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員工炒港股年賺1000萬?點這里,你也可以成為下一個TA!【詳情】
■董少鵬
近期,有關上市公司股份“解禁潮”“減持潮”的擔憂再度升溫。筆者認為,由于監管措施更加精準、信息披露更加充分、投融資氛圍更加理性,形成“解禁潮”“減持潮”的條件并不具備,投資者無須恐慌。也奉勸一些分析人士,不要借解禁周期制造“砸盤幻覺”。
上市公司股份“解禁潮”的說法由來已久,并且多次引發市場憂慮甚至恐慌。這是因為:一、股份限售期滿后必然會有一部分股份選擇流動;二、一部分二級市場投資者過于關注市場上流通籌碼的規模;三、不正確的投資心態作怪,對正常的解禁安排神經過敏,一“解”就慌。
針對市場制度短板,廣大市場參與者多有呼吁,監管層深入調研國內外市場情況,不斷完善相關措施,為股份解禁鋪設了“平滑軌道”,安裝了“減震裝置”。
目前,已有一整套嚴格的法律法規來約束減持行為,使之規范有序、細水長流。比如,上市公司首發上市前股東及非公開發行股東在解禁后連續3個月內,通過集中競價方式減持股份總數不得超過公司股份總數的1%,通過大宗交易方式減持股份總數不得超過公司股份總數的2%。上市公司大股東、董監高在減持前后還需要履行嚴格的信息披露義務。大量通過大宗交易方式減持的股份并不馬上進入二級市場,大宗交易的受讓方需要遵守6個月的限售期。持有非公開發行股份的股東在遵守前述比例的基礎上,解禁后12個月內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減持的比例不得超過其持有的該次非公開發行的股份總數的50%。
2017年5月底發布減持新規以來,實施效果總體是好的。一是減持規模有所下降,緩解了市場憂慮。自新規發布至11月27日,滬深兩市日均減持金額27.8億元,較2017年初至新規發布前日均減持金額下降12.8%。二是減持行為得到規范,減持亂象明顯減少。“斷崖式”、“清倉式”減持銳減,“忽悠式”減持得到有效遏制,“過橋式”減持顯著減少。三是信息披露更加嚴格,市場預期更加明確。絕大多數大股東、董監高均按規定履行信息披露義務,有效防范了大股東、董監高利用信息優勢“精準”減持、涉嫌內幕交易的違法違規行為,維護了公平、公開、公正的市場秩序。四是投融資趨于理性,套利沖動受到抑制。目前,不少上市公司股價進入更加合理的投資區間,即使限售股份解禁后,也不會出現大幅回落。
上市公司股份解禁不再是“洪水猛獸”,還與以下制度性、市場性原因有關:一、市場中長線資金顯著增加,以社保基金、養老金、保險資金為代表的機構投資者是出色代表。二、大量產業資本積極參與資本市場,增持估值合理的上市公司股票已成為常態,股份解禁“釋放期”往往也是其入場的“機遇期”。它們是平衡減持的重要力量。三、解禁釋放期也是檢驗公司經營優劣的重要窗口期,估值合理的好公司不懼怕解禁,對公司看好的股東不會選擇拋售股票。正所謂“解禁方顯英雄本色”。四、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已十分嚴密,上市公司及其重要股東等運行的透明度顯著提高,投資者做出價值判斷的基礎更牢固,解禁導致的利空效應已大大遞減。
今年12月份到明年1月份期間,上市公司股份解禁規模比以往有所增加。其中,今年12月份股份解禁規模為3804.56億元,2018年1月份股份解禁規模為4626.4億元。根據財務判斷和實際需要,會有一部分股東減持股票,市場上擔心這會對股指走勢造成影響。但是,由于已經為股份解禁鋪設了“平滑軌道”,安裝了“減震裝置”,其影響將是有限度的。
借解禁周期制造“砸盤幻覺”不可能成立,原因在于,解禁規模、可減持規模、實際減持規模是三個依次遞減的概念。上述8400多億元解禁股市值規模只是依據規則和承諾的測算,限售股份到期解禁不等于也不可能馬上全額減持,實際減持規模遠遠小于解禁規模。2017年5月底發布減持新規至11月27日,滬深兩市日均減持金額27.8億元,是一個現實的參照。
借解禁周期制造“砸盤幻覺”不可能成立,原因還在于,在監管環境明顯改善的基礎上,決定股價的根本因素是業績和成長性,適量的籌碼擴張不足以改變其估值曲線。目前多數股票處于理性投資區間,此次股份解禁周期不會改變滬深股市大盤運行的大趨勢。
借解禁周期制造“砸盤幻覺”不可能成立,原因也在于,在符合法律法規的基礎上,資金流入流出是投資者的自由選擇,并且,產業資本的減持、增持可以有效地平抑二級市場的非理性波動。還要看到減持中的積極因素,部分股東減持是早期創投資本退出的必然過程。這些機構和個人股東退出后,大量資金將再次流入創新創業企業,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目前,我國股市正朝著投融資功能完備、基礎制度扎實、市場監管有效、投資者權益得到有效保護的大路前行,上市公司股份解禁安排作為這條大路的必要組成部分,將顯得更加成熟、穩健和從容。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
責任編輯:邵文燕
熱門推薦
相關閱讀
聚焦
股市直播
網友提問:@@=it.question$$
老師回復:@@=it.answ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