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訂閱號:techsina
作者/韓瀅
來源:連線Insight(ID:lxinsight)
互聯網大廠的工作,真的那么“香”嗎?討論這個問題的前提條件是,不加班。
許多互聯網大廠員工的感受是,在這個“圍城”里,曾經清晰的晉升渠道、扁平化無職級的管理正在被熬夜加班、內卷替代。
“加班的錢,都是靠身體熬大夜換來的,而這些對我身體的傷害是不可逆的。用命換錢,得不償失。”劉溫娜向連線Insight回憶道。
慶幸的是,近期大廠員工的加班魔咒,正在慢慢得到改善。
就在幾個月前,互聯網大廠開始告別“996”。先有騰訊光子工作室規定全面雙休,并設定周三健康日,即每周三晚六點下班;后有快手、字節跳動、BOSS直聘等公司陸續取消“大小周”。
現在大廠員工們每天過著什么樣的生活?在外界好奇的目光中,網絡上瘋傳的“大廠作息表”飽受關注,上線三天,該文檔的瀏覽量就已經沖出十萬。在這個文檔里,擠滿了來自字節跳動、騰訊、阿里、網易、美團等1300多家大小公司,精確到部門、小時的作息表。
目前該文檔已被刪除。盡管無法確保每一個數據的真實性,但也能從中探尋出大廠員工現如今的工作狀態。這其中,不加班、不內卷的單位得到了職場人的羨慕目光。
在“不加班”逐漸普遍后,已經有不少大廠員工成為了幸運兒。
他們逃離了加班的魔爪,可以平衡工作與生活之間的關系。逃離了“大小周”“996”后,即便是降薪,他們也認為是值得的。
現在,有些大廠員工在不加班后,仿佛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他們各自有了更多的私人時間,可以做想做的事情。放在以前,他們無法想象自己居然如此“空閑”。
連線Insight采訪了一些大廠員工,看到了他們逐漸豐富的業余生活。以下是他們的故事,經連線Insight編輯整理。
下班后的“程序猿”,變身職場KOL
李默,工作八年,某大廠軟件工程師
熟悉我的人都說,無論是外表還是言談,我都不像是個“程序猿”。我鮮少穿格子衫,頭發也茂密。從敲代碼到創作者,第二角色讓我收獲了很多工作之外的成就感。
我除了本職工作外,還是一名脈脈的KOL。原本我就一直是脈脈的用戶,是個“點贊狂”,看到感興趣的帖子我就會點贊收藏下來,在平臺的活躍度也很高,后來就有運營的同學找到我,我抱著試試看的態度嘗試一下。
前幾天流傳的“大廠作息表”,我和我的同事之間也有在討論。整體來看,我們和騰訊的工作時間差不多,但我們會提前一個小時,八九點鐘肯定能回家了。但據我了解的某強制雙休大廠,要在內部安裝居家辦公狀態,也就是在家里隨時待命工作。
相比之下,我確實很幸運,保證OKR完成后,每天還能留三四個小時做自己喜歡的事。
由于我在一家科技公司,脈脈想讓我做科技垂直類的KOL,但我認為科技通信領域限制我的話題自由度,所以我后來選擇做職場方向的KOL。
在平臺上,我會給別人提供職場上的建議,也會描繪自己經歷的真實事件。主要內容是聚焦于職場的人和事,我基于自己、朋友、同事身邊發生的事,想到一個觀點,再將所有故事寫來。相比于寫心靈雞湯式的東西,我更喜歡頭腦風暴之后寫故事。有關于職場升級打怪,有關于八卦段子,有關于對職場的感悟。
印象中,我描述前領導“向上管理、向下放權”的帖子,引起很多大廠員工的討論和反思,在平臺上獲得了一千多的點贊,算是近期爆火的一個。不到一年時間,粉絲數也從0變成了2600多個,從“0-1”,從消費者到生產者角色的轉變,讓我感受到做一個意見領袖的成就感。
另一方面,我有意在培養自己的寫作總結能力。做程序員這一行,“寧愿多敲幾行代碼,也不愿意寫文檔”的人比比皆是。但在大廠工作,文檔寫作又是必備的工作技能,比如周報、月報、年度總結,都是Word和PPT堆砌而來的。
我觀察過我所在的KOL群,多數是產品經理和運營崗位的人,相比之下我所在的研發崗位的人很少,這也是我們這類人相對缺失的一項技能。從思維方面,我們確實不如產品和運營的人,但隨著我做KOL之后的思考越來越多,文字類的工作也變得得心應手。
