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瞬息萬變,投資難以決策?來#A股參謀部#超話聊一聊,[點擊進入超話]
稀土姓稀,不姓土
來源:南風窗
作者|南風窗記者李波
“我們稀土沒賣出‘稀’的價格,賣出了‘土’的價格,就是因為惡性競爭、競相壓價,使得這種寶貴的資源浪費掉了。”
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肖亞慶在國務院新聞辦發布會上談及稀土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同時,他也指出,現在高水平稀土產品比較少,不利于技術創新和科技進步。
稀土是17種金屬元素的總稱,可分為輕、中、重稀土三類,素來有“工業黃金”“工業維生素”之稱,被廣泛運用在各行各業中。作為不可再生的重要戰略資源,稀土行業在國際貿易的競爭中亦有著微妙的地位。
17種稀土元素用途(圖源:期貨日報)
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國稀土價格的確處于較低的價位,行業發展混亂。但近年以來,稀土行業正逐步走向規范化、有序化發展,部分稀土價格也有了大幅上漲。對稀土發展的關切不能再停留在“白菜價”上,如何提升行業下游的技術水平和附加價值才是關鍵所在。
稀土價格仍在暴漲之中
我國是稀土資源較為豐富的國家之一。目前全球探明稀土總儲量約為1.2億噸,中國儲量約占37%。中國稀土產量為全球第一,滿足全球多個國家高技術產業發展的需求。
1980年代后期,中國成為稀土出口的主要國家。2000年以后,我國稀土供應量占全球95%以上,在國際市場上占據主導地位,多年來雄踞最高供應量。
2012—2019年全球稀土產量(噸)分國家/地區(圖源:中國產業信息網)
“稀土產業如此重要,但在現實中,卻和大家‘稀缺’‘金貴’的印象大有不同。” 全國人大代表、深圳市中金嶺南有色金屬股份有限公司丹霞冶煉廠副廠長羅振稱,以最便宜的輕稀土原料氧化鑭、氧化鈰為例,目前每噸市場報價不到一萬元,折算一斤不到五元錢,甚至比淘寶上種花的營養土更便宜。
對于我國稀土長期以來的低價,中國稀土學會副秘書長張安文分析認為:“首先是供需關系,這是鐵律,供應多了就賣不上好價格。由于國內需求偏少,對外供應量也是供大于求,必然帶來價格下降。其次,產大于銷的格局形成后,我們也缺乏集體議價能力,被外商各個擊破,一個訂單滿天飛,行業自律不足,挨個壓價。這就是惡性競爭。”
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專家卻表示,稀土價格不能一概而論為“土”價。我國稀土產品豐富,個別產品價格已經很高,應當區別來看。
分元素來看,鑭鈰產品產量占70%到75%,鐠釹產量占20%,其它元素占10%。鑭鈰產品最大市場是石油催化裂化、汽車尾氣凈化等領域,全球需求不過3萬噸左右,市場有限,價格大概在1萬元/噸,實際成交價可能更低。供大于求,因此價格低廉。
2020年鑭鈰產品價格走勢(圖源:中國稀土網)
從技術角度而言,每個稀土元素都有獨特的應用,都很重要;但從經濟市場角度而言,鐠、釹、鋱、鏑等元素更為關鍵。由于國內有總量控制計劃管理,企業有一定銷售指標,更傾向于銷售附加值高的稀土產品。
以目前最重要的稀土永磁材料之一釹鐵硼為例,與之相關的元素對稀土行業的產值貢獻高達90%。稀土永磁材料是磁性材料一大重要分支,指能對磁場作出某種方式反應的材料。這種材料廣泛應用于新能源汽車、節能家電、電動工具、工業機器人等行業。
“終端市場對稀土永磁材料的需求,決定了前端的供應狀態。”該專家介紹,在2000年以前主要以鑭鈰產品拉動市場;之后,國內永磁產業快速發展,年均增長超過20%,鐠釹產品也發揮更大貢獻。鐠釹價格在2000年前后只有3萬~5萬元/噸,重要性提升以后,價格上漲為30萬元/噸。經過最新一輪漲價,價格又翻了倍。
