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歐木華:不替百姓說話
不等于對百姓沒有愛心 |
不替百姓說話,不等于說對百姓沒有愛心,沒有同情心。對百姓保持深厚的感情,恰恰是一個合格的經濟學家應有的本色,這正如,我們很多時候都不同意我們父親的看法,我們覺得他們的觀點老土了,甚至有很多錯誤,但在我們的內心,我們是愛父親,尊敬父親的。事實上,經濟學家的“不替任何利益代言”的原則和他們“悲天憫人”的情懷是并不沖突的。[全文] |
■ 鐘偉:堅持結論不代表我喜歡這些結論 |
學人堅持理性和實話,并不意味著他從內心喜歡其研究的結論,但卻仍然會堅持結論。如同醫生得出病人身患重癥的結論,并不意味著他喜歡這樣的結論,研究人員內心對非典、對貧富不均、對貪污腐敗、對高房價、對房地產金融風險的判斷,也并不意味著他喜歡這樣的結論。[全文] |
新浪網友
IP:218.83.62.*
鐘教授的“經濟學家的使命不是替老百姓說話”的觀念是將自己脫離與老百姓之外或凌駕于老百姓之上,以為自己有多了不起了。這種脫離群眾或著說脫離實際的“研究”,能夠發
現和揭示真理嗎? |
|
|
|
|
■ 鐘偉:不能老百姓喜歡聽什么
學者就說什么 |
求真決定了經濟學者不是喜鵲也不是烏鴉。稍通文墨的人都知道,在中國,悲觀和批評的文章總是能輕易地獲得掌聲。但是,研究人員不會因為老百姓喜歡聽什么他就說什么,研究人員會在官員面前屈從于權勢說官員愛聽的話語,在企業家面前屈從于財富說企業家愛聽的話語,一個喪失了說實話本質的研究人員,就有可能墮落為一個忽而媚眾、忽而趨炎附勢的變色龍。[全文] |
■ 新浪網友:別小瞧了民間智慧 |
大多數百姓的衣食住行安排本身就是一種經濟活動,或者是一種經濟規律的具體體現,就是 學者研究經濟的基礎。就目前而言,經濟學的一些研究成果遠稱不上真理,所謂的學術成果并不比民間智慧強多少
。尤其在中國,經濟學的一些研究成果與國家的政策取向又密切相關,的確存在替誰說話的問題。[全文] |
新浪網友 IP:210.22.253.*
從鐘教授的話里,人們似乎可以得出這么一個結論,老百姓所要求的利益都是無理的,強求的,
不合事物發展的.我真不明白鐘教授為什么有此驚人之語.
|
|
|
|
|
■ 蘇振華:科學的理性與民眾的常識并不對立 |
就經濟學家是否應該為“老百姓”說話而言,全然是一個混亂的假問題。這種看法事實上是將科學理性與民眾的常識全然對立起來,而把自己當成了終極真理的代言人。哈耶克斥之為一種理性的狂妄,是知識分子直覺的自我精英意識的流露。經濟學家應該是用通俗的表達來說服公眾怎樣的政策才能真正實現他們的利益訴求,而不是把自己擺在精英的位置上表達對公眾知識的輕蔑。[全文] |
■ 鄭士波:一個遭到90%民眾反對的結論也是真? |
求真和替老百姓說話有什么直接的沖突嗎?你對于一項研究求真、講實話,向公眾發布你的研究,怎么就不是替老百姓說話了呢?如果這項研究遭到了我們這些占中國人民中90%的老百姓的一致反對,那么你是不是要懷疑你的研究是不是有存在的價值,而不是把錯誤的理論堅持下去。老百姓的智商雖然不如你高,可是并不傻、不笨。[全文] |
新浪網友
IP:210.22.253.*
學術上的求真無非是探究事物發展的真偽,而所謂老百姓的利益也只能在客觀事實上才能獲
得,二者是毫不沖突的,是相統一的,是一個問題的兩方面.[全文] |
|
|
|
|
■ 梁小民:不要給經濟學家加上那么多道德要求 |
王國維是封建制度的維護者,但無人否認他是史學家;周作人是漢奸,也無人否認他是文學家。為什么要給經濟學家加上那么多道德要求呢?有良知的經濟學家和為利益集團辯護的經濟學家都是經濟學家,雖然前面的定語不同,但從事經濟學專業并學有專長是共同的。[全文] |
