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創(chuàng)事記”的微信訂閱號:sinachuangshiji
文/寧缺
來源:松果財經(ID:songguocaijing1)
新能源汽車行業(yè)又有了新突破。
2月24日晚,吉利和沃爾沃聯合宣稱雙方達成最佳合并方案,在各自保持現有獨立公司架構的情況下,在包括電氣化和智能化在內的汽車新四化方面展開深化合作,強化科技優(yōu)勢,持續(xù)引領行業(yè)變革。
合并之后,會對新能源汽車行業(yè)產生怎樣的影響呢?與沃爾沃并肩作戰(zhàn),能讓吉利戰(zhàn)勝比亞迪嗎?在新能源汽車的浪潮中,吉利又該怎樣如何把握趨勢?
拯救新能源汽車業(yè)務 吉利沃爾沃深度整合
早在去年2月,吉利汽車曾發(fā)布公告稱正與沃爾沃汽車探討重組的可能性,但受吉利汽車回歸A股影響,該計劃一度被擱置。
時隔一年,這次合作才真正落實下來。具體而言,吉利與沃爾沃將以股權合并形式將動力總成業(yè)務合并成立新公司,重點開發(fā)新一代雙電機混合動力系統(tǒng)和高效內燃發(fā)動機,同時雙方將共同開發(fā)、使用下一代純電專屬模塊化架構,以及全球領先的高度自動駕駛解決方案。
從本質上看,與其說是吉利沃爾沃合并,倒不如說是兩者部分業(yè)務的深度整合協(xié)同。而此次深度整合最重要的原因是吉利在新能源汽車上的失利。
雖然吉利在燃油車領域一路狂奔,成為國內燃油車巨頭。但在新能源領域,吉利卻沒有那么深厚的積淀。而且,即便此次與沃爾沃再攜手,吉利沖出重圍的可能性依然很小,畢竟負負無法得正。
2020年,吉利僅賣出6.8萬輛新能源汽車,在全年新車銷量中僅占比5.2%;沃爾沃方面,直到2020年11月,旗下首款純電動車型XC40 RECHARGE才在廣州車展上正式上市,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姍姍來遲。
如今,雙方在這個時間點選擇合并,也是想合力爭奪新能源市場。而且,從全球化趨勢來看,不少車企都通過公司合并加強市場競爭,比如雷諾-日產-三菱、PSA和FCA的合并亦或是豐田控股斯巴魯等,吉利和沃爾沃再攜手,能夠加強協(xié)同效應。
但需要清楚的是,此時雙方已經不像十年前的強強聯手,更像是抱團取暖。
十年之后再攜手 吉利沃爾沃能力拼比亞迪嗎?
十年前,相比于沃爾沃,吉利還是個默默無名的小玩家。當時,吉利以18億美元價格收購沃爾沃100%的股權,外界將此次收購行為稱為“蛇吞象”。
但這次收購,卻讓吉利開啟了高歌猛進的十年,可以說,沃爾沃的技術讓吉利造車入了門。同時,吉利也幫助沃爾沃打開了市場渠道,兩者互相需求、互相幫扶,在燃油車領域占得了一席之地。
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到,吉利在“造車上”很樂于“拉幫結派”,善于取別人之長來快速彌補自己的短項。事實上也正是如此,不止是沃爾沃,吉利在新能源汽車業(yè)務上正開展著廣泛的合縱連橫。
進入2021年,吉利先后宣布與百度、富士康兩大巨頭分別組建合資公司。并且與美國共享智能出行生態(tài)系統(tǒng)公司Faraday Future簽署框架合作協(xié)議,雙方計劃在技術支持和工程服務領域展開合作。
吉利汽車選擇合作的企業(yè)不僅數量多,在范圍上也涉獵較廣:科技巨頭、代工廠、智能造車企業(yè)都成了吉利抵御風險的合作伙伴。
和吉利形成鮮明對比的就是新能源汽車的另一巨頭比亞迪。相比于吉利來說,比亞迪相當“自主”,在汽車供應鏈上,比亞迪已經擁有完整的“三電”制造能力(電池、電機、電控),完整的供應鏈布局加強了比亞迪的成本控制和風險應對能力,在去年一躍成為中國市值第一車企。
那么,同為國內同梯隊的新能源汽車產業(yè),和的比亞迪相比,吉利實力到底如何呢?筆者從銷量和技術優(yōu)勢以及資本估值這三個方面進行對比。
在銷量上,吉利落后于比亞迪三倍。2020年,在吉利的新能源車版圖中,幾何A、幾何C、帝豪EV、帝豪GSe等新能源產品2020年總銷量僅為6.81萬輛,在總銷量中僅占5.16%。相比之下,比亞迪去年共賣出19萬輛新能源車,相當于吉利新能源車銷量的三倍。
