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主持人 翁曉瑩
中國經濟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和風險,未來的發展究竟會如何,“取決于轉型改革的力度”,革的越狠,轉型越快,中國經濟也就能重新回到增長軌道。但在這個過程中,如何平衡“調結構”與“穩增長”之間的關系,也同樣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話題。
新浪財經《改革問道》專訪遲福林 | |
---|---|
1.由制造業大國轉變為制造業強國 | 2.要以轉型改革引領經濟新常態 |
3.不要把投資和消費對立起來 | 4.不必計較中國是不是GDP第一 |
5.未來六年要抓住科技革命的契機 | 6.政府的改革在2015年尤其重要 |
2015年被定位為“全面深化改革關鍵之年”、“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開局之年”和“全面完成‘十二五’規劃收官之年”等三個“之年”。 今日召開的兩會,無疑將吸引眾多的眼球。
兩會上有許多備受矚目的熱點,政策推進的力度和方向在被討論的同時,總能掀起市場上的一些樂觀情緒。今年的兩會,經濟界人士最為關注的便是“改革”,包括在投資、財稅、金融和國有企業等各個方面的改革,希望政策的引導,能夠幫助企業進一步減負,創造更大的價值。
最近幾天,我都在位于哈爾濱的亞布力報道中國企業家論壇年會。室外白雪皚皚,氣溫只有零下十幾度,但在室內,企業家們對各個熱門話題的討論卻在不斷升溫。經濟環境對企業的影響巨大,中國經濟未來的增長前景無疑是大家最為關心的話題。在兩會來臨之際,企業家們對中國經濟的發展前景還是十分樂觀的。
萬通集團董事長馮侖認為,企業外部環境包括財務成本、制度成本和社會心理文化成本。人們往往只顧計算財務成本,但卻忽略了制度成本與社會心理文化成本。
在他看來,這幾年的經濟改革花了大力氣,雖然改革讓經濟增長的步伐有所放緩,但實際上幫企業解決了一部分制度成本,降低企業在交易活動當中的一些不合理的制度障礙。這樣企業的發展創新、融資、交易等都更加容易,經濟才有了活力、創新才有了土壤,經濟長期的持續增長才能預見。
中誠信創始人、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研究所所長毛振華[微博]最期待的是,政府是能否能進一步放寬政策,給予企業一些寬松的機會,包括企業的稅負和各種收費。“現在企業的稅負比較高,應該降低一些稅負,另外,不用交這個費那個費的,就能提高企業的運作效率,可以挖掘這方面的政策。”
他還十分關注政府改革,認為過去政府管理的權力太大,有濫用的情況。“總的來看還是管的太多,容易造成很多不公平和腐敗,要徹底的不管,徹底取消。盡量減少政府資源集中,有些東西讓企業自己來支配更好。”
在亞布力論壇上發布的《中國企業家發展信心指數》也顯示出企業家們對經濟的樂觀情緒。2014年下半年中國企業家發展信心指數是57.13分,高于上半年的平均分54.40分,也高于2013年的分數55.81分。其中經濟環境分數的提升最大,從之前的51.27上升至59.12。
企業家信心有所上升的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政府持續推出經濟刺激政策,對企業家的信心產生的一定的刺激作用;第二則是是中國的貨幣政策,包括降準和降息,對企業家面臨的宏觀經濟政策和投融資環境都有一定程度的改善,提升了大家的信心。
這樣的信心與此前采訪遲福林時他的樂觀不謀而合。在他看來,盡快現在的困難和問題比較大,但是推動經濟發展仍然有著三方面的動力,首先是互聯網大數據能夠推動中國工業的全球化布局、幫助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型,其次城鎮化的發展空間仍然很大,第三老百姓的消費結構升級大趨勢正在形成,能夠進一步推動消費,這些因素能幫助中國經濟在未來五年中仍然保持6%至7%的增長速度。
每年三月召開的兩會總會讓市場出現一片樂觀看好的向上情緒,兩會對中國經濟來說無疑是唱好的“好聲音”。當然,中國經濟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和風險,未來的發展究竟會如何,用遲福林自己的一句話來說,“取決于轉型改革的力度”,革的越狠,轉型越快,中國經濟也就能重新回到增長軌道。但在這個過程中,如何平衡“調結構”與“穩增長”之間的關系,也同樣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話題。
(本文作者介紹:來自上海,蝸居香港。北京大學元培學院畢業,香港大學新聞學碩士。)
本文為作者獨家授權新浪財經使用,請勿轉載。所發表言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全球新聞眼》是一檔由新浪財經全球記者和撰稿人團隊為您呈現的原創專欄集。真相遠比價值觀更重要。敬請關注全球新聞眼微信公眾號:全球新聞眼。掃碼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