■ 許斌:為經濟而經濟
拋卻民生的經濟學還有什么意義呢 |
經濟永遠是民生的附屬物,拋卻民生,只為經濟而經濟,經濟本身會失去意義,所謂經濟學,就走上了歧途。從這個意義上說,雖然學者未必要做百姓的傳聲筒,但學者必須萬分專注于百姓疾苦。[全文] |
■ 岡納-繆達爾:所有的經濟學家都應當滿懷人類的同情心 |
西方著名經濟學家岡納·繆達爾認為:所有的經濟學家都應當滿懷人類的同情心,獻身于這樣一個信條:公共政策的最終目標是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岡納·繆達爾窮畢生精力,將經濟學界淡忘已久的“平等”觀念,引入發展經濟學中,使其經濟學理論充滿了人類關懷,并于20世紀70年代中期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因此,經濟學應該是“文化的”,而非“自然的”科學[全文] |
新浪網友 IP:61.153.244.*
經濟學研究目的是如何提高絕大多數人的生活水平,不立足為大多數
人謀福利,這樣的經濟研究有何用?求真不是目的,我們不需要有人來告訴我們經濟規律是怎樣的,我們需要的是如何才能讓全體人民能共同逐步提高生活水平的經濟學家。 |
|
|
|
|
■ 樂耀輝:屁股經濟學泛濫 經濟學家賺錢要賺得有骨氣 |
經濟學家不是神仙,他們也是俗人,要吃飯穿衣,也要享受生活,用自己聰明的大腦賺錢理所應當。只不過,這賺錢也要賺得有骨氣,屁股要坐得端正,大腦思考問題的時候要講求公正,不要充當有錢有勢的人的“喉舌”,盡說瞎話,混淆市場,欺騙老百姓,這樣賺錢只能用兩個字形容———惡心。[全文] |
■ 王石川:學者可以不為百姓說話
但不要誤導和欺騙百姓 |
經濟學家當然有發表公共言論的權利,但不能背離事實;也可以不為百姓說話,但不能讓百姓為他們不負責任的言論買單。在大眾看來,主流經濟學提倡一種嫌貧愛富的邏輯,似乎總是站在既得利益者的立場上。”目無百姓的經濟學家,只能被百姓報以不屑。[全文] |
新浪網友 IP:210.21.218.*
回顧中國改革開放的20年,每一種充斥市場的謬論背后,都有經濟利益搗鬼,一些喪失了道德水準的專家學者,為了個人的一點私利,他們不惜出賣做人的良知,借助手中的話語權為利益集團代言……[全文] |
|
|
|
|
■ 張貴峰:私利蒙蔽公心
經濟學家面目可憎的根源 |
公眾對經濟學家的態度,并非是出于對其學術能力的不滿,而在于他們為學的價值立場,也即“為誰代言”的問題。公眾對經濟學家的價值期待是,站在公共的立場上為公眾代言———“學術立場”實際上也是一種公共立場,所謂“學術者,天下之公器也”———而經濟學家們的實際表現顯然與這種期待格格不入,近七成公眾認為他們是在為利益集團說話,換言之,私利蒙蔽了公心,是經濟學家之所以“面目可憎”的根源。[全文] |
■ 解本友:經濟學家成為公眾對現實不滿的替罪羊 |
中國百姓目前正飽受著“看病越來越貴、上學越來越難、買房越來越渺茫、社會保障不健全”之苦。同時,社會上貧富差距、城鄉差距也在不斷拉大。而在整個中國社會科學領域中,經濟學幾乎成了唯一的顯學。這固然給經濟學家搭建了一個空前的大舞臺,但同時也讓經濟學家們肩負了更多本應屬于其他學科的責任。在這種情況下,百姓難免要把心中不滿,發泄到與改革有關的經濟學家身上,仿佛經濟學家是萬惡之源。[全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