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9年,德國生物學家卡爾?馮?馬齊烏斯(Carl Friedrich Philipp von Martius),來到亞馬遜深處,參加原住民的捕魚儀式。他吃驚地發現,原住民男性下體部位都綁上了一層又一層的帶子,宛如隨身攜帶了一枚小木乃伊。馬齊烏斯好奇地詢問土著們,這是什么祈福儀式嗎?讓你們能多撈到魚嗎?
結果卻是大出意料,這種“下身道具”是為了保護命根子,免受亞馬遜臭名昭著的“寄生魚”卷須寄生鲇Vandellia cirrhosa侵害(也可以順帶避免被食人魚啄咬),傳說它們會鉆進尿道,使人遭受難言之隱!
還是不要了解細節的好 | Pixabay
馬齊烏斯十分驚奇,他想盡一切辦法,希望能搞清楚這些“猥瑣”魚的習性,不久機會來了,在漁獲中,土著在一條大鯰魚的魚鰓處找到了一條寄生鲇。當西方學者第一次面對這條僅2.5厘米長的魚時(當時馬齊烏斯遇到的是一條亞成魚),不禁嘖嘖稱奇,這么一個小家伙,是如何讓世世代代生活在此的土著心驚膽寒的呢?
卷須寄生鲇 | Murilo Valente-Aguiar et al。 /
Forensic Science Medicine and Pathology (2020)
尋尿而來?
在馬齊烏斯之后,西方學者接二連三被這個小生物吸引,每個人都在頭頂打上了一個大問號,它們真的能鉆入尿道嗎?至少在馬齊烏斯的記錄中,他表示了疑問,因為在解剖中他發現,卷須寄生鲇的主要感知器官是眼,難道它們另有“尿感知器”,用來探索在河水中撒尿的哺乳動物(包括人類),一發進洞嗎?
數年之后法國生物學家卡斯特爾諾(Castelnau)來到此地,也發現了不可思議的一幕,當土著男性對著河面撒尿時,居然真的吸引來了卷須寄生鲇。介于當時實驗方法有限,他無法確定這些魚到底是被尿液本身的味道吸引,還是被河面的震動吸引,在日記中他只是做了記錄,而未下定論。
卷須寄生鲇(這里寫了兩個學名,其中Vandellia plazaii是卷須寄生鲇的同物異名)和鋸腹鰳lè屬Pristigaster | Biodiversity Heritage Library
而后德國生物學家愛德華?彭皮(Edward Poeppig)考察游歷南美雨林時,聽到了另一些部落的傳說:“其實卷須寄生鲇并不會鉆入男性身體,相反,它們更喜歡女性身體,那些號稱卷須寄生鲇會進入男性身體的部落只是膽子太小了!”卷須寄生鲇生活在渾濁的水中,所以似乎不能排除“誤入歧途”的可能性。“吸血魚”的傳說變得更加撲朔迷離。
日歷娘の推薦
神秘的亞馬遜河從來不缺與“水怪”有關的傳說,最著名的要數兇殘的食人魚了。傳說一旦有受傷的動物落入河中,它們便會循著血腥味蜂擁而至,用利齒撕碎獵物,最終只剩一副干凈的骨架。
咬住一塊肉被釣上來的納氏臀點脂鯉 |
Wilmeris Hernández / wikimedia
但科學家們卻發現,事實并非如此……關注下方公眾號,向物種日歷回復[食人魚],獲取食人魚的真相。
一發進洞?
以上這些都是一兩百年前的故事,很多記錄礙于時代局限,不少也只是道聽途說,那是否有卷須寄生鲇進入人體的現代案例呢?有一則新聞,發生在1997年的巴西,有一位23歲的年輕人聲稱自己被卷須寄生鲇攻擊,驅車兩小時來到巴西瑪瑙斯市(Manaus)找到醫生薩馬德(Dr。 Anoar Samad),薩馬德使盡渾身解數,在這位小伙子體內取出了一條133.5毫米長、11.5毫米粗的卷須寄生鲇,終于保住了他的“小弟弟”。
按照薩馬德醫生的說法,小伙子因為在游泳時撒尿,被寄生鲇襲擊,如果不是他技藝高超,命根子就不保了?!白锟準住北会t生泡在福爾馬林瓶中保存起來,給病人們參觀。這個事件在巴西引起了極大的震動,尤其是對在河里游野泳的小朋友們!