往期數據相比,比亞迪優(yōu)勢更大。自2015年開始,比亞迪已經連續(xù)完成了全球新能源市場銷量的四連冠,而在2019年全球銷量市場上也僅次于特斯拉。根據乘聯會2020年1-8月數據,無論是純電動市場還是插電混動市場,比亞迪均排名前二,綜合市場占有率約12%。
除了現有的銷量外,即便是技術上,吉利也難占優(yōu)勢。目前吉利的技術多依賴于百度,騰訊等科技巨頭,但比亞迪卻相繼推出“王炸”技術,從刀片電池到DM-i超級混動超低能耗技術的發(fā)布,比亞迪讓資本市場對其有了更高期待。
在資本市場上,吉利的火熱程度也不敵比亞迪。按照吉利先前公布的信息,在A股上市募集資金投資項目擬投資總額為204.25億元,其中擬使用本次募集資金200億元。
而上個月比亞迪發(fā)布公告稱,已完成超299億港元新增配股發(fā)行。比亞迪此次配股獲超200家投資機構搶購。這是國內新能源汽車行業(yè)有史以來最大的股票發(fā)行項目。近日,高瓴資本又斥資2億美元參與了比亞迪最新一輪定向增發(fā)股票的購買。
生產汽車可以說是現代制造業(yè)的巔峰級工程,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以及時間,如果資金出現問題,很可能半途而廢。那么,在新能源汽車深受資本追逐的風口,吉利該如何把握新能源趨勢?
時運不濟,巨頭環(huán)伺 吉利該如何把握新能源趨勢?
今年1月,國內新能源車銷量增長近2.5倍。中國汽車產業(yè)在面臨深刻變革,智能化、電動化浪潮是汽車工業(yè)由大變強的重要賽道。再加上資本市場熱捧,這讓傳統(tǒng)車企吉利加速科技轉型、強攻智能化和電動化的意愿更加強烈。
但是,吉利在新能源汽車上卻頻頻失意。距離2015年吉利提出“藍色吉利行動”戰(zhàn)略已經過去6個年頭了,2020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占吉利整體銷量卻只有個位數,距離計劃到2020年實現新能源汽車銷量占吉利整體銷量90%以上的目標還相去甚遠。
藍色吉利行動已然失敗,而現在的吉利,不僅錯過了國內新能源補貼的窗口期,還要面對國內造車新勢力的全面爆發(fā),那么,吉利該怎么把握趨勢呢?
目前,新能源汽車品牌大多盤旋在低端市場,但是在中高端市場上卻表現不佳,比亞迪旗下旗艦車型僅比亞迪“漢”成功入圍高端轎車市場,而吉利與沃爾沃在新能源市場上實力都不強,盡管擁有領克、幾何、極星、沃爾沃等多個中高端品牌,但沒有一款品牌可以稱之為成功。
吉利想要突破重圍,要做的就是改變消費者對品牌中低端定位的刻板印象,在高端市場上有所建樹。
除此之外,新能源汽車出海也是不錯的選擇。海關數據顯示,2020年,有222855輛中國新能源車出口到海外,其中72677輛出口到歐洲地區(qū),同比增長211%。占比為32.6% ,由此可見,歐洲市場已成為我國新能源汽車出口的主要市場。
而澳洲和北歐對于中國新能源汽車的歡迎度也顯著增高。比亞迪將與挪威經銷商合作,在今年向挪威用戶交付比亞迪唐EV純電動SUV。此外,還將在澳大利亞推出國內大火的漢EV,計劃售價區(qū)間在5.9萬至9.9萬美元之間。
新能源汽車在海外市場廣闊,IHS Markit預計,2024年全球汽車總銷量大約為9230萬輛,其中電動汽車占比將占10.2%。BNEF(彭博新能源財經)也預測,到 2040 年,電動汽車的銷量將超過全球乘用車銷量的 50%。
在資本狂歡的同時,新能源汽車事故頻發(fā),也是行業(yè)不可忽視的問題。每次自燃事故之后,都是股市的狂跌。在內外形勢千變萬化的新能源市場中,如何站穩(wěn)腳跟,如何打造出足夠安全、可靠、接受度高的產品,是吉利需要面對的真正問題。
盡管政策利好,但吉利尚未擁有足夠的底氣和實力笑到最后,在新能源汽車上,吉利與比亞迪仍有不小的差距。未來,吉利在新能源汽車領域仍然面臨諸多挑戰(zhàn),但不斷尋找新機會的吉利,對新能源汽車的野心未變。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浪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