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養殖寒冬:成本走高 原奶價逼近歷史最低點

奶牛養殖寒冬:成本走高 原奶價逼近歷史最低點
2018年09月25日 00:02 每日經濟新聞

一碗面要80元,出租車漫天要價,安檢排隊太長差點誤機…你在機場是否遇到過這樣的問題?“首屆金跑道獎·國內機場口碑評選”正在進行!【點擊投票】為機場打分,你說了算!

  【相關閱讀】

  中國圣牧虧損近12億放棄有機認證 有機奶當普通奶賣

  奶業寒冬:華夏畜牧三河經營14年只剩一頭“假奶牛”

  成本走高原奶價逼近歷史低點 奶牛養殖“寒冬”有點冷

  每經記者 李詩韻 李詩琪 每經編輯 胥 帥

  從父輩開始從事奶牛養殖,今年已從業30年的王勇(化名)稱自己快要做不下去了。“等這些飼料消耗完,明年就不做了。”近日,王勇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今年夏天,高溫天氣影響產奶量,加之奶價低迷,和王勇遭遇一樣的普通奶牛養殖戶并不少,他們感覺行業越來越難做。在原奶業此輪低迷行情中,受影響的不僅是養殖戶和中小型牧場,甚至多家主要養殖奶牛的上市企業也陷入虧損,如中國圣牧、現代牧業、原生態牧業這三家港股上市公司。

  成本上漲和售價低迷,奶農退出的現象也在加劇。目前,國內原奶價甚至接近歷史最低點,那么行業為何如此低迷?奶農們的出路又在哪里?

  ●原奶價低迷遇產量下滑

  9月7日,某奶牛養殖場經營者告訴記者:“現在的收購價是3.8元/公斤,對于目前奶牛養殖來說,價格沒有4.5元/公斤是很難做下去的。”

  “現在行業不對,連保證生存的價格都沒有。”從業十余年,經營著多家幾百頭規模牧場的李明(化名)告訴記者。

  近幾個月恰好是原奶產量較少的時節。奶牛養殖有一定季節性,從11月到次年5月,是奶牛產量較高的季節,而5月到9月這段時間,因高溫且濕度大,奶牛不僅奶量降低,淘汰率也在上升。

  “南方每頭牛產奶量每天一般在20公斤左右,最近產量只有17公斤。”李明說。

  奶價低迷再遇產量較少時節,這對部分養殖戶影響不小。實際上,國內奶價低迷行情仍在持續。農業農村部數據顯示,原奶收購價格從今年1月到8月連續下跌近8個月。今年1月第一周,內蒙古、河北等10個奶牛主產省(區)生鮮乳平均價格為3.53元/公斤,而8月第三周,我國主要省份(區)生鮮乳平均價格為3.38元/公斤,接近歷史“冰點”。記者注意到,自2016年1月以來,3.37元/公斤的價格是最低值。

  但養牛成本卻不斷走高。《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多位中小牧場經營者處了解到,飼料占養殖成本的大頭,大概為每頭牛40元~50元/天,加上上升的環保設備成本、土地租金、資金利息、運輸費用等,他們經營已處于虧損中。“南方的氣候不適合養牛,牛病痛多,產量低,飼養成本比北方高十多塊。”有經營者說。

  對于部分南方中小養殖戶來說,一方面產量下降,折舊增加,而南方乳企到北方購奶也更多,也帶來影響。

  “北方的產量高,一頭牛每天能產35~40公斤,這邊的乳企在北方每天購奶量至少150噸,價格可以達到5.4(公斤/元)。”李明進一步解釋,“因為鮮奶有特殊性,今天賣不掉就只能倒掉,自己喝也消耗不完,也不可能賣給其他人,所以沒有還價能力。”

  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目前國內局部地區的原奶市場似乎又有緊缺現象。由于國內多地都在“清退”牧場,南方牧場關門不少,加劇奶源不足。今年8月開始,已出現一些搶奶現象,一些南方奶販子去北方搶奶。

  記者近日聯系到的南方多位牧場經營者,有人認為:“現在沒有到奶荒的程度,但國內奶源確實比較緊張。”