中國稀土網的稀土產品走勢圖顯示,以2011年為分水嶺,2011之前處于低價惡性競爭時期,之后進入了較為公平的合理競爭階段。
稀土價格仍在最新一波的暴漲中。
北方稀土3月稀土產品掛牌價格顯示,產品掛牌價均環比上月大幅上調。氧化鑭報1.08萬元/噸,氧化鈰報1.08萬元/噸,氧化鐠釹報價58.32萬元/噸,氧化釹報價69.58萬元/噸。
據統計,從去年4月份到今年1月18日為止,金屬鋱、氧化鋱漲幅分別為112.8%、117.8%;鐠釹合金、氧化鐠釹漲幅分別為66.7%、70.2%;金屬釹、氧化釹漲幅分別為 85.2%、96.6%。有研報指出,稀土行業處于供不應求的局面,行業前景看好,預計2021年前三季度稀土價格維持強勢上漲態勢。
遠超預期的高漲甚至已經引發了業內的擔憂。一位稀土行業分析師表示,如果稀土價格漲得太高,會對整個產業鏈造成壓力。“如果漲價傳導到下游都能接受,產業鏈通順就沒問題。但如果終端不接受,成本壓力就可能轉嫁到其中某個環節上。長期虧損,產業鏈就斷了。”
稀土行業之變
長期的惡性競爭,最終體現為稀土價格一度只賣出了“土”的價格。但經過多年治理,稀土行業的生產秩序發生了很大改變。
2016年底,中國稀土行業完成了由六大國有企業集團的整合,資源開采利用率和環境治理水平也得以提高。中國絕大部分稀土產業在原有采礦權的基礎上形成并劃分地盤,向中鋁公司、中國北方稀土、中國南方稀土、中國五礦、廈門鎢業、廣東稀土等六大稀土集團集中。
六大稀土集團的主要整合區域及資源類型(圖源:中國粉體網)
最顯著的是在產業結構調整上,稀土冶煉分離企業從99家壓縮到59家,還整合了全國23家稀土礦山中的22家、59家冶煉分離企業中的54家,扭轉了“多、小、散”的局面。“六大稀土集團主導市場的格局逐漸形成,大大提高產業集中度,有利于技術進步、環保治理成本降低,有利于國家稀土發展戰略的執行。”張安文稱。
如今,以資源開采、冶煉分離和初級產品加工為主的產業結構加快向以中高端材料和應用產品為主的方向轉變,80%以上的初級加工品被用于制造磁性、催化、儲氫、發光、拋光等功能材料。近年稀土磁性、催化材料產量年均增幅超過15%,稀土發光、儲氫等主要功能材料產量占全球總產量70%以上,稀土永磁材料占全球的85%以上。
2019年全球稀土需求分布(圖源:智研咨詢整理)
雖然我國稀土行業取得了很大進步,但行業持續創新能力不強也是切實的問題。另外,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上游冶煉分離產能過剩,下游高端應用產品相對不足。
2021年1月15日,工信部公開征求對《稀土管理條例(征求意見稿)》的意見。“稀土是戰略性資源。發布這個條例,主要是根據稀土長期發展的戰略和市場需求,以及我們在實際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來進行一些規范。這個規范的目的,就是讓市場在配置資源中起決定性作用。”肖亞慶部長稱。
條例提出,國家對稀土開采、稀土冶煉分離實行總量指標管理。總量指標引起很多討論。事實上,業內一直有聲音呼吁“逐年地、穩妥地、適當地增加總量”,因為如今應用發展很快,稀土用量很大,總量控制數量不足。
事實上,稀土價格暴漲的原因,除了國內需求的變化以外,正是由于總量控制計劃管理導致多年來存在的供應不足。我國稀土資源分布有“北輕南重”的特點,國內輕稀土資源和產能都很充裕,但重稀土偏緊張,一些南方省份的礦山因環保等原因沒有及時開采,導致供應欠缺。
前述專家介紹,總量控制計劃誕生于2006年,當時行業發展較亂,市場供大于求,于是希望通過控制總量來控制供求關系。“這是一個卡企業脖子的。最典型的是2009年到2015年,非法開采現象嚴重,總量控制和市場需求不契合。有需求就有供應,過去是非法開采,管理嚴格以后變成了進口。在2015年之后稀土進口量大幅增加,過去進口量約在兩三千噸,2015年漲到了一萬噸。”
