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來源:華夏時報
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收官之年,重組整合明顯提速,央企專業化重組再添新案例:此次主角是兩家軍工央企,且同屬中國航空工業集團。
日前,中航電子、中航機電兩大軍工央企發布公告稱,為重組形成航空工業重要的機載系統上市平臺,加快機載系統業務的發展,中航機電與中航電子正在籌劃由后者通過向前者全體股東發行A股股票的方式,換股吸收合并中航機電,并發行A股股票募集配套資金。本次交易構成重大資產重組和關聯交易,兩家公司實際控制人未發生變更。
此次重組完成后,將形成唯一的機載系統上市平臺,機載系統“龍頭”呼之欲出,誕生新的千億級軍工上市公司,影響深遠。重組公告發布當日,中航機電、中航電子股價均出現大漲,其中中航電子漲9.28%,中航機電漲8.22%。受此影響,軍工板塊活躍,航天晨光、飛亞達、中天火箭等股票紛紛漲停。
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研究員吳剛梁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國有控股上市公司重組整合變得活躍起來。按照國企改革的要求,國有企業要實現‘板塊歸屬清晰’的要求,一家企業集團旗下有多家上市公司經營同一個主業,會形成資源分散和同業競爭的局面,解決辦法就是并購重組,把資源向優勢企業集中。”
機載系統龍頭呼之欲出
據了解,中航電子和中航機電同屬于中航工業集團,公司業務相似,但前者的企業規模較大一些。
中航電子作為此次重大資產重組的吸收方,是航空工業集團旗下航空電子系統的專業化整合和產業化發展平臺,依托下屬10家控股子公司開展生產營業活動,業務領域涵蓋防務航空、民用航空、先進制造業三大領域。
而中航機電也是中航工業集團下屬航空機電系統業務的專業化整合和產業化發展平臺,并在國內航空機電領域處于主導地位,市場占有率約為55%-60%。不少業內人士認為,從市值、營收與資產規模等多個方面來看,被整合方中航機電規模比吸收方中航電子略大。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央企重組與尋常重組案例不大一樣,這與此次重組的目的有很大關系。對于合并重組,中航電子與中航電機同時提到,將“重組形成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重要的機載系統上市平臺,加快機載系統業務的發展。”
據了解,飛機制造業的主要產業鏈分類包括“機體材料”“機身結構”“動力系統”“機電系統”與“航電系統”。其中機電系統與航電系統被統稱為“機載系統”。在過去十幾年中,中航電子與中航機電各自扮演著各自的角色,近幾年才開始向機載系統相關的合并重組靠攏。
2014年起,中航電子開始托管中航航空電子系統股份有限責任公司股權,司管公司旗下數個事業單位管理職能;2018年,中航機電系統有限公司與中航航空電子系統股份有限責任公司合并,成立中航機載系統有限公司,并托管于上市公司旗下,其下屬有14家企事業單位受中航電子托管;2020年,寶成儀表通過協議轉讓方式并入中航機載系統有限公司,航電資產整合“連橫”進一步延長。
截至此輪公告前,中航電子下轄10家控股業務子公司,托管14家事業單位以及航電資產,下轄38個具體航電業務部門。
與此同時,中航機電也在不斷以剝離業務、資產整合等方式,向機載系統靠攏。2013年,航空工業集團下屬18家機電資產被托管至中航機電;2016年,中航機電利用現金全資收購兩家托管單位風雷公司和楓陽液壓;2018年,公司發行可轉債進一步收購新鄉航空、宜賓三江;
2019年剝離貴航電機,收購南京航健統籌各子公司的維修能力和資源,增資參股宏光空降裝備,完善公司航空機電業務產業鏈;2020年,公司子公司慶安公司擬將控股的慶安制冷與機電三洋進行重組,重組后慶安制冷不再納入慶安集團合并報表范圍內。
中泰證券研報指出,2022年作為國企三年改革行動收官之年,改革紅利有望加速釋放,國有軍工企業混改是國有企業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優質資產注入有望維持高位,旗下上市公司資本運作有再次加速的趨勢。
收官之年重組整合提速
當前,正是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收官之年,央企專業化整合動作頻頻。
據知本咨詢數據顯示,截至5月17日,今年以來中央控股上市公司、地方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實施重大重組事件分別達28起、44起,同比增長267%、250%,主要分布在電氣設備、機械、電力、食品、房地產、金屬、非金屬與采礦等多個領域。
日前,國資委副主任翁杰明在“深化國有控股上市公司改革,爭做國企改革三年行動表率專題推進會”上表示,國有控股上市公司要在深入實施國企改革三年行動、依法依規規范運作、推動資本市場健康穩定發展三個方面爭做表率。要繼續加大優質資產注入上市公司力度,要穩妥探索符合條件的多板塊上市公司分拆上市。
因此,此次中航工業集團下屬的兩個央企重組,并組建機載系統上市平臺,與翁杰明此前提到的國企改革舉措不謀而合。
“國企改革將繼續穩步推進,改革紅利或將在2022年得以集中釋放。”高級數據分析師袁帥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是可衡量、可考核、可檢驗的。依靠改革應對變局、開拓新局,堅持目標引領和問題導向,既善于積勢蓄勢謀勢,又善于識變求變應變。把解決實際問題作為制定改革方案的出發點,以更大力度推動科技創新,深入推進人才強企戰略,加大科技協同攻關力度,加快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數字化、智能化和綠色化發展已成為央企和國有企業轉型發展的重要方向,國有企業轉型升級的力度也將在2022年進一步加大、加速。隨著國企向更加景氣的新興產業轉型,未來國企估值有望迎來長期重塑。”
責任編輯:張書瑗
投顧排行榜
收起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