取消大下周后,我倒賣起了iPhone13
賈長功,工作八年,某大廠用戶運營
公司取消大下周后,工作量確實緩和不少,但工資也有所下降,畢竟加班補貼、飯補都沒有了。
講實話,對于我個人而言,工資變化在可以接受的范圍內,但行業內其他公司的朋友叫苦不迭。他們失去一個“大周”,就等于失掉了2000塊錢,這個損失確實不小。
相對于工資,我最大一個變化就是有更多的時間做“副業”了。平日里,除了大廠員工外,我還有個身份是二手交易平臺的店主。沒取消大下周時,我經常因為公司的工作兼顧不過來店鋪,不得不“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也因此流失了一部分顧客。
前幾個月,公司實施雙休后,我工作之余的精力都在這個數碼店鋪上。這是我和朋友一起合開的,因為我們兩個人都喜歡研究電子產品,所以這個店的定位就是售賣手機、電腦、小家電等數碼電子產品。朋友在一家科技公司線下門店做店長,會有很多靠譜的貨源,我作為第二級代理,放到交易平臺上賣。
在二手電子產品市場,有一個規律是,手機的溢價普遍偏低,頂格溢價也就在300塊錢左右,蘋果系列溢價可以達到五六百。具體原因應該是在軟件方面的差距,很多數據都顯示二手手機市場蘋果手機銷量比較可觀。
拿前不久發售的iPhone13來說,不到半個月時間,我這個小店已經賣出了六七十部。由于是新機型,加之官網也在加價賣,所以二手市場反響很熱烈。此外,再加上朋友的供應渠道加持,我的拿貨價很低,只要不低于我的拿貨價,我都會以友情價賣出,畢竟賺一塊也是賺。
這樣一來,我用低價吸引一批“回頭客”,之后就不愁沒生意賺。如今,微信列表里有1000多顧客已經和我建立了信任關系,流程基本上就是顧客甩圖問價,價格合適后,直接下單。如今,很多人來詢價購買,我都有時間及時回復。沒取消大小周之前,很多顧客向我吐槽說我經常消失,找不到人。
趕上這波熱度,強烈的供需關系下,我每臺機器可以賺五六百塊。最近半個月到手了幾千塊,副業賺小錢的收入還是很可觀的,這也是趕上了公司取消大小周的幸運,不然我肯定沒這么多時間干副業。
下班后做視頻賬號,15個賬號粉絲均破100萬
吳昊,工作兩年,某大廠視頻運營
我畢業于一個雙非二本院校,大學一直沒怎么學習,就想著創業了。
大學為了賺錢,我在各個平臺做直播,剛起步時每天都要從下午六點播到凌晨。那時候我還沒“發福”,略顯帥氣的面龐和開朗的性格吸引了不少粉絲。
對于小主播來說,在直播平臺“打PK”是最賺錢的,最初辛巴就是通過“打PK”賺了不少錢。兩個人PK時,主播通過連麥的方式聚集各自粉絲的力量收禮物和人氣,規定時間內輸了的一方需要做出相應的懲罰。
而有趣的是,受懲罰的主播經常會因此收獲一大批粉絲。拿我來說,在一次輸了PK后,我的懲罰是在直播間做1000個蹲起。為了賺錢和人氣,我咬牙做了兩個多小時的蹲起,第二天腿真的不會動了。
但是,當我看到用1000個蹲起換來了60萬的禮物,相當于10萬塊錢人民幣時,一切都值了。
漸漸我發現自己很喜歡這份工作,粉絲量和流量都比想象中增長的快,每天七八個小時的工作量也感覺不到累。在自己直播之余,我還組建了90個人的直播工會,都是大學生主播。
幸運的是,正是因為創業的經歷,才讓我和互聯網大廠有了“相識”的機會。在面試我現在的公司時,這些創業經歷是我侃侃而談的底氣。
進入互聯網大廠后,我負責一個視頻團隊的運營工作,輪班制度、大小周等政策下,我也沒有了大塊時間做自己的直播事業。更重要的是,早九晚九一周六天的工作結束了,我也沒有體力了。剩下那一天,我只想在床上躺著休息。
沒想到的是,近期正好趕上公司取消大小周,雖然工作量沒有減少太多,但好在可以雙休了。我也把自己的創業項目從以前的直播,變成做碎片化的自媒體賬號。
得益于之前直播積攢下的粉絲人脈,一個擅長美術的粉絲和我一拍即合,打算一起做一個定位二次元圖像的自媒體賬號。我負責統籌創意,她負責內容創作。