缺口仍然存在。2019年,我國稀土永磁材料行業對稀土礦的需求至少為18 萬噸,而當年稀土礦總量指標僅 12萬噸。從2006年到2018年,12年間稀土配額年復合增速僅2.8%,整體行業合規供給增速不大。
“自從實施總量控制計劃以后,很少對南方礦頒發探礦證、采礦證,而緬甸稀土政策又不穩定。因此南方礦的供應問題成為我國稀土產業一個關鍵性問題。”該專家認為,從稀土行業發展和產業鏈的協同角度而言,應當加強對南方礦的管理、增加南方礦合規產品的供應,輕重分開、區別管理。
全球稀土新格局
全球稀土供應格局已然發生了顯著變化:從中國幾乎獨自承擔近乎全部的稀土供應,慢慢轉變為以中國為主的多元供應格局。
稀土雖然珍貴,但我國并非處于絕對壟斷地位。根據2019 年美國地質調查局稀土報告,以全球稀土年產量18.5萬噸REO來測算,采儲比為650年,整體稀土不缺。全球稀土資源分布在中國(38%)、美國(19%)、越南(19%)、俄羅斯(10%)等。
2019年全球稀土儲量分布(圖源:智研咨詢整理)
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的進口量約為2015年之前的10倍。如今,我國不僅是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生產、應用和出口國,也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稀土資源產品進口國。
中國稀土協會行業協會一份報告顯示,2009 年以來,世界范圍出現稀土探礦熱潮,除了美國和澳大利亞,格陵蘭、巴西、加拿大、越南、緬甸、老撾、挪威以及非洲國家也發現大量稀土資源。據不完全統計,國外37個國家的261家公司開發了共計429個稀土項目。
2012年6月發布的《中國稀土狀況與政策》白皮書中數據顯示,2009年我國稀土儲量1859萬噸,約占世界總儲量的23%。(與USGS統計數據有區別)
在張安文看來,全球稀土供應的多元化格局已經形成,新的產業鏈在國外不斷建成。澳大利亞稀土礦商萊納公司在馬來西亞建設的關丹工廠產能逐漸從2萬噸提升到3萬甚至4萬噸。目前印度、俄羅斯、巴西等國家都有稀土礦的出口,經過不同渠道的加工來滿足發達國家下游產業的需求。
面對全球稀土供應劇烈變化的格局,提高稀土相關產品的附加值、走高水平發展之路成為行業內的共識。
我國稀土價值仍有巨大的上升空間。目前,我國稀土行業年產值僅1100億元左右,但與其相關的下游終端產業產值則高達20萬億,甚至40萬億。張安文強調:“稀土行業是個小行業,但應用是大領域、大市場。稀土為中下游產業鏈生產高附加值的高端產品提供了支撐。”
稀土雖然不可或缺,但終究是原材料。其最終價值要通過風力發電、新能源汽車、電子通訊、白色家電等終端產品市場實現。
一個有力的例子是,廣東稀土企業在全國而言規模并不算大,但是下游終端的市場價值卻相當高。廣東的風華高科是國內知名的新型電子元器件行業大公司,陶瓷電容器產品里面只用少量稀土,但做成大規模集成電路卻有很高的產值,手機、電腦等電子設備都離不開大規模集成電路。
前述專家認為:“一個國家對高端的稀土永磁材料的消耗量,可以說,標志著它的先進制造業水平。”以制造業發達的日本為例,每年生產一萬八至兩萬噸的高性能稀土永磁體來滿足本國產業鏈需求;德國每年消耗六千噸左右;美國每年的消耗量約在四五千噸。
1972年,“中國稀土之父”徐光憲開始了中國稀土分離提純技術領域“前無古人”的嘗試,圖為“中國稀土之父”徐光憲與夫人在實驗室工作(圖源:新華網)
稀土常常被認為是一張王牌,但要打出好牌也是一門技術活兒。要真正實現稀土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的轉化,必須大力發展稀土材料相關的終端產業。只有促進產業鏈向高端產品延伸,才能真正推動我國從“稀土大國”邁向“稀土強國”。
責任編輯:張玫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