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創事記”的微信訂閱號:sinachuangshiji
文/ZeroDis
來源:松果財經(ID:songguocaijing1)
原標題:音樂App攻防戰:QQ、酷狗、酷我、網易云,誰會成為下一個蝦米?
作為最能進入人心的“聲音”,音樂早已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與智能手機的普及,在線音樂成為數字經濟的主要模式之一。據《2020中國音樂產業發展報告》顯示:2019年,數字音樂產業規模達到664億元;在線音樂用戶規模超過6.07億,網絡音樂用戶滲透率達到71.1%。
而在線音樂App正是在數字經濟的大環境下誕生的產物。例如騰訊系QQ音樂、酷狗音樂、酷我音樂;阿里系蝦米音樂;網易系網易云音樂等。
2021年隨著蝦米音樂的關停,整個在線音樂平臺市場也進入新的格局——網易與騰訊的競爭。在此情形下,誰將成為互聯網在線音樂的王者?
蝦米關停“三國”時代結束,網易騰訊二分“天下”
2013年,誕生七年的蝦米音樂“賣身”資金雄厚的阿里,在得到諸多獨家版權加持后,蝦米音樂就此躋身國內音樂流量巨頭之列與騰訊、網易“三分天下”。
而在線音樂發展歷史上,版權是平臺之間發起競爭的主要原因。
QQ音樂,有著騰訊作為后盾,在版權戰爭中一度遙遙領先。2014年1月,酷我音樂索賠QQ音樂上千萬;2015年1月,酷狗涉嫌侵權網易云音樂300首歌被索賠300萬等等。
版權戰爭的頻發,也成為酷狗音樂、酷我音樂進入騰訊懷抱的導火索,最終與QQ音樂合并為騰訊音樂。而以此為基礎,平臺內版權歌曲的曲庫容量翻了又翻,它們成為用戶使用量居多的三款音樂產品。
也是由于版權問題,網易云音樂也曾一度被下架大量音樂,從而重視版權化。雖然目前,網易云音樂在曲庫數量上無法與騰訊音樂比肩,但網易云音樂在小眾風格及原創歌曲曲庫方面獨樹一幟,擁有了自成體系的原創曲庫,這里也成為熱愛小眾音樂的天堂。
2015年,蝦米音樂宣布關停。自此,國內在線音樂頭部企業就僅剩騰訊音樂與網易云音樂。
除了版權曲庫外,用戶的選擇使得App內部多元化風格也體現了出來。QQ音樂,其聽歌識曲功能在早年間便積累了很不錯的口碑;酷狗音樂,則最先在國內提供在線試聽功能,如今向泛娛樂發展;酷我音樂,主要通過主播電臺、視頻等特色內容為用戶提供服務。而網易云音樂,從"音樂社區"切入,依托個性化推薦、歌單、樂評等特色產品吸引了很多年輕用戶的涌入。
豐富的版權庫、貼近用戶需求的多元化風格,讓QQ音樂、網易云音樂、酷我音樂、酷狗音樂呈四足鼎立的格局。據2020中國在線音樂行業報告顯示:截止2020年10月,兩大企業旗下App月活用戶數量排行前四,遠遠領先其他產品。
雖然如此,但2017年騰訊音樂與國際三大唱片公司(UMG、索尼、華納)達成獨家合作后,本就憑借強大資本擁有大量歌曲版權的騰訊,在穩定版權方面的領先優勢的同時,也吸引了大量用戶。
根據2020騰訊音樂財報顯示:騰訊音樂三款App月度活躍用戶已經超過8億。其中QQ、酷狗及酷我三款App月活均超過1.75億人。而網易云音樂排名第四,月活用戶達1.5億人,為騰訊音樂產品矩陣月活的四分之一。由此可見,在整個在線音樂市場中,騰訊對于用戶的吸引遙遙領先網易。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阿里斥資7億美元投資網易云音樂。在蝦米音樂關停后,此前淘寶88VIP與蝦米音樂聯名卡可以自行在淘寶會員中心更換為88VIP和網易云音樂的聯名卡。此外在騰訊走“量”的道路上,網易通過對小眾原創音樂人的發掘來吸引用戶,可以看出網易云也在有意識的再突破自己的用戶規模,并與騰訊共同主導在線音樂市場。
隨著互聯網音樂的發展,蝦米音樂早已消逝在互聯網音樂的歷史長河中,中國音樂市場三強變兩強已是不爭的事實。
騰訊網易“晉吳對峙”
四足鼎立的局面背后,實際是騰訊系與網易系的對線。
當版權戰爭停息、兩者對壘已成定局之時,新一輪競爭已然進入下一階段:
競爭的首要角度是數字化。
隨著互聯網音樂的發展,音樂付費情況屢見不鮮,這也成為各大平臺盈利的主要模式。根據2020中國在線音樂行業報告顯示,在線音樂付費用戶已經超過七千萬,這也標志著音樂付費成為普遍現象。
而由于音樂數字化的發展,線下專輯搬到線上售賣成為App內音樂付費的一大特色。自2019年起,各大音樂平臺在數字專輯的爭奪上鉚足了勁。在實體唱片產業日漸蕭條的今天,誰在數字音樂的市場上拿到更多份額,將在整個音樂市場發展占據主動。
由于騰訊本身資本及宣發力度,越來越多頂流或者國際一線巨星入駐旗下平臺,從而吸引了大批粉絲用戶,這使得騰訊音樂在數字化專輯的售賣占得先機。
在公開發布的2019中國數字專輯銷售資料中,相關數據顯示,蔡徐坤個人EP《YOUNG》以4100萬的總銷售額,成為2019年數字專輯銷售額第一,R1SE、華晨宇、張藝興、周杰倫則分別占據二至五位。
