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聯合黑貓投訴、微博航空,開啟航空公司“金鳳獎”評選,快來選出為你提供全方位、專業、安全服務的航空公司吧。【我要投票】
原標題:移動互聯網這十年:美團拼多多上位,誰能抓住未來
2009年,第三代iPhone 3GS正式發布,宣告世界經濟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十年以來,如今新貴企業所做對的,也正是曾經霸主所錯失的。
對于百度而言,2005年的夏天,是它的一個高光時刻。
當年8月5日,這個號稱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公司在納斯達克上市。發行價27美元/股,首日上市開盤66美元/股,收盤時漲幅354%,定格在122.54美元/股。這也創造了美國股市213年以來,外國公司首日漲幅的最高紀錄。
彼時,在接受采訪時,百度公司創始人李彥宏語氣輕描淡寫地如是解讀:“當今納斯達克最熱的兩個名詞,一是‘中國’,二是‘搜索’,百度湊巧都沾了邊。”
同樣意氣風發的,還有京東。2014年5月22日,京東商城登陸納斯達克,開盤價21.75美元/股,較發行價19美元/股上漲14%,市值297億美元,成為當時僅次于騰訊、百度的中國第三大互聯網上市公司。此后,隨著阿里巴巴赴美上市,定下了國內電商行業阿里京東雙雄爭霸的格局。
然而時間流轉,世事變遷。據北京時間10月30日收盤最新數據,阿里巴巴、騰訊市值分別為4605億美元、3.02萬億港元(約合3852億美元),穩居中國互聯網企業市值前兩位。之后是美團與拼多多,市值分別為5452.68億港元(約合695.5億美元)、471億美元。京東位列拼多多之后,以464億美元市值位居第五,百度則以359億美元掉至第7位。
錯失的機會?
2011年3月,百度市值高達481億美元,超越騰訊成為當時市值最高的中國互聯網企業。
曾經的百度站在了“中國”和“搜索”兩大風口之交。之后,慣性前行的它,決心從服務入口切入,拿下移動互聯網的戰場。這樣的狂熱在2015年達到了頂峰,彼時李彥宏放話稱,要在三年內砸下200億至O2O領域,進一步完善用戶及商戶生態建設。
但這并未成行。時針轉至2016年,百度進入營收增長的洼地。當年第三季度,百度營收首次出現負增長,前三季度徘徊在11-13倍之間的市盈率,亦成為其史上最低——自2005年上市之后的十年間,百度市盈率維持在18-954倍之間。
同年,“百度打包出售糯米外賣”的傳聞不脛而走,盡管百度多次回應予以否認,但最終還是一語成讖。2017年8月,百度外賣以42億元正式出售給餓了么。
耐人尋味的是,昔日被百度放棄的O2O領域,其角力者已翻身為王。2018年9月,美團赴港上市,如今最新市值已高達695.5億美元,位列國內科技企業第三。曾經追逐熱點又棄如敝履的百度,最終沒有逃出被遠拋身后的命運。
2014年底,上市半年后的京東,市值達到341億美元,成為繼BAT之后中國第四大互聯網公司。這也意味著,在眾多垂直電商中,只有京東脫穎而出,與阿里巴巴瓜分國內綜合電商市場占有率。
然而2018年第三季度,京東年度活躍用戶數出現了上市以來的首次下滑,較上一季度的3.138億下滑3%至3.052億。曾經聚焦下沉、并不起眼的拼多多,則在截至當年6月30日的12個月活躍買家同比增長245%,以3.855億的年活躍用戶數反超京東8000萬人。
“如今崛起的MMP(美團、小米、拼多多)的背后,是它們順應了我國互聯網的發展趨勢。”賽迪顧問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孫會峰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稱,“這三家企業均成立于2010年之后,誕生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本身具備移動互聯網基因,這就使得他們在發展戰略方面更加適應碎片化、去中心化、場景化的移動互聯網特征。”
艾媒咨詢董事長兼CEO張毅則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進一步強調,新貴企業解決了重要的市場空白點,如拼多多挖掘了巨大的中低端市場,美團解決了本地生活方式的問題。“當年的霸主首先沒有做到先發制人、撬動資本,之后的機會便是均等的。”
下一個未來
當前中國互聯網企業格局已變。不過,包括螞蟻金服、滴滴等超級獨角獸也在厚積薄發、躍躍欲試。未來又將如何?
“在互聯網的世界里,一家企業的成功由兩個因素決定: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以及用顛覆性科技顛覆自己,”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香港大學SPACE中國商業學院客席講師吳奕捷表示,“縱觀如今市場上的超級獨角獸,它們憑借顛覆性的營商模式取得了大量融資,以開拓市場。”
張毅則進一步認為,由于當前超級獨角獸面對的市場空間巨大,解決了衣食住行等基礎領域的效率問題,因而具有改變格局的潛力。
不過,孫會峰認為,就目前而言,單一超級獨角獸企業還是難以撼動整體BAT獨大的格局。“百度在搜索,阿里在電子商務和移動支付,騰訊在社交,三家公司都擁有絕對的優勢,在互聯網的市場后續開發中,幾乎沒有哪個企業能繞開這三家所擁有的龐大用戶數據。”
在孫會峰看來,其目前所獲取的數據和信息都是細分市場的數據,還不構成對整體大格局的挑戰地位。
吳奕捷同樣指出,顛覆性的商業模式,并不等于顛覆性科技。“這些企業的科技含量并不高,持續經營能力需要依賴風險投資和上市融資的資金鏈維持。”
孫會峰強調,評判超級獨角獸未來發展前景時,除了技術、人才、管理水平、融資能力等傳統標準之外,還尤其需要關注企業數據獲取能力,以及對外開放自身優勢的能力。
“如何通過技術優勢獲取更為大量、優質的數據,在一定程度上左右著獨角獸企業實現盈利和長期發展的可能性。”孫會峰指出,“而足夠的開放能力與實力,利用自身優勢賦能其他產業,其實就是一個獨角獸企業本身所能觸及到的市場容量,它決定著企業的未來預期。”
責任編輯:覃肄靈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