而沒取消大小周時,我沒有足夠的時間想策劃。因為我做策劃時,需要瀏覽大量的短視頻,找到近期爆火的視頻和挑戰,借此來想畫一個什么樣的圖片流量會高一點。除此之外,找音樂的工作量也不小,找到合適的卡點音樂來配合我的圖片,這都是很耗時的。
如今,我可以利用周末的時間把下一周的策劃想好,比如根據哪些視頻營造哪些場景,配合什么樣的音樂,找到之后給負責畫畫的合伙人,她在下一周就可以專心創作了。
有一次,我發現一首在平臺上爆火的歌曲沒有MV,便萌生了為這首歌創作MV的想法。它是一首有點國風的民謠歌曲,我們搭配了場景變換的圖片,流量很不錯,算是一個爆點。我們做了15個賬號,都是從0到1做起來的,幾個月時間,所有賬號粉絲都超過了100萬。
但我的工作壓力時大時小,趕上一個項目策劃時,也避免不了加班,所以我們前不久賣掉了9個賬號。以每個粉絲五分錢的價格賣給了MCN機構,平均每個賬號賺五六萬塊錢。現在,剩下的賬號我們還在運營,陸陸續續可能還會賣掉,但目前還沒想好。
遠離加班后,我變成了“滑板女孩”
劉溫娜,工作五年,某大廠戰略分析師
我喜歡玩極限運動,但在上一家單位我完全沒有時間去玩。
我之前在杭州一家互聯網公司工作,雖然算不上“996”,但是“995”就像一個“潛規則”一樣懸在我的頭上。當時公司的整體業務做得不理想,內部也營造出焦慮和內卷的氣氛,經常工作到凌晨一兩點鐘。名義上是晚上八點下班,但九點前,我沒看到過任何一個同事離開公司。
相比之下,我以前在外企工作,下午五六點鐘就可以下班了,沒人會拉著你“卷”。
實際上,外企和互聯網大廠,是兩種不同的工作模式。很多外企都有100多年的歷史,他們的工作制度是很完善的,部門協作上也是通過多年經驗沉淀下來的,每個人就像一個螺絲釘做著自己該做的事。相比之下,國內的大廠還是處于高速發展的時期,很多部門協作上的問題是需要不斷推進的,這一點其實很耗時,這也成為我當時加班的主要原因。
另一點很大的不同是,我所在的互聯網大廠不喜歡做規劃,但每次都在嘗試新東西,導致工作量就會很大。
當時,我每周除了工作之外,還有一些空余時間去玩滑板、旅游等各種我喜歡的事情。那時候,我一周能上兩次滑板課,一次健身課。
但后來我發現自己陷入了死循環。當工作職級越高,身上的擔子越來越重,加班時間就越來越多,完全沒有時間休息。
逐漸我發現,一周上一次滑板課都是奢望。因為我喜歡的滑板算是極限運動的一種,需要百分之百的集中注意力,不然就會有危險。所以工作高壓的時候,我只好放棄我已經學了半年的滑板運動,畢竟一切要以安全為主。
后來,我實在受不了無休止的加班,換了新工作。這次雖然也是互聯網大廠,但幸運的是,我目前所在的項目組,完全不需要加班。公司的整體節奏也會慢一些,領導不會高頻地催進度,有自己發揮的空間。
如今,每天九個小時工作時長,扣除午休一小時,早十晚七,是我很理想的工作狀態。熟悉新環境后,我果斷在公司三公里外報了個滑板訓練營,繼續自己的滑板夢。
重新開始接觸滑板后,我整個人是很放松的。對我來說,極限運動的魅力在于“和自身的本能抗衡”。比如我在學滑板下臺階的課程時,看到陡峭的臺階,我的本能是害怕且抗拒的。事實上這個臺階很小,并不對我的水平構成威脅,只要越過心里的防線,我是可以滑過去的。
更重要的是,滑板也會讓我做事情更加專注,畢竟極限運動開小差是很可怕的。
除了學滑板,我還重拾起了“自由泳”。自由泳是四個泳姿里最難的,需要消耗非常大的體力,所以我一般會選擇周末學習自由泳。周末睡個懶覺,中午吃完飯,下午去上一個小時游泳課,整個人會很放松。畢竟現在有了實打實的雙休,辦公軟件不會在周末響起。
每周五六個小時的滑板搭配一兩個小時的自由泳,適當的運動會讓我的身體和精神狀態都變得很好,周一投入工作時效率也會很高,這是一個正向的循環。
現在,我每天穿著板鞋、一身運動裝,踩著滑板上下班。三公里的距離,趕上早高峰,滑滑板的速度比打車還要快五分鐘。
有可能的話,我今后還想挑戰一下跳傘、蹦極等運動。快三十歲的我,不能一直困在工作的“圍城”里,要有自己的生活。
(應采訪對象要求,文中姓名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