埋頭在魚鰓里吸血的寄生鲇 | Jansen Alfredo Sampaio Zuanon & Ivan Sazima / Vertebrate Natural History (2004)
但是兩年后,美國海洋生物學家思博特(Stephen Spotte)卻對薩馬德醫生的說法表示了質疑。他會見了薩馬德,并親自檢查了這條寄生鲇樣本。寄生鲇的鰓蓋上面長有倒刺,鉆入魚鰓吸血時,倒刺會把它固定在魚鰓內,所以如果這條將近虎口長、一手指粗的鲇魚真的卡在尿道里,想把它完整取出是不那么容易的。
最終他得出一個結論:如果這條魚能隨隨便便鉆入男性尿道,還能完整地取出來,概率不會高于一個人被雷劈中的同時又被鯊魚咬了。真相如何,至今不得而知。
“小惡魔”本尊
卷須寄生鲇是一種半透明的小魚,略呈藍色,身長一般不到10厘米,也被叫做牙簽魚toothpick fish,或吸血鬼魚vampire fish,屬于寄生鲇屬 Vandellia。它們會伺機鉆入其它亞馬遜魚類的魚鰓中,特別是那些河底的鯰魚,正是它們的不二選擇。在鉆入寄主鰓內后,卷須寄生鲇會瘋狂吸食魚鰓中流動的血液,同時,鰓蓋上用來固定的尖刺撕扯魚鰓,可能對寄主造成大量失血或者嚴重創傷,極端情況下還會導致寄主死亡。
A,喝飽血的寄生鲇。B,將自己掛在魚鰓里吸血的寄生鲇。| Vidal Haddad Junior et al。 / Journal of the Brazilian Society of Tropical Medicine (2021)
單以寄生模式上來講,由于天地創造設計部太變態,在寄生生物里,卷須寄生鲇并不算十分稀奇。在大自然中不管是鐵線蟲還是雙盤吸蟲,寄生方式都要比卷須寄生鲇更為復雜變態。但是卷須寄生鲇在亞馬遜雨林造成的恐慌,卻比其它物種大得多,畢竟某些部位實在太過脆弱。
魚的蛋白質代謝產物,有一部分通過鰓排泄,所以鰓里會排出氨。因此人們曾經認為,卷須寄生鲇會感知氨,從而找到魚血大餐,而在河里撒尿也會招來它們“一發進洞”。然而科學研究表示,卷須寄生鲇只對震動敏感,而對氨味不敏感,所以它們對尿并沒有什么特殊的感情。
喜蓋鲇Stegophilus insidiosus,這也是一種寄生于鰓蓋里的吸血魚,體長只有4厘米 | CH Eigenmann / Proceedings of the Indiana Academy of Science (1917)
縱觀人類歷史,有數不勝數的怪物傳說,三頭六臂、騰云駕霧無所不有,隨著我們認識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怪力亂神被擊破,變成同樣驚人的事實。如果你想見識“吸血鬼魚”的相貌,歡迎來英國倫敦自然博物館參觀它的標本。
日歷娘の推薦
有一種寄生蟲更加可怕,它能在人體內長到一米長,將其從體內扯出來甚至要花上一個星期,它就是“蟲中之龍”——麥地那龍線蟲。
關注下方公眾號,向物種日歷回復[麥地那龍線蟲],看世界上已知的最長寄生蟲如何爬進人們的身體。
本文來自物種日歷
本文轉自果殼
“掌”握科技鮮聞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掃描左側二維碼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