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青年·權衡》雜志:近年來,土地問題已經成為全局性的焦點問題。圍繞著土地的增值利益的爭奪,農民和地方政府之間的沖突不斷發生。土地問題經常成為媒體和各界關注的熱點。然而僅僅就土地問題談土地問題是不夠的。我們略加追問,不難看出土地問題與地方政府有緊密的關系。很多地方政府經營土地的收入占到地方財政收入的一半以上,地方財政成為名副其實的“土地財政”。[全文][評論] |
《財經》雜志封面文章:土地解密 中國土地政策改革課題組歷時兩年半,對廣東、江蘇、浙江、北京、四川、重慶、安徽、河南、陜西九省(市)進行翔實調查,形成了反映中國土地制度現狀的第一手實證研究報告。 調查發現,政府壟斷土地一級市場隱藏著巨大的財政和金融風險,侵害農民的土地財產權益,危及整個社會的穩定和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全文] |
前因篇: | |
資料篇: | |
分稅制對地方政府的影響 我國的財政體制經歷了統收統支體制(1949—1953年);統一領導、分級管理體制(1953—1978)和分級預算體制等幾個階段。 理解地方政府,1994年開始的分稅制改革是一個繞不過去的話題。分稅制直接改變了地方和中央之間分配財政資源的游戲規則。這對地方政府有些什么實質性的影響呢? 地方政府融資手段 地方政府要顯示其建設成就,往往需要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投入大量的資金。除了稅費之外,地方政府還有什么融資手段?有哪些可資借鑒的國外經驗? |
觀察篇: | |
診斷篇: | |
“土地財政”的緣由與風險 20世紀90年代末以來,地方政府在城市擴張中充當了主導作用,各地紛紛通過儲備土地、以土地為抵押向銀行貸款的方式推進城市的快速擴張。地方政府為何熱衷于經營城市?公共建設融資為何要靠經營土地?土地經營有何風險?應該如何防范? 地方政府為什么會熱衷于搞城市擴張呢?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它可以使地方政府財政稅收最大化。從我們在浙江省等地調查反映的情況來看,發達地區政府財政的基本格局是:預算內靠城市擴張帶來的產業稅收效應,預算外靠土地出讓收入。城市擴張主要依托于與土地緊密相關的建筑業和房地產業的發展,發達地區的政府財政就是一個“土地財政”。 [全文] |
|
借鑒篇: | |
美國地方政府的財政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了解西方國家地方政府的結構、功能和運作,對于理解和分析轉型時期中國地方政府的改革和行為模式大有裨益,尤其是中國地方政府在經歷了分權化改革之后,發展出了各各不同的地方政府行為。 在西方所有國家中,美國地方政府獨具特色,自成體系,兼具多樣性、復雜性和差異性。美國地方政府的財政是如何運作的?有哪些可供借鑒之處?面臨著哪些問題和挑戰? [全文] |
回應篇: | |
基層財政為啥那么困難? / 安體富 如何“吃好蛋糕”的預算改革 / 馬蔡琛 打醬油的錢不能買醋 / 丁建臣 行政扁平化是改革大方向 / 賈康 該給被征地農民多少補償? / 盛洪 土地如何成為準金融資源 / 張軍 國家壟斷是否等于政府壟斷? / 黃小虎 |
|
人大代表訪談錄: | |
約束地方政府的違法征地行為 王維忠(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吉林省監察廳特邀監察員): 現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如何保障農民合法的土地權益,這個問題現在實際上很嚴重了。中國社會科學院2004年~2005年“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課題報告中明確指出,在當前困擾中國的七大社會問題中,“農民失地引起的社會矛盾加劇”排在首位。 袁敬華(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夏津聾啞兒語訓學校校長): 現在對失地農民的補償過低,已經嚴重影響到被征地農民的生產和生活,影響到社會的安定,成為一個社會問題。據統計,現在對失地農民的補償,一般為每畝數千元,發達地區也僅幾萬元,只能解決失地農民在土地被征用后幾年的生活費用,但農民卻失去了寶貴的賴以生存的生產資料。 |
感謝《財經》雜志、《新青年·權衡》雜志提供內容支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