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大交通記者 羅丹陽
千呼萬喚始出來,北汽和樂視昨天宣布正式聯姻,第一款合作產品將在下個月的上海車展兩項。巧合的是(也可能不是巧合),下午騰訊、富士康以及和諧汽車(中國第二大豪車經銷商)三方宣布聯手開發“互聯網+智能電動車”。
千呼萬喚始出來,北汽和樂視昨天宣布正式聯姻,第一款合作產品將在下個月的上海車展兩項。巧合的是(也可能不是巧合),下午騰訊、富士康以及和諧汽車(中國第二大豪車經銷商)三方宣布聯手開發“互聯網+智能電動車”。
互聯網和汽車的跨界,玩法眾多,不同的玩法則可能意味著企業布局的不同,或是著眼現在或是著眼未來。
從互聯網汽車到智能汽車
在開始分類之前,我們得先說說互聯網和汽車結合想干嘛。業界認為,汽車發展有兩個方向,即智能化和電動化。互聯網與汽車行業的融合,本質是為了汽車向智能化的方向發展。而電動化則縮小了傳統汽車制造企業和其他企業在汽車生產上的差距。以前互聯網企業很難做汽車,是因為專業化分工,他們根本不可能超越汽車企業。而生產電動汽車?拜托,傳統汽車制造商也不那么在行。
而在汽車智能化的進階中,所謂的互聯網汽車是第一個階段。這一階段車輛具備車載互聯功能,提供諸如在線導航、行車電腦、在線音樂等功能——說白了就是把汽車中控臺上的那塊屏幕,作為一個像手機、PC和平板一樣的終端。
在此之后,汽車將會向更深度的車聯網,也就是車與車、車與基礎設施的完整聯網以及自動駕駛方向發展。
“搶占屏幕”
如上文所說,互聯網汽車就是要把中控臺屏幕變成互聯網一個終端。這時候“搶占屏幕”策略出現——駕駛是為數不多你的眼睛離開手機的是時候,你需要用到的是中控臺屏幕,所以互聯網企業希望搶占這塊最后的處女地,與汽車企業一拍即合。
汽車主機廠與互聯網企業的合作中,前者提供用戶、完成生產,依賴后者的生態圈和互聯網技術支持。BAT悉數完成布局,阿里找到了中國銷量最大的汽車集團——上汽集團(感謝大眾合資品牌的銷量貢獻),騰訊昨天找上了和諧汽車和富士康,百度李彥宏在兩會期間透露已經具備年內推出智能汽車的條件,會與車企合作,但他并沒有透露車企是哪家。
與手機等移動終端不同,通過互聯網汽車的屏幕獲取的用戶相對穩定,粘性也強,因為在更換下一輛車之前,他都是穩定的用戶。想象一下,購買一輛榮威550,車載屏上一定是UC瀏覽器、高德地圖,而不會出現百度瀏覽器和百度地圖。而在車載屏上加載的數據,比如收藏的餐廳,通過云端同步,自然就回到高德地圖上,當用戶離開這輛車的時候,也還得用高德地圖。
而在BAT之外,樂視和華為兩家也都勾搭上了汽車企業,前者是北汽,打造超級汽車計劃,要自主研發電動車技術;后者左手東風右手長安,拿走了南方地區兩大國有背景車企,長安近年來中國自主品牌中的表現又極為突出。
另外一家試圖打造生態圈的公司小米,也一直“被傳言”要造車,直到雷軍[微博]在中國企業家亞布力年會上澄清,小米三五年內的重點都是智能家居,至于其他行業,最多也就是投點錢看看。
在國外,一些傳統汽車廠商也已經做出了類似的嘗試,例如豐田早在2011年就開始了與微軟[微博]的合作;福特也在2007年聯合微軟推出了SYNC系統,并在2010年推出AppLink接口,允許第三方應用接入車載系統。
布局遠期的大咖們
一貫被認為布局長遠的谷歌[微博]就是大咖之首。根據以往經驗,谷歌一貫是在前沿科技上做創新的公司,但對于現有商業模式的創新并無太大興趣。因此谷歌的重點則在于利用機器學習等技術開發完全的無人駕駛技術。
最新的消息是,谷歌工程師透露無人駕駛汽車或將在2020年面世,這種產品根據附近的交通狀況選擇線路并完全接管駕車工作,不僅縮短通勤時間,并讓用戶更好地享受通勤時間。有消息稱,谷歌正在和通用汽車和福特等美國汽車制造商討論合作事宜,通過后者完成生產。
去年8月,百度在國內首屆無人駕駛技術研討會,詳細介紹了無人駕駛汽車研發項目。9月,百度和寶馬[微博]宣布合作,計劃在三年內研發出可在中國復雜道路環境下行駛的,真正智能的高度自動化駕駛車型。
不過,與谷歌的項目旨在實現完全自動駕駛不同,百度和寶馬的合作旨在為駕駛提供更多人性化的改善,最終還是要由人來駕駛。
相對而言,蘋果的汽車項目則顯得更加神秘,缺乏參考價值。蘋果方面沒有透露任何關于自動駕駛和智能化的細節,不過美國媒體報道,蘋果正在高薪尋找電池技術和機器人學方面的專家。
除此之外,特斯拉[微博]、日產雷諾聯盟、英菲尼迪等汽車廠商也在自動駕駛方面尋求突破。
其他的玩家們在干嘛?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好玩的互聯網+汽車項目。其中最重頭的就是剛剛在重慶落地的奔馳Car2Go項目——通過Smart實現車聯網和汽車共享。這個項目在德國已經有所推廣,這次在重慶落地,讓那些嚷嚷著做車聯網做互聯網汽車的企業很沒有面子。
還有今年2月宣布的,奇瑞、博泰和易到三家共同出資設立合資公司,計劃在兩年內做出“互聯網智能共享電動汽車”。與“搶占屏幕”不同,易到用車的設想是通過這款產品,更好的推廣汽車共享的商業模式,與上面奔馳的做法有所相似。
除此之外,由奇瑞等三家公司投資設立的凱翼,這家公司采用了重研發輕資產的方式,產品的生產采用了與手機生產類似的模式,實施委托代工,這一點是相當互聯網精神的,目前產品已經面世。
哦對了,還有吉利和沃爾沃早在去年就宣布聯合開發的互聯網汽車,但至今似乎還沒太多進展。
(本文作者介紹:供職于新浪財經,專注汽車、鐵路和航空領域。)
本文為作者獨家授權新浪財經使用,請勿轉載。所發表言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