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4月6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一項新的建模研究顯示,一種在大爆炸后不久產生的、極為罕見的氦氣正在從地球的金屬地核中向外泄漏。
這類氦氣名叫氦-3。宇宙中的絕大部分氦-3都是在138億年前大爆炸發生后不久時形成的,其中一部分與其它氣體和塵埃一起,成為了太陽星云的一部分。太陽星云是一團體積巨大、不斷旋轉的氣體云,被認為是太陽系的前身。
科學家發現,地核中可能儲存有大量氦-3,這進一步佐證了地球是在太陽星云“生機勃勃”的內部誕生、而非在其外圍或萎縮期形成。
氦-3是“自然界的奇跡,也是地球歷史的線索,在地球內部仍然存在大量這種同位素”。氦-3是氦的同位素,原子核中只有一個中子,而普通氦中有兩個。這種氣體極為罕見,僅占地球上所有氦的0.0001%。其生成方式有很多,比如氫的一種罕見放射性同位素——氚的放射性衰變。但由于氦是宇宙中最早存在的元素之一,大多數氦-3可能還是在大爆炸中形成的。
科學家已經知道,每年約有兩千克氦-3會從地球內部逸散出來,主要沿板塊交界處的洋中脊系統向外逃逸,這么多氦氣可以填滿一只書桌那么大的氣球。但科學家并不清楚有多少氦-3來自地核、多少來自地幔,也不清楚地球內部究竟儲存了多少氦-3。
為弄清這些問題,研究團隊建立了地球歷史上兩段重要時期的氦豐度模型:一是地球形成初期,在此期間,地球上的氦仍在逐漸累積;二是月球形成后,期間地球失去了大量氦氣。科學家認為,月球是在40億年前某個火星大小的天體與地球相撞后形成的,這起事件導致地殼融化,致使地球內部的氦氣大量流失。
不過,地球當時并未失去全部氦-3,仍有部分氦-3留在地球內部、逐漸向外散逸。地核很適合儲存這種氣體,因為與地球其它部位相比,這部分遭受重大撞擊時更不容易遭到破壞,而且地核也不參與板塊運動,不會在這一過程中釋放出氦氣。
研究人員將現代氦-3泄漏率與氦同位素的行為模型結合在一起,計算結果顯示,地核中仍有10萬億至1千萬億克的氦-3,這個數字非常龐大,說明地球是在該氣體濃度很高的太陽星云中形成的,這些“地球形成和演化期間的氣體交換模型說明,地核中仍存有大量氦-3,正在不斷向外泄漏”。
不過,由于這些結果均通過建模得出,還不能算板上釘釘的結論。該團隊做了一系列假設,例如地球的氦-3是在太陽星云內部形成時積累而來,氦先是進入了日后成為地核的金屬中,隨后又有部分離開地核、進入了地幔中。除了這些假設外,還有其它不確定之處,比如太陽星云相對于地球形成速度的持續時長。因此科學家表示,地核中實際的氦-3含量也許比計算得出的要少。
但研究人員還希望找到更多證據來佐證自己的發現。比如說,假如能在地核中找到其它由星云創造而成的氣體(比如氫氣),在與氦-3相同的地點、以氦-3相同的速度向外泄漏,就能說明這些氦-3的確來源于地核,但未解之謎仍比確定之處多得多。(葉子)
“掌”握科技鮮聞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掃描左側二維碼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