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員工炒港股年賺1000萬?點這里,你也可以成為下一個TA!【詳情】
近期,有部分研報和媒體報道將市場短期走勢歸咎于上市公司限售股份的“解禁潮”,制造“砸盤幻覺”,向市場輸出恐慌情緒。對此,專業機構人士表示,要理性認識這些問題,必須用事實和數據說話。通過對實證數據和相關規則分析可以發現,從證監會5月27日發布減持新規以來,“解禁”對二級市場走勢的影響是非常有限的。
解禁規模不等于可減持規模,可減持規模也不等于實際減持規模,事實上實際減持數量也遠小于解禁數量。媒體近期報道的8300多億元解禁股市值規模只是依據規則和承諾的簡單推測。在減持新規框架下,實際減持的節奏會保持平穩有序,對二級市場影響有限。
減持新規為定增股份減持也設置了閘門。市場研究人士向記者分析,減持新規下,定增股份鎖定期進一步延長,解禁壓力沒有想象中那么大。市場曾有聲音提出,近年熱度較高的定增迎來解禁期,其中,不少財務投資者將選擇“清倉式”減持,相關公司股價短期將承壓。其實,減持新規對此也有考慮,設定了避免過度沖擊二級市場的“緩沖帶”制度。減持新規規定,持有非公開發行股份的股東在解禁后12個月內,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減持的比例不得超過其持有的該次非公開發行股份總數的50%。簡言之,定增股份解禁后,12個月內在二級市場拋售數量不能超過50%,這進一步增加了“清倉式”減持的難度。
在A股市場上,“解禁”這個詞總是扮演反面角色,與“解禁”關聯最密切的莫過于“減持”,只要把“解禁”和“減持”聯系在一起,往往能使股價應聲下跌,投資者戰戰兢兢。殊不知,限售股解禁數量及市值只是依據規則和承諾測算而出,限售股份到期解禁不等于也不可能馬上全額減持,實際減持規模遠遠小于解禁規模,投資者不必過度恐慌。
雖然說解禁預期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多少會影響A股多方力量,但是在政策預期明朗、市場投融資有序的前提下,解禁限售股對股市的沖擊有望變小,這個困擾市場的問題會慢慢得到化解。
近期,有關上市公司股份“解禁潮”“減持潮”的擔憂再度升溫。筆者認為,由于監管措施更加精準、信息披露更加充分、投融資氛圍更加理性,形成“解禁潮”“減持潮”的條件并不具備,投資者無須恐慌。也奉勸一些分析人士,不要借解禁周期制造“砸盤幻覺”。
借解禁周期制造“砸盤幻覺”不可能成立,原因也在于,在符合法律法規的基礎上,資金流入流出是投資者的自由選擇,并且,產業資本的減持、增持可以有效地平抑二級市場的非理性波動。還要看到減持中的積極因素,部分股東減持是早期創投資本退出的必然過程。這些機構和個人股東退出后,大量資金將再次流入創新創業企業,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新浪聲明: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
責任編輯:陳悠然 SF104
熱門推薦
相關閱讀
聚焦
股市直播
網友提問:@@=it.question$$
老師回復:@@=it.answ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