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瞬息萬變,投資難以決策?來#A股參謀部#超話聊一聊,[點擊進入]
當地時間2024年4月12日,2024年哈佛中國論壇歡迎儀式上,中國最大的第三方醫檢機構金域醫學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梁耀銘發表主旨演講。
梁耀銘分享了三個企業發展的故事,分別從金域醫學的源起、如何在專業領域深耕以及如何通過生物技術和數字技術的融合創新三方面詮釋企業發展路徑和愿景。
首先,梁耀銘表示,“真正有價值的創業,要從真正解決社會痛點開始”。梁耀銘提及,自己的職業生涯始于廣州醫科大學,之后選擇留校工作。他的職業轉折點源于一位老同學的困境——缺少基礎檢驗支持,無法有效診斷和治療疾病。這激發了他創立第三方醫學檢驗服務的想法。
其次,梁耀銘詳細介紹了金域醫學的發展歷程,如何在專業領域的深耕,結合信息化等新技術,推動服務模式創新和企業的持續進化。在技術創新方面,梁耀銘闡述了如何通過遠程病理診斷服務助力改變基層醫院的診斷環境,尤其是在沒有病理醫生的情況下,通過遠程會診平臺,確保了快速準確的診斷。
“按WHO的標準,每100張床位需要配備一位病理醫生,中國大概需要10萬病理醫生。但由于種種原因,目前中國的病理醫生只有1.7萬名左右,基層尤為缺乏。金域遠程病理協作網的推出,就是我們結合互聯網技術,通過‘醫生共享’這一最新服務模式,解決病理醫生特別基層病理醫生稀缺的困境。類似吉安這樣的數字病理服務網點,金域在全國已搭建了超450個,連接15000多家基層醫院,每年完成‘術中冰凍’服務近8萬例,數字病理年服務近20萬例,病理服務超1000萬例。這也就是說,“互聯網+”時代,不僅可以汽車共享、住宿共享、知識共享,甚至還能實現病理醫生共享?!?/p>
最后,梁耀銘強調了信息技術和生命科學技術結合的重要性,如何通過這種融合創新來推動精準診斷和普惠醫療。
“目前,中國一般三級醫院可開展的檢測項目是1000-1200項,而金域則達到了4000項。檢測項目越多,漏診和誤診的可能性就越低。這也為精準醫學和普惠醫療的發展提供了更大的助力?!?/p>
在總結中,梁耀銘表示,中國提出要推進‘以治病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為中心’轉變的趨勢,加上加上生物技術和人工智能的高速發展,正在為醫檢行業打開更大的成長空間,并呼吁更多志同道合的年輕學子共同加入。
附梁耀銘演講實錄:
女士們、先生們,哈佛的同學們,大家下午好!
我是梁耀銘,廣州金域醫學檢驗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很榮幸能夠在哈佛中國論壇致辭。雖然這是我第一次站在這個講臺上,但我與哈佛的結緣已10年有余,特別是與哈佛醫學院的交流。因為所從事行業的關系,我曾多次到訪,甚至有很深入的接觸。波士頓濕潤的空氣我非常喜歡。
講到我們這個行業,可能在座各位有聽過QUEST和 LabCorp,他們都是美國優秀的醫學實驗室。當然,和這些優秀的國際同行相比,金域的起步相對較晚。今年剛好是我們創業30周年。
上世紀90年代中期,中國還沒有第三方醫學檢驗這個行業。我們當時開辦金域這家企業,竟無意中在中國開創了一個全新的行業。那么,我們為什么會切入這個領域呢?
我大學畢業于廣州醫科大學,學的是臨床醫學。畢業后,絕大部分同學去了醫院當醫生,而我則選擇了留校工作。我至今仍清楚地記得,畢業幾年后,有一位在基層醫院工作、剛在廣州大醫院進修完的老同學找到我,說“不會看病了”。我覺得很奇怪,說你不是剛進修完嗎,應該水平更高才是啊。他說,在大醫院學習,有很多醫學檢測手段,但回到基層,因為缺少技術、設備和人才,很多檢驗和病理都無法開展。
為了幫助這位老同學,我開始利用工作之便,幫他開展一些零星的檢驗和病理服務。在這個過程中,我也開始思考,沒有檢驗的支持,意味著醫生無法精準看病,這樣的痛點在基層醫生中估計普遍存在。有沒有辦法可以幫助到更多的醫生?
經過近兩年的摸索,我們正式向學校提出,希望成立一家醫學檢驗中心,專門從事醫學檢驗外包服務。
這就是我們創業的開端——從“幫助醫生看好病”的初心開始。由此,我們也很幸運地開啟了中國第三方醫學檢驗和病理服務的行業先河。2001年,我在新加坡國立大學讀EMBA時,美國QUEST公司的教學案例徹底打開了我的思路。原來,在國際上第三方醫檢這個行業已相當成熟。得益于這次學習,我更加堅定了以醫檢外包服務這種商業模式創新,以助力解決當時中國醫療資源均等化的難題,并作為終生事業來追求。
時至今日,金域已是中國最大的第三方醫檢機構。我們為中國超過三分之二以上的醫療機構提供服務,網絡覆蓋中國90%以上人口所在區域。
這就是今天我要講的第一個故事,真正有價值的創業,要從真正解決社會痛點開始。
我要講的第二個故事,是我們在專業領域的深耕,如何結合信息化等新技術,推動服務模式創新和企業的持續進化。
前不久,位于中國中部的江西省吉安市的一家縣級醫院,要為一名患者實施一臺腫瘤切除手術。腫瘤的良惡性,是決定手術切除范圍及手術方式的關鍵。而要鑒別良惡性,病理是金標準。當時,患者的腫瘤組織切下后,被第一時間送到醫院的病理中心。和中國大部分基層醫院一樣,這家醫院也沒有病理醫生。那他們是怎么解決這個診斷問題的呢?
