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逆勢漲價的訣竅對你有啟發嗎?
來源:中外管理雜志
文:本刊記者 史亞娟 責任編輯:李靖
若盤點“疫情下業績跌幅最慘的行業排名”,奢侈品絕對榜上有名。波士頓咨詢(BCG)一份調研報告曾指出:2020年全球奢侈品市場規模將縮水三成左右,銷售額將同比下降1000億美元。
如此差的業績,按慣常的邏輯,企業會降價促銷,以求快速回籠現金流。可事實上,奢侈品運營高手們卻反其道而行之。從5月份開始,包括Louis Vuitton (路易威登)、Gucci(古馳)、Chanel(香奈兒)、Prada(普拉達)等在內的一線大牌,無一例外地上調價格……
與漲價相對應的,是國內消費者“越漲越買”的熱情——自8月以來,全國多地奢侈品店門外,均出現了排長隊搶購現象。
BCG在《時尚與奢侈品行業:疫情后中國市場展望》中樂觀預測:盡管全球時尚產業2020年的跌幅在29%-37%之間,但中國奢侈品市場不僅有可能追回年初的損失,更有可能最高逆勢增長10%。
在全球性經濟危機之下,奢侈品收割中國市場的背后邏輯耐人尋味:畢竟疫情對于中國經濟造成的壓力依然明顯,奢侈品逆勢漲價的訣竅是什么?為何在經濟不穩定時,消費者依然熱衷于為奢侈品的高溢價買單?
2020,奢侈品“漲價求生”獲得成功
繼3月、5月、7月均有頭部奢侈品牌上調價格后,“國內奢侈品市場9月再迎‘漲價潮’”的消息,在社交網站上不脛而走。
漲價對于奢侈品而言也不算是新鮮事。即使不是因為疫情,品牌們每年也都會根據通貨膨脹程度進行價格調整;不過,這種在一年里就接二連三“逆勢”漲價的現象,卻不多見。
“盡管每年的調漲,幾乎是奢侈品界的例行公事,但今年以來奢侈品行情不斷下行,包括LV、Gucci等大牌都沒能扛住疫情壓力,業績一度斷崖式下滑……所以,想盡一切辦法增加現金流、快速回血,是品牌們最迫切要做的事?!币子^分析流通行業中心高級分析師陳濤向《中外管理》分析,“由此看,在全球性危機期間施行漲價策略,看似違背邏輯,實則是奢侈品品牌維持業績的一種應急機制。”
快俠科技創始人、品牌快營銷理論開創者孫巍認為:疫情下奢侈品全球供應鏈受到重擊,導致供應滯后和新品稀缺,也是引發奢侈品價格普漲的一個因素?!坝绕涫菤W洲國家,因為疫情期間被迫停工停產或轉產防疫用品,許多品牌產能大幅收縮,導致部分熱門產品斷貨。此外,國際物流受到限制,產品供應鏈也大受影響,數個頂級品牌如LV、Chanel等,不得不選擇產品提價來彌補損失?!?/font>
“爆買”之下,是消費者用真金白銀造就的實打實的靚麗數據。
第一太平戴維斯發布的《2020中國奢侈品零售報告》顯示:北京、上海、廣州等六大主要城市的頂級商場客流在2月份曾大幅下滑,較歷史均值下跌約80%,但3月就開始迅速回升至歷史均值的54%。到6月份則超出了歷史均值1%,出現了年內的首次突破。
可以看出,提價對奢侈品產品銷售產生的是正向效果。
“主要原因是奢侈品核心消費群的購買力沒有變”,陳濤分析,“大牌奢侈品因稀缺性和象征性地位,一直對中國消費者有著較強的吸引力。而中國高凈值人群的財富,受這次疫情的沖擊微乎其微,他們手里仍有充足的錢去買奢侈品。另外,鑒于全球疫情仍在繼續,海外游陷入停滯,中國消費者也只能在國內購買。”
“無論價格怎么上漲,高凈值人群都會按固有消費習慣去購買,因為對他們而言,奢侈品等于‘日常消費品’……當然,也不排除一些中產階層去搶購,但他們不屬于主流消費群,無法做到不對價格敏感?!标悵a充。
用漲價創造需求
奢侈品、時尚和生活方式媒體《華麗志》創辦人余燕認為:“奢侈品漲價”這件事很簡單,就是因為奢侈品有“定價權”。如果沒有“定價權”,奢侈品反而和“大眾貨”之間就沒有本質的區別了。
“假設有一只價格5萬元的LV包,如果你降價賣,會賣得更好嗎?不,就賣不出去了……采取這樣的定價策略,就等于離開奢侈品陣營了。”
奢侈品品牌每年都會進行1-2次向上調價,以使產品保值,也是行業公認的事實。
2018年,Coutts奢侈品價格指數(CLPI)通過調查150種奢侈品品類發現,國際奢侈品牌一直在使用所謂的“定價權”,以將價格提升至高于通脹率的水平。
也就是說,奢侈品一直都在漲價,而且每年的漲幅還不低。以香奈兒品牌下一款名為“2.55 ”的手袋(中號)為例,從近10年的數據看,這款手袋平均每年漲幅達到9.1%。
因此,或許其他品類產品會受到供需曲線的直接影響,即:定價偏高可能導致需求量下降,但對于奢侈品來說卻不是這樣,價格更高,意味著附加值更大,只要將價格的增長控制在科學范圍內,就會帶來更大需求量。
