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設為書簽 Ctrl+D將本頁面保存為書簽,全面了解最新資訊,方便快捷。 您也可下載桌面快捷方式。點擊下載 | 新浪科技 | 新浪首頁 | 新浪導航

蝦米音樂,漫長的告別

2021-01-06 10:38:47    創事記 微博 作者: 娛樂硬糖   

  歡迎關注“創事記”的微信訂閱號:sinachuangshiji 

  文/李春暉

  來源:娛樂硬糖(ID:yuleyingtang)

  隨著年齡增長,辭舊迎新越來越伴有一種悵然若失。我們不斷迎來更好的東西,但也在失去一些。失去的那些由于與我們過往人生深刻綁定,更顯得難以割舍。它是從我們的記憶里、生活里,硬生生剝離出去。

  2021年的第一場重要告別,來自蝦米音樂。在關停消息傳出后一個多月,終于被其官方證實。今天(1月5日)上午,蝦米音樂發布官方聲明,由于業務調整,蝦米音樂播放器業務將于2021年2月5日正式停止服務。

  逆向去看已發生的事,會讓人更加唏噓甚至有宿命之感。即,蝦米今天的告別式,在兩年前就已進入倒計時。在版權大戰的轟轟烈烈和格局已定中,在音樂平臺并不能靠音樂本身賺錢的商業困局中,在年底各大榜單的抖音神曲分量越來越重、音樂萎縮為給短視頻助興的那一個高潮片段中,終局早已寫定。

  或許還要更早,至少蝦米音樂創始人王皓早有預感。當然,他看到的還只是個開頭。2013年,數字音樂市場正發生類似視頻網站早期的巨變,作為獨立音樂平臺的蝦米已站在危險邊緣,必須要開始一場“找爸爸”的生存游戲。

  “我不會像有些人說的那個當時沒賣(給阿里)就好了,這種話毫無意義。不賣當年就死了,也沒有什么好抱怨的。”王皓說。

  商業大勢,浩浩湯湯,王皓擋不住的,巨頭也終究順水推舟。畢竟“一超”格局下(都算不上“多強”),再耗下去也是枉然。

  令人略感欣慰的是,盡管播放器業務關停,音樂人業務仍將繼續。蝦米官方表示,未來業務重點將轉向B端的音樂商業場景服務。“我們將依托新成立的‘音螺’平臺持續探索創新,服務音樂人及業內合作伙伴。”

  太陽照常升起,故事仍將繼續。而我們仍將反復追問,數字音樂時代要往哪里去?一切是變好了,還是變壞了,或是正在變好或變壞。

  人們漸漸忘了蝦米

  直到聽說它要離開

  在蝦米音樂關停消息傳出之前,硬糖君從未感覺蝦米還有這么多忠實用戶。告別時候才開始懷念,不算人性弱點,只能說世事無常。

  正如蝦米內部信引用的用戶評論,“蝦米的存在是習慣,更是陪伴本身。”這個已經不時髦的音樂播放軟件,人們忽然開始大規模談論它小眾的調性、多元的曲庫、精準的推送、以及純粹的聽歌環境。

  但作為一個產業觀察者,硬糖君看著這些稱贊蝦米的話、也認同這些話,同時也默默認同:擁有這些調性的產品,確實彩云易散。

  成立于2008年的蝦米音樂,是國內最早的數字音樂平臺之一。其前身蝦米網志在解決音樂人傳播音樂、樂迷尋找音樂的難題。也就是這幾年音樂平臺打完頭部版權戰開始搞的各種音樂人計劃,蝦米當年做的就是這件事。

  再加上其早期構建的用戶上傳、付費下載、版權分成機制,蝦米可以說是國內做小眾音樂最早、也是資源最全的平臺。3000萬首的曲庫、1000多個曲風流派、4萬多原創音樂人入駐、5億多個優質歌單,這樣的蝦米被樂迷稱為“音樂圖書館”。

  但“音樂圖書館”可以視為對一個音樂播放器的贊美,卻可能是一家音樂公司的魔咒——圖書館可是非盈利的,賣暢銷書才是生意。長尾音樂的敝帚自珍,終究比不得網紅神曲的洗腦流傳。

