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吳楠
主編|谷越
版式|九五
導讀:憑借多年的人才儲備、技術積累以及資本的保駕護航,小鵬汽車從品牌林立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中一路廝殺而出。在時代機遇來臨時,小鵬更是憑借對智能化全棧式自研的深耕,站在了風口的前沿。不過,已然躋身中國造車新勢力三甲的小鵬,如今卻麻煩不斷,先是在今年11月廣州車展期間遭遇車主維權,隨后又因涉嫌“公然騙補”一事引爆輿論,近期旗下門店又因違規采集用戶人臉信息被處以罰款。運營、服務“事故”之外,小鵬汽車的品控問題也備受詬病。
過去幾年,智能汽車市場如火如荼,前有傳統車企積極入局,后有互聯網巨頭跨界參戰,大批造車新勢力貫穿其中。盡管已有參賽者淘汰出局,但群雄逐鹿的激戰仍在繼續。這個江湖,或許會和手機一樣,最終僅有少數玩家分食蛋糕。
“全球未來會有5到10家主要的player(玩家),每一家的總收入可能都能達到一年3000億美元甚至以上”,在12月1日新浪財經2021中國分析師大會上,小鵬汽車(09868.HK)創始人何小鵬給出了自己的猜想。
盡管沒有明確地將小鵬汽車囊括其中,但在過去的2個月,小鵬汽車連續登頂中國造車新勢力銷量冠軍,或已給了何小鵬躋身主要玩家陣營的底氣。
而就在今年7月7日,小鵬汽車在港交所正式上市,成為三年內首例港、美“雙重上市”的中概股,一時間賺足了市場的眼球。但在享受耀眼光環的同時,小鵬汽車的麻煩也接踵而來:先是在11月廣州車展期間遭遇車主維權,隨后又因旗下銷售人員涉嫌擬造“陰陽合同”、騙取新能源補貼,以及違規采集用戶信息等事件引爆輿論。
在一片喧囂中,有人猜測,以上事件或許是“友商行為”,是小鵬汽車當上中國造車新勢力老大的“代價”。但事實上,從早期依靠代工生產,到如今成為新能源車三甲,小鵬汽車這7年來的發展歷程始終伴隨著爭議與質疑。
跨界造車首戰告敗
小鵬汽車成立于2015年,誕生于造車新勢力崛起的狂潮中。創始人何小鵬雖然有著UC優視聯合創始人、前阿里移動事業群總裁等光環加身,但彼時的他卻是汽車行業的新兵。
而跨界創業背后,總需要有一些契機推動。
第一把火,可以說是阿里點燃的。2014年,UC被阿里以43.5億美元(折合人民幣300億)的天價收購,作為創始人之一的何小鵬,財富瞬間暴漲。
實現了財務自由的何小鵬,內心似乎更加“空虛”,他覺得自己急需找到一個新的使命、新的愿景來充實自我。彼時,恰逢特斯拉(NASDAQ:TSLA)宣布對外開放所有專利,感知到“汽車行業存在變革的時間機會窗口”的何小鵬,緊緊抓住了這個機遇。
在阿里內部提議造車被拒之后,2014年,何小鵬選擇以天使投資人的身份,實現進軍汽車行業的夢想。出身于廣汽(601238.SH)的夏珩、何濤等人孵化的造車項目,成了何小鵬的投資對象,而這個項目,就是小鵬汽車的前身。
早期公司的名稱叫做“橙子汽車”,陰差陽錯下才改名成了“小鵬汽車”。2014-2017年,是小鵬汽車蓄勢的階段,時任阿里高管的何小鵬,在小鵬汽車的主要任務,就是“在幕后遞送彈藥和在局外搖旗吶喊”。真正轉變角色,是在2017年。當時何小鵬的兒子剛剛出生不久,還在產房的何小鵬就接到了自己的好哥們,也是GGV紀源資本管理合伙人符績勛打來的電話。
意識到汽車行業智能化風口即將到來的符績勛,極力勸諫何小鵬全職加入造車。在他看來,只有何小鵬加入,小鵬汽車才有機會做大。
抱著兒子的何小鵬,被那通電話觸動了——為了以后能夠跟兒子說自己究竟干了什么大事、在怎樣的地方戰斗,何小鵬在2017年8月正式辭去阿里的工作,“連錢帶人”投入到小鵬汽車當中。
如今看來,這更像是早已謀劃好的一般。在何小鵬加入之前,小鵬汽車就已經做足了鋪墊,比如2015年進行三電一屏等技術研發,2016年推出首款純電動SUV——小鵬汽車BETA版,2017年建立廣東肇慶生產基地、獲得22億A輪融資、與海馬汽車(000572.SZ)合作代工生產、拿到工信部銷售門票等。可謂萬事俱備,只欠東風,而這股東風,就是何小鵬。
在出任小鵬汽車董事長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小鵬汽車首款“量產”車型DAVID 1.0便火速下線。在當時,這被視為互聯網造車行業中,首個取得國家工信部產品公告并實現量產的“領軍者”。
