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微信公眾號kopleader)專欄作家 朱邦凌
新舊“三高”,同出一源。新股行政化管控,改變的只是發行端的高價發行,卻演化為上市端的高價上市,其根源在于新股核準制下的多重溢價。要想新股上市不再成為套牢散戶的陷阱,需要在新股上市環節廢除44%漲幅限制,限制機構與游資的合力炒新,對大小非規定更長時間的限售期,同時推進真正市場化的改革。
最近三個交易日,“新股龍頭”華大基因遭遇了三連跌,11月23日、24日連續兩日跌停,27日跌幅超過8%,三日累計跌幅接近26%。華大基因的大跌,讓看好次新科技新藍籌的投資者很受傷,以下幾個因素造成了這只次新龍頭的大跌:
一是近期市場調整,前期強勢的藍籌股與科技股紛紛下跌。特停前后,介入華大基因的機構也紛紛出逃。龍虎榜顯示,賣出額最高的是機構席位。
二是媒體質疑華大基因IPO申報稿數據不一致。11月27日,華大基因收到深交所問詢函,被要求對兩個版本的IPO申報稿數據不一致,以及公司控股股東涉及訴訟的相關問題進行說明。華大基因在回復函中解釋,招股書兩次預披露稿的數據差異是因為統計口徑不同造成的。同時,華大基因澄清,公司或華大控股均非訴訟案件的原告或被告,華大控股僅作為案件第三人參加訴訟。
其實,以上兩個因素都是華大基因大跌的導火索。華大基因破位下跌的真正原因,是估值過高。該股股價與基本面已經脫離,即使沒有以上兩因素,仍然會開啟估值回歸之旅。作為今年上市的大牛股,華大基因自7月14日上市后就連續19個一字漲停。開板后,又在機構、游資的合力哄抬下,由100元左右沖高至261.99元。即使連續下跌之后,總市值依然有763億元,動態市盈率182倍。
作為新股龍頭的華大基因,集中反映了目前新股上市環節存在的多年積弊。而這些問題,主要是由于新股上市端的制度安排造成,并不能簡單歸咎于游資惡意炒新。近年來,大量新股上市后連續十幾個漲停,而后再經歷大幅炒作,導致估值虛高,嚴重脫離基本面。此后,估值雪崩,開啟暴跌加緩跌之旅。尤其在上市一年后,小非解禁,股價再受拋售沖擊。在這個過程中,新股上市成為A股的負能量,在下跌趨勢中套牢無數散戶,新股甫一上市就成為套牢散戶的陷阱。
新股上市是如何成為散戶陷阱的?其根源就在于新股上市的制度安排。肇始于2009年的新股發行制度市場化改革,催生了上市公司高發行價、高發行市盈率、超高的募集資金為標志的“三高”現象,被投資者詬病為“偽市場化”。“三高”主要集中在新股發行環節,可稱為發行端或供給端的“三高”。
2014年開始的新一輪新股發行制度改革,企圖以行政管控手段對“偽市場化”糾偏。IPO嚴審、23倍新股發行市盈率隱性紅線,使發行端的“三高”現象被有效遏制,但卻無法抑制新股上市端的瘋狂。新股上市后歷經首日44%漲停,又連續10%封板漲停,漲停打開后又繼續漲不停。不少上市公司上市后不長時間即高送轉、增發再融資。上市后的高股價、高市盈率、高額再融資,可稱為上市端或需求端的新“三高”。
第一創業、上海銀行等大盤股,與華大基因等創業板股票相比,受解禁股的沖擊更為明顯,基本表現為上市后即是多年股價高位。第一創業上市惡炒到28元多,經歷一年半綿綿下跌之后如今股價不到10元。上海銀行上市后最高23.44元,如今上市一年后在大量限售股的拋售下只有15.09元。這些新股,基本都是縮小版的中石油,高位進入的散戶很難再有出頭之日。
無論是2009年市場化改革導致的“三高”,還是2014年IPO新政后的新“三高”,雖然表現形式有所區別,但其本質一脈相承,根源是相通的。新舊“三高”的根源在于新股包含多重溢價,主要有核準制背書溢價、殼資源溢價、新股稀缺性溢價、上市后的并購重組溢價,由于過去監管相對寬松,部分新股包含坐莊模式溢價、財務粉飾溢價。新股中潛藏或明或暗的大小莊家,使新股火上澆油,坐莊模式使新股獲得更多溢價。
新舊“三高”,同出一源。新股行政化管控,改變的只是發行端的高價發行,卻演化為上市端的高價上市,其根源在于新股核準制下的多重溢價。要想新股上市不再成為套牢散戶的陷阱,需要在新股上市環節廢除44%漲幅限制,限制機構與游資的合力炒新,對大小非規定更長時間的限售期,同時推進真正市場化的改革。
(本文作者介紹:財經專欄作家,資深財經評論人。)
責任編輯:陳悠然 SF104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