其中,蔡徐坤、R1SE、張藝興、周杰倫均由騰訊平臺發行。而這些明星音樂人的引入,使得騰訊音樂旗下QQ音樂平臺相關銷售數據在各大平臺之中位于領先位置。反觀網易云音樂,流量明星則僅有華晨宇一人。
值得一提的是,萬能青年旅店時隔十年發行的第二張專輯《冀西南林路行》,在網易云音樂上線首日銷量就突破30萬張。截至2021年2月,該專輯已在平臺收入超51.2萬張,銷售額突破1126萬元。由此可以看出在數字化音樂中,網易云音樂與騰訊音樂發展方向背道而馳——抓住獨立音樂人,雖不及騰訊“量”的影響力,但小眾音樂也正是網易云音樂有著極高用戶粘性的一大因素。
其次是“音樂+”對用戶吸引。
網易系的網易云音樂,主打“音樂社交”,面向小眾音樂人及其愛好者,打造音樂社區,開設音樂評論區,成為了用戶的情感宣泄口,例如爆火的“網抑云”成為熱門話題。正是依靠豐富的社區調性,網易云音樂在兩年間收獲了大量的忠誠用戶,截止2019年,注冊用戶已經突破8億。
反觀騰訊音樂,2016年直播行業走上風口,互聯網開啟了直播元年,其中包括音樂直播。借助已擁有的龐大版權曲庫,騰訊音樂開始推動廣范圍的跨行業、跨平臺的合作。
于是,在騰訊的推進下,酷狗開啟了音樂直播業務,進軍直播行業,并穩居音樂直播第一梯隊;而酷我音樂則開始大力發展原創音樂人,通過騰訊音樂龐大曲庫的資源共享,同時以綜藝和影視IP為主題,也一并實現了用戶量的增長。,
此外過去一年,受疫情影響,國內音樂市場遭受前所未有的嚴峻場面,也是在此時擁有強大資本的騰訊打造出全景音樂現場娛樂品牌TME live表現引人注目。
在音樂產業自媒體“音樂先聲”創始人范志輝看來,TME正在將產品覆蓋到各個潛在的消費場景,打造生態協同效應,用生態來提高服務效率,為商業變現提供更多空間。
據騰訊2020財報顯示:TME live把大牌明星的演唱會從線下搬到線上,通過廣告贊助、粉絲經濟等實現商業化。從3月上線至今,已舉辦了超過60多場線上演唱會。就“音樂+”而言,網易云在創新上并沒有特別大的成績。
就此來看,騰訊音樂在與網易云音樂的battle中占據上風。
網易云赴港敲鐘日,在線音樂王者誕生時?
2021年3月10日,網易云音樂傳出將在香港上市的消息,據稱已有實質性進展,大概率在明年提交IPO。如果上市成功,網易云音樂將成為國內第二家上市的在線音樂平臺,而兩大音樂巨頭企業的競爭也會更加明顯,在此情況下,音樂App四租鼎立的格局是否會有變動?
早在蝦米音樂關停前夕,音樂巨頭之間已是硝煙彌漫。2月2日,網易云音樂官方發文怒斥酷狗音樂,稱酷狗音樂成立“山寨辦”,一直將網易云音樂新功能酷狗化。
首先,對于酷狗音樂而言,似乎與昔日為用戶提供服務的理念背道而馳,其發展中心偏向泛娛樂業務,盈利核心都放在直播相關業務上。如果不去對平臺的未來做好定位,很可能會走上蝦米音樂的老路。
其次,酷我音樂主要將重心放在差異化布局。與網易云相似,酷我音樂更注重平臺賦能作用。在云演藝的布局之上,酷我通過依托騰訊音樂帶來的豐富資源庫及平臺技術,來打造對標網易云的以原創音樂人為核心的音樂演出。但是,相對網易云成熟的原創音樂社區環境,酷我缺乏經驗。
最后,QQ音樂作為騰訊的“親兒子”,雖與酷狗、酷我同屬騰訊音樂旗下,且各司其職,但在核心業務內容上仍有諸多交集之處,所以多少有點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意思。
當騰訊系圍攻網易音樂之時,自身內部混亂的狀態也同樣是其未來發展的重大隱患。
而網易云音樂雖然能夠通過小眾化品牌出圈,但在當前這一流量時代,尤其是面對版權曲庫數龐大且宣傳量高的騰訊音樂而言,這些優勢還遠遠不足以實現抗衡并超越,面對騰訊音樂的圍追堵截,堅持自己的路線才是首要做的。
因此,在互聯網音樂越來越發達的時代里,誰能在自己的領域內做得更好,誰才有機會成為最后的“王者”。
不過,對于一款成功的產品而言,背后必然有一個強大的企業支撐,以及外加自身特點加持。目前,雖然網易云劣勢較為明顯,但網易云App下載量的回流率超越了騰訊音樂旗下酷狗音樂、酷我音樂,高居第二。
網易云能夠在重圍之下依然有著相當的競爭力,這與其有著極強的用戶粘性不無關聯。在這一前提下,網易云也展現了一個道理:每一款產品的發展空間都取決于自身路線,學會如何取悅用戶,才是核心。
歸根結底,作為一款服務用戶的互聯網產品,最終選擇的余地依然掌握在用戶的手中。誰能抓住用戶的心,誰就能一直占據市場的頂端。
對于整個在線音樂行業而言,或許將不會有最終的王者,有的只是用戶的選擇罷了。而當下騰訊網易對壘的格局,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都將會是國內在線音樂行業的常態,直到他們之中的一個,在消費者的心理上占據先機,那時,真正的王者或將誕生。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浪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