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訂閱號:techsina
文/ 怪盜團團長裴培
來源:互聯網怪盜團(ID:TMTphantom)
2006年,我在紐約的一家對沖基金混實習,主要工作是給交易員端咖啡。后來因為端咖啡的姿勢不對,經常把盤子弄臟,連這個工作也丟掉了,改為整理世界金礦年鑒——也就是把幾十本大書的內容輸入到Excel里面去。這個工作很無聊,技術含量很低,但我從中第一次知道了世界上還有這么多國家,這些國家居然都是有人口、有產業的。
每個星期一的午餐時間,基金會舉辦內部培訓活動,主要是基金經理出來跟大家閑聊,回答各種各樣的問題。有一天,出來閑聊的是新興市場基金的負責人。那是個美國人,不過并不像一般的美國人那樣孤陋寡聞,去過很多國家,其中既包括中國,也包括印度、巴西、南非。在講了很多國際旅行和調研經歷之后,他停頓了一下,很嚴肅地說:
“中國過去十幾年的經濟發展讓人印象深刻。很多人問我,下一個中國會在哪里。如果你去過中國內陸,理解中國的地區差距、城鄉差距的話,就應該承認——下一個中國仍然是中國。我們現在所熟知的‘中國’,其實只是中國的一小部分而已。如果整個中國都能發展起來,那就是很多、很多個‘中國’,其規模之大、持續時間之長,會遠遠超過你們的預期。”
從那時起,直到2021年,這位基金經理的話一直在應驗,中國公司在國際分工中占據了越來越高的比例、越來越重要的地位。2021年以后,情況可能發生了變化,誰也不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么。不過,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一個預言能持續十五年,已經是非常了不起的了。
在整個20世紀,看空美國的人一般而言都是失敗的;在21世紀的前二十年,看空中國的人一般而言也失敗了。當然,現在情況可能發生了變化,我們只能靜觀其變。過去的事情只能作為參考,關鍵是接下來要做什么。
自從2021年下半年以來,我看到了無數看空互聯網的言論——不止是看空幾個互聯網巨頭,而是看空整個中國互聯網行業。我在自媒體看到這些言論。我在傳統媒體看到這些言論。我在分析師的報告上看到這些言論。我在自己的朋友圈和微信群看到這些言論。一開始,我每個月可以看到兩三次這種言論,后來每天都能看到,現在是每天看到不止一次。這些言論很真誠,言之鑿鑿,旁征博引,經常獲得10萬+的觀看量和數千次的轉發量。在改編為視頻、直播等形式之后,這些言論尤其具備說服力,我認識的很多人都被說服了。在中概股下跌了80%、恒生科技指數跌去三分之二的情況下,這些言論不由得你不信。
可惜,一切看空互聯網行業的言論都是錯誤的。篤信這種言論的人,必將錯過下一個十年乃至二十年的增長,必將錯過一系列優質的投資對象,就像他們過去二十年錯過了騰訊、蘋果、谷歌一樣。
互聯網與芯片、光刻機、無人機、生物醫藥、新能源電池等所謂“硬科技”完全不同。在人類歷史上,能夠與互聯網相提并論的創新非常罕見,我能想到的只有:火,車輪,印刷術,蒸汽機,內燃機,電力。我們可以把20世紀中期誕生的電腦(計算機)也算進來,但它已經整體融入了互聯網,成為后者的一部分。
早在二十多年前,不止一個學者說:“21世紀是生物的世紀。”還有人說:“21世紀是納米的世紀。”他們錯了。生物科技和納米科技也發展到了很大的規模,但與互聯網的市場規模相比不啻于滄海一粟。為什么?因為互聯網不僅僅是一項技術,不僅僅是一組標準,不僅僅是一個產業。它全面、深入地改造了人類的生活方式,以至于我們甚至不再記得它誕生之前的生活狀態。
