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汽車零部件關稅概況 |
2006年7月1日后,根據WTO協議,整車稅率與進口零部件稅率之間的稅差仍有15%(目前我國對進口的整車征收25%的關稅,汽車零部件征收10%的關稅)。正是這15%的稅差,使得國內眾多汽車生產商對利用進口零部件組裝造車趨之若鶩。 相關報道:
進口汽車零部件構成整車特征
汽車產業發展政策鼓勵汽車企業做大做強 |
>>>WTO爭端解決程序 |
|
世界貿易組織解決機構解決的爭端類型主要包括3種:違反性申訴、非違反性申訴、其他情況。違反性申訴是最主要的爭端類型,申訴方須證明被訴方違反了有關協議的條款。非違反性申訴,被訴方沒有取消相關措施的義務,只需要作出補償。 [全文] |
• WTO爭端解決的程序 • WTO爭端解決方式 |
>>>回顧入世7年間貿易摩擦 |
|
對外貿易快速發展的6年間,國際貿易領域的摩擦不斷。截至2006年入世5年之內,我國成為遭遇反傾銷調查最多的國家,WTO各成員每7起反傾銷案中就有1起涉及中國,每年約有400億至500億美元的中國出口商品受阻。[詳細] |
•2004年3月: 美國針對中國第一起申訴
•2007年:
美國曾4次向世貿組織狀告中國
•2007年9月: 我國首次向WTO投訴 |
策劃:奇瑞遭遇俄羅斯碰撞門 |
|
俄羅斯汽車觀察雜志社最近宣布,在其所做的碰撞試驗中,奇瑞旗云碰撞成績為近3年來俄羅斯最差的測試成績。[策劃]
|
|
>>>小調查 |
|
|
|
|
WTO首裁中國敗訴 |
|
中國遭加入WTO后首次貿易爭端敗訴 |
|
美方和歐盟在06年提起訴訟時表示,中國對WTO的承諾是對進口汽車零部件征收比整車要低很多的關稅,但事實上,如果以進口零部件制成的整車無法達到中國某些特有規定,中國對汽車零部件征收的是與整車相同的進口稅率,這項政策使外國零部件在中國汽車制造商眼中失去競爭力。
據路透社13日報道,世貿組織(WTO)裁定中國進口美國、加拿大和歐盟汽車部件的關稅政策有違貿易原則,判決中國方面敗訴,認為中方限制外國產汽車零件進口的政策類屬貿易保護主義。最終報告將在今年第二季度或第三季度公之于眾,中國政府目前還有上訴的機會。
[全文]
|
|
|
商務部尚未回應裁決 可能繼續上訴 |
|
對于日前WTO專家組裁定中國在汽車零部件進口稅率方面違規一事,商務部尚未作出回應,但有業內人士分析,中國方面繼續上訴的可能性較大,以便再次爭取時間調整相關產業政策。
面對裁決,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市場貿易委員會秘書長張伯順昨天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認為,目前還不是最后結論,“WTO談判上訴期三年,利用這個時間可以考慮怎樣調整策略,同時提高國內零部件廠家的配套能力。”
。
[全文] |
|
|
汽車進口零部件關稅可能有變 |
|
按照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專家組的終裁報告發布后,被訴方可以就裁決結果提出上訴。上訴機構的審案時限一般為60天,最長不超過90天。上訴機構可以維持、修改或推翻專家小組所做的法律認定和結果。其報告應在各成員發布的30天內由爭端解決機構通過,報告所做的裁決應該迅速得到執行。
這意味著,如果中國不就專家組的終裁報告提出上訴,或者上訴機構維持專家組所做的法律認定和結果,那么,中國將輸掉這場官司,從而不得不修改已經公布的對進口汽車零部件的征稅標準。 [全文] |
|
|
爭端敗訴影響幾何 |
|
可能致進口車降價 |
|
北京市幾家進口車經銷商,經銷商認為,從理論上講,進口汽車零部件關稅下調的話,汽車廠家可以大量進口汽車零部件在國內組裝為成品車后銷售,但能否將減少的零部件關稅全部體現在進口車價上,還要看汽車生產廠家如何考慮。業內人士認為,影響進口車價格的因素與國產車不大相同,進口車往往受國家政策、供求關系影響更明顯。
[詳細] |
|
|
爭端敗訴無損合資車企 |
|
即使WTO最終裁決對我國不利,對我國汽車產業和零部件進口影響也不會太大。目前,在中國生產的絕大多數外國品牌汽車,國產化率都很高。即使以10%的零部件稅率分散進口組裝,對市場影響也不大。中國汽車工業咨詢委員會秘書長滕伯樂說,對于中國汽車零配件企業而言,最大的挑戰不是關稅政策,而是如何應對家門口的外資企業的競爭。如何練好內功,才是當務之急。
[詳細] |
|
|
高端豪華車廠商的好消息 |
|
而現在WTO的裁決對于高端豪華車型來說可能就是好消息。由于國內汽車零部件生產企業的配套標準無法達到豪華車型的要求,目前奔馳、寶馬的國產化率都很難達到40%。而一旦對進口汽車零部件征收大額關稅的政策出現松動,這些進口豪華車企業將可大大節約成本,無疑對目前以國產為主的豪華車市場帶來較大沖擊。同時,一些豪華品牌國產化計劃也有可能因此暫時擱置。
[全文] |
|
|
中國汽車產業未來之路 |
|
豪華車企愿提高國產化率直面競爭 |
|
由于國內大多數合資汽車廠家早已大規模培育本地零部件制造商的能力,國產化率不斷提高,因此汽車零部件進口管理措施對大多數汽車企業的影響并不大。在《辦法》的規定下,國產的高端豪華車型一直數量有限,有些國產豪華車品牌干脆轉為整車純進口的方式在中國銷售,如北京奔馳·戴克旗下的大切諾基。
[全文] |
|
|
產業政策可能需要進一步修改 |
|
如果以進口零部件制成的整車無法達到中國某些特有規定,中國對汽車零部件征收的是與整車相同的進口稅率,這項政策使外國零部件在中國汽車制造商眼中失去競爭力。隨后加拿大也加入了起訴行列。依照中國現有規定,在中國的汽車生產廠家必須確保60%的汽車零部件來自中國生產廠家,否則將須支付高稅率,世界貿易組織的判決認為,中國必須依照WTO原則立即終止這項政策。[ 全文]
相關評論:我國在WTO首次敗訴有哪些教訓
周義興:尊重與理性對待“首次敗訴” |
|
|
汽車零部件國產化乃大勢 |
|
發電企業失語煤電成本,第三輪煤電聯動能否成“救命繩”?急需走出虧損困境的發電企業已經三次聯合上書發改委,要求啟動第三輪煤電聯動,未果。記者了解到,實際上,隨著近兩年的煤炭價格上漲,發電企業在煤炭價格中的話語權已經越來越小,而隨著煤炭行業的大整合,這一趨勢將會繼續加強。
事實上,提高國產化率也是大勢所趨。國內車市競爭越來越激烈,汽車價格也是一降再降,為保持利潤率,必須降低成本。而國內零部件生產成本要相對較低,提高國產化率顯然是一條捷徑。[ 全文]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