  雖然少數地方出現奶源緊張,但有經營者表示,奶價并沒有漲,今年夏天對他們來說非常艱難。

  ●三家原奶上市公司虧損

  行業寒冬中,規模更大的奶牛養殖上市公司也陷入虧損中,且部分企業虧損擴大。其中,中國圣牧虧損額度最大。2016年,因非有機奶牛生物資產公平值調整虧損且應收貿易款項撥備大幅增加,其凈利潤出現15%的下滑。2017年全年凈利潤虧損8.24億元;今年上半年,中國圣牧凈利潤虧損高達11.86億元。其中,生物資產公平值減銷售費用的變動,虧損值達8.86億元,而“生物資產公平值減銷售費用的變動”是指其奶牛作為生物資產價值下降。

  現代牧業、原生態牧業和西部牧業三家公司都于2016年開始出現虧損。其中,原生態牧業今年上半年營業收入為5.37億元,凈利潤為虧損5334.2萬元,同比下降210.51%。公司表示,虧損主要由于國內原料奶價格預期下跌致生物資產公平值變動減銷售成本虧損1.4億元。

  今年上半年,現代牧業和西部牧業的凈利潤仍分別虧損1.4億元和虧損4161.66萬元。此外,受今年上半年原奶價格影響,一直增長較好的莊園牧場出現了凈利潤下滑。

  今年上半年,原生態牧業銷售收入為5.37億元;銷售成本為4億元,其中飼料成本為2.86億元,占71.5%,其他占比較大的成本還包括折舊及獸醫成本等。

  在產銷量方面,原生態牧業上半年原料奶總銷量同比增長8.9%至13.95噸,但報告期內,根據其披露的每頭牛平均年度產奶量11.8噸及目前62021頭牛的養殖規模計算,其半年內的產奶量約36.59噸左右,表現出明顯的產能過剩。

  乳業專家宋亮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目前中高端市場的奶源出現一定的過剩。

  前述牧場經營者也表示:“現在有很多企業通過增加產量止虧,但經常出現增產不增收。”

  除原奶行業不景氣,在缺乏經驗和渠道的情況下發展下游也是部分原奶上市公司的虧損原因。2016年,西部牧業出現虧損,其表示,除受上游畜牧業板塊拖累外,還因其向下游轉型后,新產品、新品牌在宣傳推廣、拓展市場過程中遇到巨大困難,造成近年來經濟效益不斷下滑。

  今年7月,西部牧業兩次向關聯方轉讓資產,交易總計出售其16家全資及聯營的奶牛、肉牛養殖公司股權,試圖轉型。

  ●原奶價低迷遇進口沖擊

  奶價低迷背后是進口沖擊的直接影響。2013年國內一度出現奶荒現象,但2014年開始,由于奶農補欄釋放產能和國外大包粉進口量驟增等原因,國內奶牛養殖企業開始面臨原奶價格下降和生乳被拒收等問題。

  農業農村部副部長于康震曾介紹,據海關數據,我國乳制品進口量從2008年的38.7萬噸,增加到了2017年的247.1萬噸。2017年進口乳制品折合成生鮮乳達1485萬噸,占國內生鮮乳產量的40.6%。乳制品進口主要是原料粉,2017年進口量是71.8萬噸,折合成生鮮乳相當于570萬噸。

  中國圣牧品牌總監劉磊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目前奶價的痛點主要還是與國際市場有關,國際上大包粉非常便宜,對國內生鮮乳會有影響。有些產品不會用生鮮乳,會直接用大包粉還原,以前用生鮮乳的產品都改用大包粉,對生鮮乳市場有一定沖擊。”

  河北廊坊一中型牧場的營業主告訴記者,據其了解,近年來,下游乳制品加工企業大多認為進口原料奶充足且廉價,因此他們并“不缺奶”,收奶意愿也不強烈。目前,很多牧場每月和下游企業協議中的奶量遠遠小于產奶量,多余生乳只能低價賣出甚至倒掉。

  在經營效益不佳的前提下,上游牧場在環保方面所需投入的資金也讓不少原奶企業更加感到壓力。

  華夏畜牧興化有限公司的一位前員工告訴記者,養殖場的運營中,除占比最大的飼料費用外,污水處理費用也是開 銷大頭。在其牧場中,每噸廢水的處理費用在是31元至32元,牧場每天大概會產生600噸廢水,每天一個牧場的廢水處理費需近2萬元。

  中國產業信息網數據顯示,2014年以來,中國奶牛存欄呈現持續下降的態勢。2016年這一數字為1413萬頭,下降幅度達6.3%,創五年來新低。其預測,2017年以來,因環保風暴影響,諸多城市周邊中小牧場關閉,且環保趨嚴下牧場擴容難度增加,全國奶牛存欄2018年或難有增長,產能收縮趨勢應仍在持續。

  乳業專家王丁棉對記者表示,2017年,我國奶源自給率為71%,此前在73%左右,而預計今年會降至70%,自給率一直處于下降趨勢。

  面對多重壓力,原奶企業應該如何破局?