互聯網是21世紀的巨靈,今后幾千年的任何歷史課本都不可能繞過。互聯網時代將像地理大發現時代、工業革命時代一樣,被視為全人類的高光時刻。嚴格地說,互聯網比電力、內燃機和蒸汽機還要重要,因為它不僅是一種生產方式,也是一種生活方式。試想一下:在電力投入商業應用后的幾十年內,我們不但擁有了各種電力設備,還擁有了電影、留聲機這些奇幻的娛樂方式;電燈照明逐漸改變了我們的生物鐘;電話則徹底改變了我們的溝通方式——把這些發明創造加在一起,才相當于現在的互聯網。
我還要強調一點:雖然人們經常討論“產業互聯網”(To B),但未來十年最有前景的仍然是消費互聯網(To C)。歷史一再證明,護城河最深、發展潛力最大的公司,是那些直接接觸消費者、在億萬人中建立起用戶黏性的公司。認為產業互聯網會取代消費互聯網的核心地位的人,就像認為“硬科技”會取代互聯網的核心地位的人一樣,只見樹木、不見森林。
微軟的消費級業務已經貢獻了三分之一的收入和四分之一的營業利潤。這家“產業互聯網巨頭”還在通過收購來擴大游戲業務,進入每一個家庭的客廳和臥室。
蘋果一直是一家徹底的消費硬件(及軟件)公司,現在又通過個人空間、數字媒體、流媒體等付費服務,進一步提升收入和利潤率,從而建立全世界最牢不可破的商業模式。
亞馬遜被認為是從消費互聯網向產業互聯網擴張最成功的公司,但過去幾年,它在線下零售(含O2O)、生鮮電商、游戲、直播和影視內容方面的投入,要高于在云計算業務上的投入。
谷歌在云計算方面的進步也很大,但是過去一年,它最引以為傲地是通過新的零售廣告模式(Google Shopping)以及Google Map的新功能,讓廣告收入獲得了持續增長;它旗下的YouTube在商業化方面也取得了重大進步。
不要誤會,我沒有任何貶低“產業互聯網”的意思,正如我沒有任何貶低“硬科技”的意思。我只是想說,與消費互聯網還能做到的事情比起來,一切其他產業都黯然失色。你是否跟某些分析人士一樣,認為消費互聯網已經見頂,沒有新的領地可供開發了?那你就錯了,因為用戶圈地的結束不意味著應用發展的結束,后者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呢。
在虛的方面,整個互聯網的娛樂內容生態才剛剛建立起來。全球的游戲玩家還只有30億人,僅相當于互聯網用戶的60%;能夠隨時隨地通過流媒體觀賞長視頻的人數就更少了。拜VR/AR技術和Web3.0所賜,元宇宙可能在今后二三十年內逐漸成真。我們今天在互聯網上享受的娛樂之豐富,已經超過了我們祖輩最瘋狂的夢想;但我們的孫輩將要享受到的東西,又將遠超今日最瘋狂的夢想。
在實的方面,互聯網對傳統消費的滲透最多只進行了一半。從中國到美國,電商平臺無不致力于日用食雜,并以此為基礎介入上游,最終目的是改造農業這個龐大而古老的行業。在人工智能、大數據、機器人和無人機等技術的共同作用下,世界上越來越多的人將享受當日達或次日達服務;他們的線下消費體驗也將得到大幅提升。在有條件的地方,消費與互聯網的完全融合,將在21世紀內基本實現。
每當我看到這些進步,每當我看到全世界的互聯網技術人員、產品經理和運營人員在做什么,我看到的是一個生機勃勃的世界。正在過去的全球疫情,從根本上提升了企業和個人擁抱互聯網、擁抱數字化生存的速度。其實,在今年年初,我是有些悲觀的;可是在閱讀了亞馬遜、谷歌、蘋果和微軟的財報之后,我比以前任何時候都更樂觀。
“要刮東風了,華生。這種風在英國還從來沒有刮過。這股風會很冷,很厲害,華生。這陣風刮來,我們好多人可能就會凋謝。但這依然是上帝的風。風暴過去后,更加純潔、更加美好、更加強大的國土將屹立在陽光之下。”——夏洛克·福爾摩斯
我相信,無論這陣風暴要持續多久,在它過去之后,下一個互聯網仍然是互聯網。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浪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