“考慮到整個行業的通脹因素,各品牌做出一定程度的價格調整很正常,漲幅在5%左右是再正常不過的。因為客觀來講,奢侈品供應鏈已非常稀缺,好的工匠、工藝師,以及好的原材料都稀缺。而且培訓工人的成本也越來越高,漲價首先是因為有成本因素的考量。”余燕向《中外管理》分析,“但不可否認,奢侈品的毛利率也很高,通常在70%-80%左右,所以,奢侈品的價格漲幅也不完全受成本因素約束,成本只是其中一個制約因素。”
余燕繼續談道:還涉及一個長期投資的問題,開辦一家奢侈品工廠,運作周期相對較長——一家工廠建好后,還需要3年左右的時間培養工匠,等工匠工藝成熟后方能生產有價值的商品。
總之,奢侈品是可以自己控制前端供給的,自然就有“定價權”。“奢侈品行業是供給導向型,而非需求導向型。”余燕提醒道。
得到的阻力越大,想得到的欲望越強
LV前首席執行官Vincent Bastien在《奢侈品管理》中這樣解讀:“奢侈品是一種需要掙得的物品。人們得到它的阻力越大,想要得到的欲望就越強?!?/font>
而漲價正是阻力的一種。越是得不到,就越顯珍貴,越珍貴就越想去搶,這是奢侈品的魅力所在。
余燕認為:今年中國奢侈品市場的表現,也說明國際“大牌”在中國消費市場的影響力正在逐步提升。“不得不說近年來奢侈品牌在中國市場的營銷做得好,各種大秀、展覽……大牌們已逐漸把奢侈品品牌文化滲透到中國目標消費者的心智中?!?/font>
今年中國奢侈品市場表現亮眼,還有與疫情相關的原因。“危機下很多人都有‘對自己好一點”的補償心理,買一兩件奢侈品是犒勞自己的最佳方式,這時買奢侈品也更能彰顯其獨特的身份和個性?!彼f。
美國市場研究公司Chadwick Martin Bailey消費者心理研究部門副主席Carranza也曾表達相似的觀點——疫情造成的全球經濟波動影響了消費者的收入預期,這或許會在短期對人們的自由購物造成心理障礙,但從長期看,消費者在疫情后對于滿足自尊心、展示自我價值方面,將產生更強烈的需求。
“而購買奢侈品,則是維持自尊、重新找回掌控感的方式之一。對于消費者而言,消費行為就意味著對自我的掌控權,對自己身份定義的最好詮釋?!盋arranza解釋。
奢侈品消費,將決戰于“90后”一代
不可否認,目前中國消費者的奢侈品購買力,雖然仍集中于千萬以上資產的人群,但奢侈品消費的“后勁”,則看千禧一代。
麥肯錫的報告顯示:近年來全球奢侈品市場超過一半的增幅來自中國,且這一比例將于2025年達到65%。報告還顯示,以80后、90后為代表的中國年輕一代,占到奢侈品買家總量的70%以上,貢獻了中國奢侈品總消費的80%左右。
BCG授權《華麗志》獨家發布的最新報告也顯示:50%的Z世代和48%的千禧一代表示收入受到了疫情的嚴重影響,這一比例高于前幾代人。雖然在疫情中遭受到最嚴重的打擊,但千禧一代和Z世代卻是對奢侈品市場恢復最有信心的人群——53%的Z世代和44%的千禧一代堅定認為奢侈品市場會迅速恢復,比例遠高于嬰兒潮一代(21%)、銀發族一代(20%)等前幾代人。
《華麗志》報告還提出:中國、歐洲、美國等重要的奢侈品市場增長差別逐漸擴大,奢侈品消費理念也向著不同方向前進:西方消費者對品牌圖案、標識及知名度愈加不看重,認為“內斂才是正確的生活方式”,與之相反,中國消費者則認為“張揚的態度更酷”。
“在一線城市,我們常??吹綌D地鐵的上班族,背著LV的包,穿著Gucci的鞋。而兩三年前的奢侈品消費不是這樣,那時盡管有很多人買奢侈品,但我們并沒有看到很多人在用,說明那時大家買奢侈品大多是用來送禮?!庇嘌嘟榻B說,“但國人的消費觀念漸漸成熟了,這在年輕人中表現得尤為明顯——他們認為買奢侈品的錢不是大事,今天花出去的錢,明天一樣能掙回來,重要是要對自己好,奢侈品是取悅自我的最好方式?!?/font>
所以,從消費心理的角度看,奢侈品已不是高不可攀的東西。另外關鍵的一點是,國人的購買力提升了?!耙粋€月收入5000元以上的白領,就可以成為奢侈品的購買人群,一些奢侈品牌的‘入門款’是他們的選擇……奢侈品,正在由傳統富人階層走向普通中產階層和年輕白領人群?!庇嘌嗵寡?。
綜上,奢侈品消費熱背后,代表的是年輕“新中產”不斷提升的消費力;而國外奢侈品在國內市場的強勢收割,也讓我們看到“國產奢侈品牌”的空白與缺失——在國民收入提高,中國3億“新中產”買遍全球的背后,國貨品牌如何能把這股消費力?是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責任編輯:李思陽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