  ●措施:政策支持加下游反哺

  當前,與上下游企業進一步結合是原奶企業走出困境的出路之一。蘇昊表示,如今養殖企業上岸基本上有兩個辦法,即垂直一體化的往前或者往后。向前是投靠更上游的飼料供應商,向后則是投靠下游的乳制品加工企業。

  記者梳理發現,在資本市場中并不難發現這類下游企業的“投靠”案例。如現代牧業與蒙牛的合作,中國圣牧與上游飼料企業大北農的合作。

  從業績上來看,在蒙牛的扶持下,現代牧業的經營狀況明顯好轉。二者合作期間,蒙牛承擔了其下游業務的市場推廣等銷售費用,還承擔了現代牧業大部分生乳的收購任務。

  蘇昊分析稱:“客觀來看,原奶企業往上游和往下游投靠都是不得已而為之。但對比來看,投靠下游或許是個更明智的選擇,這樣起碼能保證奶源盡量賣得出去。”但蘇昊同樣表示,所謂“投靠”并不能真正解決原奶行業當前的問題。隨著牧場退奶現象的加劇,2018年下半年將是原奶大行業一個十分緊要的關頭。

  蘇昊建議,為幫助原奶企業渡過難關,在國家層面,應轉變對原奶企業的補貼方式,將各類補貼匯集到一起,盡量做到專款專項,一比一配。下游乳制品加工商,應開始對上游原奶行業進行“反哺”,遏止當前原奶行業的“去勢化”過程,幫助原奶行業的振興。

  在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畜牧業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國家奶牛產業技術體系產業經濟研究室主任劉玉滿看來,“奶牛養殖,尤其是規模化養殖對土地的需求屬于剛性需求。”他同時指出,發展奶牛規模化養殖并非規模越大越好,奶牛養殖業要與種植業相結合。

  當前國家的一些政策,也正支持原奶行業及企業走出寒冬。今年2月,農業農村部下屬相關單位公布了生乳、巴氏殺菌乳、滅菌乳和復原乳鑒定標準四個國家食品安全標準的討論稿,首次提出將對生乳質量實施分級制度。

  業內人士分析稱,這一新標準有利于加工企業進一步尋找優質奶源,體現國內生乳的品質優勢,規范大包粉的使用,對上游原奶企業做到進一步的保護。

  劉磊也向記者表示:“現在整個行業還是提倡優質乳,盡量以生鮮奶為主,生鮮乳沒有經過還原和高溫,在質量上會更好。”

  6月11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推進奶業振興保障乳品質量安全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其中再度表明上游奶牛養殖業良性發展的重要性。《意見》要求,到2020年國內100頭以上規模養殖比重超過65%,奶源自給率保持在70%以上。《意見》還鼓勵政府引導乳企、奶農建立價格協商機制,簽訂長期購銷合同。這有利于養殖戶提高抗風險能力,保護原奶收購價格,促進奶農積極性。

  一位奶牛養殖場的經營者告訴記者,目前在原奶行業中依舊存在著一批堅定的從業者,他們都迫切期待行業的振興。

  據農業農村部最新數據,9月第二周,內蒙古、河北等10個奶牛主產省(區)生鮮乳平均價格為3.45元/公斤,比前一周上漲0.6%。盡管奶價有小幅上漲,但國內原奶業走出“寒冬”的時間還需靜待觀察。

責任編輯:李鋒

奶價 原奶 奶牛養殖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 10-17 長城證券 002939 6.31
  • 10-09 天風證券 601162 1.79
  • 09-27 蠡湖股份 300694 --
  • 09-27 邁瑞醫療 300760 --
  • 09-13 頂固集創 300749 12.22
  •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