  再比如,精準的音樂推薦也是忠實用戶盛贊蝦米的優點。尤其是其2019年后升級的音樂趴間、AI日推、“蝦米電臺”等功能,都是用戶留言挽留蝦米時提到的高頻詞匯。用慣蝦米的人,大多不習慣其他音樂平臺的算法。

  誠如人們所言,蝦米讓喜歡音樂的人遇見了更多未知而美好的世界,也讓那些深藏的音樂作品被更多人聽見,讓籍籍無名的音樂人走上更大舞臺。推送你可能最喜歡的,而不是最熱門的,這是用戶無法割舍蝦米的關鍵點,也是目前其他音樂平臺無法做到的。

  但我們換個思路來看,蝦米采用的這種更多元化、拉動長尾的推薦算法,究竟是一種能力還是一種選擇?

  打個也許不那么恰當的比方,抖音和快手的早期算法曾被廣泛討論。抖音傾向于通過流量傾斜將某一種內容或個人制造為短期網紅,快手則更加去中心化、希望突破信息繭房。在現有的技術水平下,這樣的算法選擇,我們已經能看到中期賽跑結果——抖音的網紅效應更易出圈,能吸引更多新用戶。

  而蝦米這個音樂桃花源的結果我們也看到了。蝦米音樂公告內容顯示,蝦米將于2020年1月5日10點開啟用戶個人資料及資產處理通道;2021年2月5日0點后,蝦米音樂App從應用商店下架。停止所有音樂內容消費場景,僅保留賬號資產處理、網頁端音樂人提現服務。2021年3月5日0點后除網頁端音樂人授權服務維持運營,其他運營均停止并關閉服務器,屆時及以后將無法登錄。

  蝦米12年,掉隊在哪一步

  如今存在于人們回憶里的蝦米,好像一直是個遺世獨立的小而美產品。但從硬糖君的角度看,在線音樂市場風云激蕩的這幾年,那些重大“賽事”,其實蝦米都沒缺席。

  扶持獨立音樂人是在版權之爭后在線音樂開辟的第二戰場,蝦米由于其出身,論起來還是起步最早的一個。

  2014年,蝦米音樂就啟動了國內首個原創音樂扶持項目——尋光計劃。2000多名獨立音樂人參加評選,最終制作出16張唱片,15部MV,50場演出,累計獲得近4億音樂試聽與MV視頻播放量。

  計劃中誕生的《尋光集》,是中國第一張互聯網唱片,其中收錄了逃跑計劃、莫西子詩、好妹妹等獨立音樂人的作品。之后幾年里,TME、網易云音樂也相繼推出類似的音樂計劃,蝦米重視投入包括專業獎項在內的音樂基礎設施的特點仍十分突出。

  尤其是蝦米巨細無遺的曲風流派分類、智能化的音樂推薦,以及因這些特點而聚攏的用戶,本就對小眾、長尾音樂更加友好,這在2017年啟動的尋光計劃第二季上也充分體現出來。隨后的云棲-蝦米音樂節,也填補了國內科技音樂節的空白。

  但獨立音樂人雖然是眼下各家發力的重點,可音樂終究是頭部效應極強的行業。不然,國家版權局要求轉授率達到曲庫的99%,但我們為啥還覺得想聽的歌總是“灰”的?因為多數時候,大家只是在聽那1%。

  而蝦米進入版權競爭時,那1%已經是有錢都買不到的狀態。蝦米也砸過錢,2015年起,蝦米先后與華研、滾石、相信、BGM、寰亞、SM、Merlin達成內容合作。一度在群眾心中,蝦米幾乎和騰訊音樂一樣有錢,網易云音樂是最窮的。

  也是枉然。更多、更有價值的版權已經握在別家手中,且遠未到期,用戶只能看著歌單一點點“灰”下去,

  業內外、包括蝦米自己,公認蝦米的掉隊在版權之爭,硬糖君卻覺得是錯過了直播。有版權頂多能讓蝦米守住這一畝三分地,卻始終缺少造血能力。就像今天的長視頻行業,有內容、有用戶、沒變現,守著巨大的虧損和看上去確實有價值的用戶,到底能用來做什么?沒答案。