流程并不復雜。他們將組織標本用專用掃描儀制成一張數字圖片,上傳到一個專用的遠程數字病理網絡平臺。這樣,遠在廣州的金域病理醫生、在南昌的江西省人民醫院病理專家和南昌大學病理研究員,就可以通過網絡平臺聯合會診。20多分鐘后,專家們出具診斷報告。而手術醫生根據報告結果,及時確定了手術方案。
這種技術有個專業名詞,叫術中冰凍診斷。整個遠程會診過程中,患者一直在手術臺上,病理醫生就像在身邊一樣。其中的關鍵,就是金域在2017年搭建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中國最大的遠程病理協作網。在加入這個病理協作網之前,吉安這家縣醫院的患者,要么去100公里外省會南昌的大醫院就診;要么在當地做完手術后,病理樣本被送到大城市的醫院檢測,等結果出來了,醫院再決定下一步治療方案,而一旦是惡性腫瘤,耽擱時間不說,患者還要進行二次手術。
按WHO的標準,每100張床位需要配備一位病理醫生,中國大概需要10萬病理醫生。但由于種種原因,目前中國的病理醫生只有1.7萬名左右,基層尤為缺乏。
金域遠程病理協作網的推出,就是我們結合互聯網技術,通過“醫生共享”這一最新服務模式,解決病理醫生特別基層病理醫生稀缺的困境。類似吉安這樣的數字病理服務網點,金域在全國已搭建了超450個,連接15000多家基層醫院,每年完成“術中冰凍”服務近8萬例,數字病理年服務近20萬例,病理服務超1000萬例。這也就是說,“互聯網+”時代,不僅可以汽車共享、住宿共享、知識共享,甚至還能實現病理醫生共享。
第三個故事,我想講講我們如何通過生物技術和數字技術的融合創新,助力精準診斷和普惠醫療,實現我們企業發展的終極價值。
去年底,浙江一名2歲女童輾轉北京、上海、杭州等地多家醫院的十幾個科室,做了所有建議的檢查,但仍無法查出病因。今年1月份,通過金域和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雙方合作的最新檢測項目,該女童確診為SMA(脊髓性肌萎縮癥),且相比于以往的檢測,確診時間從半個月縮短為1天,更快,也更精準。
在中國,SMA是2歲以下嬰幼兒致死性遺傳病的“頭號殺手”,也被稱作“罕見病中的常見病”。2022年,治療SMA的藥物正式被納入中國醫保。有藥可治的前提下,患兒能夠更快、更精準被確診意義重大。
這只是金域助力中國罕見病診斷的一個普通案例。
“診斷難、治療難”是罕見病的典型特征,給患者及其家庭帶來了極大的痛苦。全球已確認的罕見病超過7000種,中國官方已公布的目錄是207種,而金域可以開展罕見病檢測項目已超過600項,已累計檢出超11.3萬例罕見病陽性病例。
作為中國最早為罕見病患者提供綜合性檢測服務的醫療機構之一,金域醫學正在發揮多技術平臺整合優勢,結合生物技術和人工智能發展的最新成果,持續推動關鍵技術創新,助力臨床解決疑難雜癥和罕見病等精準診斷難題。
目前,中國一般三級醫院可開展的檢測項目是1000-1200項,而金域則達到了4000項。檢測項目越多,漏診和誤診的可能性就越低。這也為精準醫學和普惠醫療的發展提供了更大的助力。
大約八年前,中國提出要推進“以治病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為中心”轉變。這種轉變,也是在提倡早篩、早診、早干預,從而有利于更好地應對老齡化社會及促進人口高質量發展的挑戰。在這一趨勢下,加上生物技術和人工智能的高速發展,正在為醫檢行業打開更大的成長空間。
一直以來,金域都在致力于探索生物技術和新一代信息技術的融合創新,基于自身的海量數據和醫學專家資源,進一步助力臨床的精準診療以及更廣泛的公衛防控,通過更加高效、智能、普惠的醫療服務,以社會化服務解決醫療資源稀缺的困境。
中國人常說:“和為貴,善為本”。金域醫學因善而生,向善而為,一路走到了今天。坦白說,這么多年來,我們一直保持和美國同行的密切交流,保持與國際先進前沿的同步發展。因為我們知道,我們所付出的努力,正在助力提升一個占全球18%人口所在國家的健康福祉。我們始終相信,只要堅持科技向善,專注專業,持續推出適宜技術,必將為中國醫檢技術創新發展帶來廣闊前景。
最后,再做一個廣告,期待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加入我們!預祝本次論壇取得圓滿成功!謝謝大家!
?。ㄐ吕素斀洷泵勒究德?實習生金典發自波士頓)
新浪聲明:所有會議實錄均為現場速記整理,未經演講者審閱,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責任編輯:郝欣煜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