未來復雜的智能社會很有必要,而且當今中國完全有能力和資源普及大學通識教育。大學教育普及和通識化以后,可以讓年輕人擁有更好的職業發展的機會,更適應智能化社會的轉型,成為更好的家庭和社會的成員,也有利于中國的產業升級和緩解貧富差距。普及大學通識教育還會給高考改革創造有利條件,弱化高考競爭進而提升教育效率,減輕教育的負擔,也將幫助中國提升低迷的生育率。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APP專享直播

1/10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 06-17 工大高科 688367 --
  • 06-17 洪興股份 001209 --
  • 06-16 力芯微 688601 --
  • 06-16 嘉益股份 301004 --
  • 06-15 百克生物 688276 36.35
  •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
    新浪首頁 語音播報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