  有人愿意眾籌留住蝦米,有人說我們欠蝦米一個會員。但這樣的惋惜之情,終究不是現實的商業邏輯。國內在線音樂行業的絕對領軍者TME是靠版權盈利的嗎?不是,是靠酷狗和全民K歌為主的社交娛樂服務。

  即便因為在版權上的絕對優勢,2020年Q3 TME在線音樂訂閱收入同比增長55.0%,而社交娛樂服務受抖音快手等沖擊增長放緩。賣音樂的14.6億元相對于賣直播虛擬禮物的52.5億元,仍何其懸殊!

  你要是說今天的中國音樂不值得花錢、中國人為音樂花錢的意識還是不足,那海外音樂流媒體巨頭Spotify又怎樣呢?虧損是常態,萬一哪個財季盈利了,大家就要奔走相告。

  今年8月的消息,Spotify也開始著手開發直播功能了。網易云音樂則更早涉足直播、短視頻業務,LOOK直播、云梯計劃,都是其泛音樂、泛娛樂的努力。

  “12年來,產品的每一次迭代和更新,我們都希望做得更加純粹——回歸音樂本身,讓每一位用戶都能發現屬于他們的音樂新世界。”

  這段話來自蝦米音樂的告別信。想要更“純粹”的蝦米,注定陷入了一場無限戰爭中。但一個做直播的蝦米,又不是大家懷念的那個蝦米了。

  數字音樂向何處去

  不是因為如今蝦米音樂關停了,硬糖君就在這里一味說它那些我自己也喜歡的調性是錯的。只是必須正視:音樂是一回事,商業是另一回事;核心樂迷是一回事,大眾用戶是另一回事。

  音樂還有獨立自足的價值嗎?這樣提問似乎就很不尊重。但現實就是,如果不通過綜藝、影視劇、短視頻,一個好音樂很難觸達我們,我們也很難發現一個好音樂。我們不得不承認,音樂流媒體可能并不是音樂最好的傳播方式,盡管它是音樂最好的欣賞方式。

  而如果不通過打榜式的重復性數字專輯購買、直播里的打賞,在線音樂仍沒找到像唱片時代那種“靠自己”的變現方式。在今天為音樂花錢的人,似乎很多都不是為了音樂本身。

  人們當然還是愛音樂的,就像蝦米關停消息傳出后,大家開始懷念那些用蝦米的日子,擔心那些評論、歌單、和青春一起用心儲存的音樂資料會流離失所。蝦米團隊對此回應,用戶創建或收藏的歌單可以通過復制鏈接的形式,在其他音樂平臺繼續播放。已經付費購買的數字專輯,可以下載到本地電腦/手機中繼續使用。此外,用戶也可以通過靜態網頁、Excel等形式導出歌單里的具體曲目。

  “確保這些沉淀在蝦米上的共同記憶不會消失。”但作為音樂播放器的蝦米,終究消失了。音樂發燒友失去了一塊珍貴的“自留地”,對版權方和獨立音樂人來講,其生存空間也被進一步壓縮。據悉,未來蝦米業務重點將轉向音樂商業場景服務,依托“音螺”商業合作平臺服務音樂人及業內合作伙伴,以音樂內容賦能場景。

  轟轟烈烈的在線音樂市場,至今爭奪的最核心資源仍然是那些十幾年前奠定的音樂江山,不能不說是一種諷刺。華語音樂的落寞究竟應該歸罪于誰,是數字音樂毀了其原有產業模式?是娛樂圈的浮躁讓人不再用心做音樂?是短視頻讓音樂淪為陪襯?

  事實上,從全球范圍看,音樂都在降級。或許這就是互聯網向大眾賦權的必然結果。試圖塑造和提高音樂審美的,就是不如滿足和投喂用戶現有審美的。

  “我們始終相信音樂的力量。”這是蝦米告別信的最后一句。除了相信,我們也別無選擇。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浪網立場。)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