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東騰籠換鳥路線圖(2)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02日 17:16 《商務周刊》雜志
從2003年開始,廣東省政府多次召開產業轉移工作會議。“這些會我都參加了,每次開會省領導都提醒我們這些欠發達山區,要引導、承接產業轉移,通過這樣的機會使自己的經濟發展上一個新臺階。到2005年左右,最早一批承接的城市,包括云浮、河源、清遠等開始了承接的工作。”李堯坤告訴《商務周刊》。產業轉移的工作由省經貿委牽頭,會同環保、國土、建設規劃和發改委等部門,組建聯席會議制度。 2005年8月,廣東省經貿委下發《廣東省產業轉移工業園認定辦法》,隨后又下發了《關于貫徹實施廣東省產業轉移工業園認定辦法有關問題的通知》,省府辦公廳下發了《關于加強我省山區及東西兩翼與珠江三角洲聯手推進產業轉移中環境保護工作的若干意見(試行)[2006]14號》,該省環保和國土部門也相繼出臺了環境保護和用地等政策意見。 2005年3月和2007年4月,廣東省政府分別在韶關、河源召開兩次全省產業轉移工業園工作現場會。 本刊記者在珠三角調查期間,無論東莞和佛山等遷出地,還是河源和云浮等承接地,很多官員都形象地將此次珠三角的“騰籠換鳥”與戰爭術語中的“交叉掩護,梯次撤退”相提并論,形象地將產業轉移稱為“交叉協調,梯次后撤”。 “注意哦,不能夠說我們撤退,是后撤!有點類似敦刻爾克大撤退,是為了保存實力。”一位廣東省官員這樣對《商務周刊》強調。 經省政府批準,目前全廣東省14個山區及東西兩翼地級市中,已有韶關、梅州、河源、惠州、肇慶、湛江、茂名、陽江、云浮、汕尾、潮州等11個市與廣州、深圳、佛山、東莞、中山等5個珠三角城市共建了23個省級產業轉移工業園。 李堯坤對《商務周刊》介紹說,在建設產業轉移工業園上,山區及東西兩翼與珠三角城市有不同的模式。 有的采取產業整體遷移模式,如東莞大朗(信宜)產業轉移工業園,大朗600多家紡織企業全部搬到信宜;深圳福田(和平)產業轉移工業園,即福田的鐘表企業將陸續搬到和平。 有的采取企業直接轉移模式,如順德龍江(德慶)產業轉移工業園,轉移工業園內的企業多數是直接從順德龍江轉到德慶。 有的采取對口扶貧模式,如中山(河源)產業轉移工業園,中山投入1億多元資金,與河源共建產業轉移工業園。 有的采取品牌和渠道轉移模式,如中山火炬(陽西)產業轉移工業園,中山火炬是“帶牌子、帶班子、出票子、引路子”,高起點規劃、高強度投入、高標準建設園區內基礎設施。 23個省級產業轉移工業園引進的產業主要是勞動密集型的加工產業,包括五金機械、紡織服裝、食品飲料、建筑材料、電子信息、汽車、醫藥、家電、家具等。 總部的歸總部 工廠的歸工廠 但記者在珠三角的一些城市調查后發現,相當多企業對于政府的產業轉移政策頗有微詞,認為他們遭到政府的“有意排擠”,尤其是勞動密集型企業。對此,李堯坤對記者解釋說,這是對廣東的產業轉移政策的誤解。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