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微信公眾號kopleader)專欄作家 付一夫
必須認清的是,居民消費的不斷提升是擴大內需、持續推動GDP增長、保證國民經濟穩定發展的關鍵所在,但我國大部分人的收入水平依舊較低。從長遠考慮,國人的消費潛力亟待進一步釋放,不過這需要以老百姓收入水平的普遍提高作為前提保障。
“泡面榨菜二鍋頭,騎上摩拜遛一遛……”剛剛過去的這個夏天,不少類似的段子被用來描述當下許多中國人的消費選擇。當然,也有不少人對這種消費狀態感同身受。殊不知,他們看到的很可能只是我國居民消費的剪影而非真相。倘若站在宏觀經濟的視角加以分析,結論會超出你的認知。
數據不會說謊,下面,我們用多個統計指標來進行詳細分析。
社零增速放緩不代表居民消費能力降低
在刻畫居民消費景氣狀況時,有一個常用的指標叫做“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它被很多人視為表現國內消費需求最直接的指標。
從數據上看,7月當月,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同比增速為8.8%,為2018年以來的第二低;扣除物價上漲因素的實際增速為6.5%,創下了近年來的新低。從前7個月的累計增速來看,名義與實際增幅分別為9.7%和8.06%,幾乎均為近年來的最低(參見圖1)。
從城鄉差異來看,鄉村地區7月當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幅為10.1%,1-7月累計增速為10.4%;城鎮地區7月當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為8.6%,1-7月累計增速為9.1%。可見,農村地區增速持續高于城鎮地區(參見圖2)。
不難發現,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這一指標衡量的居民消費,呈現出持續低迷的態勢,這也是很多人不看好消費的佐證。然而,嚴格地說,該指標有著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并不能真實反映居民消費情況,尤其是居民服務消費的增長。
按照國家統計局的官方定義,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是指企業(單位、個體戶)通過交易直接售給個人、社會集團非生產、非經營用的實物商品金額,以及提供餐飲服務所取得的收入金額。顯然,居民消費中除餐飲外的服務性消費都未在該指標統計之列,而這些消費(教育、醫療、文化、藝術、服務、金融中介、保險以及居民自有住房服務等)占居民消費總支出的比重正逐日增加。
基于上述考慮,如果僅從這一個指標的數據走勢來悲觀看待國人的消費,未免有失公允,我們還應采用其他指標來做進一步分析。
服務消費擴張對比實物消費疲軟
按照官方定義,居民最終消費支出是指核算期內,由居民個人直接購買消費性貨物和服務所花費的支出;從消費的內容看,包括耐用消費品支出、非耐用消費品支出、各種文化生活服務費用支出及實際和虛擬房租。可以看到的是,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相比,居民最終消費支出將“服務性消費”納入到了統計范圍之中,故能更為全面地反映國人的消費現狀。
數據顯示,在GDP的構成之中,居民最終消費占GDP的比重自2000年起大體經歷了一個先下降后上升的過程,特別是2010年以來,該比重上升態勢明顯,2017年達到了40.21%(參見圖3)。盡管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仍略低于資本形成總額(43.6%),但居民整體消費動力正日趨強勁。
這從側面反映出國人消費結構的升級:雖然實物消費稍顯疲軟,但服務消費的擴張帶來了很好的補償效應,進而推動居民最終消費支出的持續增長,及其對國民經濟增長貢獻的不斷攀升。
國人消費結構處于不斷升級的趨勢之中
在居民最終消費支出的基礎上,將其均攤到每個人頭上,便形成了一個新的指標——人均消費支出。沿著人均消費支出與人均可支配收入的關系進行挖掘,我們可以獲得一些新的信息。
從全國層面看,居民的人均消費支出隨著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不過近幾年,前者占后者的比重卻呈現出下降的趨勢,由2013年的72.2%降至2017年的70.54%(參見圖4)。考慮到在官方統計口徑中,購買商品房屬于投資范疇而非消費范疇,故人均消費支出中并不包含國人買房與還房貸的支出。于是我們可以大致判斷:由于房貸等長期高額負債,近年來,我國居民的消費意愿有走低的趨勢。
進一步地,分別對城鎮居民與鄉村居民做詳細考察。通過圖5與圖6的對比可以發現,城鎮居民的消費支出占可支配收入比重始終低于同期的鄉村居民,且該比重在城鎮居民中下降較為明顯,由2013年的69.85%降至2017年的67.16%;而在鄉村居民中則大體處于上升通道,由2013年的79.38%升至2017年的81.56%(2017年較2016年略微有所下降,但不影響整體趨勢)。這一方面說明,城鎮居民收入大幅度高于鄉村居民,邊際消費傾向也會相對較低,另一方面則暗示了城鎮居民或因負債過高而導致消費行為更為謹慎,進而降低了全國層面的消費收入比。
此外,我們還可以分析居民人均消費支出結構。從圖7與圖8中可以看到,人們在食品煙酒、衣著等附加值相對較低的領域,所花的錢越來越少,而在教育文化娛樂、交通通信等附加值相對較高的領域,花費越來越多。這充分表明:國人的消費結構正處于不斷升級的趨勢之中,并且花費在服務領域上的消費所占比重也是在增加的,這較好地補充了“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這一指標的缺陷。
高附加值領域的消費支出趨于增加
在衡量居民消費結構時,還有一個很好的參考指標叫做恩格爾系數,具體是指食品支出總額占個人消費支出總額的比重。一般來講,隨著家庭收入的不斷增加,總支出中用來購買食物的比例會趨于下降,而用于其他高附加值領域的消費支出比例會增加,這表現為恩格爾系數的降低,也側面反映出居民消費結構的升級。
Wind數據顯示,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城鎮居民與農村居民的恩格爾系數在個別年份有所波動,但大體走勢是下降的。尤其是自2012年起,城鄉居民的恩格爾系數下降趨勢更為明顯。其中,城鎮居民恩格爾系數由2012年的36.23%下降至2017年的28.6%,同期的農村居民恩格爾系數則由39.33%下降至31.2%(參見圖9)。
這便進一步佐證了圖7與圖8的結論,即隨著國家經濟的持續發展與人們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居民的生活狀況是在逐漸改善的,用于解決溫飽、衣著的消費支出趨于減少,用于其他高附加值領域的消費支出趨于增加。
結語
通過以上9張圖表,相信各位讀者對我國居民消費的真實情況已經有了一個大致的判斷,概括起來無非以下三句話:
(1)無論城鎮居民還是鄉村居民,消費結構都處在不斷升級的通道上;
(2)我國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升,服務性消費占消費支出的比重正在增加;
(3)可能是受高房價與高負債的影響,近年來,城市居民的消費有趨于謹慎的態勢,表現為人均消費支出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重逐步降低。
當然,鑒于我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導致了不同地區與不同階層的人群收入水平存在較大的差異,因而不同人的消費狀況也必然會不盡相同。
必須認清的是,居民消費的不斷提升是擴大內需、持續推動GDP增長、保證國民經濟穩定發展的關鍵所在,但我國大部分人的收入水平依舊較低。從長遠考慮,國人的消費潛力亟待進一步釋放,不過這需要以老百姓收入水平的普遍提高作為前提保障。
因此,我們需要在深化收入分配制度、縮小收入差距、深化稅制改革、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等方面不斷發力,同時還應提高生產效率與商品供給質量,以此來提高國人的消費意愿,從而推動國民經濟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本文作者介紹: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中國社科院管理學博士)
責任編輯:張文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