看似起點很高,但這次的量產,最終卻因產品力不足被何小鵬叫停,繼而淪為內部用車。“當這輛車下生產線時,站在兩邊的人都哭了。一邊是汽車人哭了,因見證一輛車下線而感動。另一邊是互聯網人哭了,沒想到這車會這么差。”這是小鵬團隊跟何小鵬分享的故事。
嚴格來說,小鵬汽車的第一款量產車,算得上是無疾而終。但對于整個小鵬團隊來說,卻意義非凡,因為,這意味著他們終于拿到了在市場上競爭的入場券。
而此時,戰斗才算正式開始。
“黑馬”逆襲
2016年之前,小鵬汽車名不見經傳,2017年推出的首款“量產”車型則令其嶄露頭角,不僅實現了從0到1的跨越,同時也因為擺脫了互聯網“PPT造車”的陰影,而令外界對其充滿期待。
但互聯網出身的何小鵬,并沒有真正擺脫互聯網思維。
盡管在進入公司之前,何小鵬就倡導“慢就是快”的理念,所以才會在2017年初拿到公告后,又花費了近兩年的時間精心打磨產品,直到2018年“雙十二”才真正上線第一款智能純電動汽車——小鵬G3 2019款。而這款汽車,直到2019年3月左右才開始大規模交付。
但這并不妨礙他繼續將“快速迭代”的互聯網思維應用在造車上。在許多車友剛剛提車不久后,2019年7月10日,小鵬汽車便火速上線了2020款G3,這款產品相比起2019款,不僅在續航能力、電池配置、自動駕駛性能上都有較大的突破,部分車型補貼后售價甚至更低。
小鵬的本意或許是為了讓產品盡善盡美,卻不料引起了老用戶的強烈不滿。一場針對小鵬汽車的維權風波,瞬間在全國多地蔓延。無奈之下,7月12日何小鵬公開道歉,并給出換購享優惠的解決方案。盡管風波漸漸平息,但公司的品牌形象也在部分用戶心中大打折扣。
除了自身面臨的“口碑危機”,2019年3月,國家大幅下調了新能源汽車補貼,對整個新能源汽車市場構成了嚴重沖擊,加之當年蔚來(NYSE:NIO)汽車發生了ES8自燃、電池召回、股價暴跌、巨額虧損等事件,引發資本對造車新勢力資金鏈和發展前景的質疑。負面輿論纏身的小鵬汽車亦未能幸免。
在何小鵬心中,2019年,或許是其造車路上所經歷的“至暗時刻”。
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2019年,也算得上是何小鵬及小鵬汽車的“收獲年”。
盡管沒有完成年初4萬臺的交付量目標,但2019年,小鵬汽車還是憑借小鵬G3一款車型,以16608輛銷量的成績,成功躋身造車新勢力前三行列。而在小鵬G3的整體銷量中,C端用戶占比達到了83%,成為造車新勢力中C端用戶占比最高的企業。
這或許是一個“好兆頭”。進入到2020年的小鵬汽車,在高壓之下迎來了更加迅猛的發展。
2020年4月23日,財政部等四部委聯合發布了《關于調整完善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的通知》,要求新能源乘用車補貼前售價須在30萬元以下(含30萬元),超出價格范圍的產品則不予補貼。
幾乎在同一時間,4月27日,小鵬汽車的首款轎車——P7正式上市。這款產品直接對標特斯拉的Model 3,并且改變了之前G3高性價比的打法。新車此次共推出8款車型,補貼后售價區間為22.99-34.99萬元,接近之前G3的兩倍。
盡管一上市就遇到了補貼下滑的打擊、特斯拉Model 3降價的擠兌,以及涉嫌技術抄襲的質疑,但小鵬還是憑借著在B站(嗶哩嗶哩,09626.HK)的營銷推廣、一汽和蔚來等友商的助威吶喊、與特斯拉CEO馬斯克的隔空叫囂等方式將關注度拉滿。
產品力方面,基于SEPA平臺打造的P7,在人機交互、自動駕駛以及智能互聯方面都有了長足的進步,令其口碑得到一定扭轉。與此同時,小鵬在2020年3月收購廣東福迪汽車后獲得生產資質,自建的肇慶工廠也于2020年5月正式投產,公司順利通過了產能爬坡,2020年全年共交付新車27041輛,同比增長112%。
也正是在2020年,小鵬汽車在紐交所掛牌上市,成為繼蔚來、理想(NASDAQ:LI)之后,中國第三家在美上市的造車新勢力。
得益于產品力的提升、穩妥的供應鏈和生產能力,小鵬P7在2021年的銷量繼續突飛猛進。9月,小鵬新車交付量首次破萬,達到10412輛,其中,主力車型P7交付7512輛;10月,小鵬銷量10138輛,同比激增233%,首次登上中國造車新勢力銷量的榜首;11月,小鵬再次刷新記錄,交付量突破1.5萬輛,其中P7交付7839輛。
從2014年的籍籍無名,到2021年成功超車躋身造車新勢力老大之位,乍一看,小鵬汽車這匹黑馬的逆勢之路多少令人有些意外。但細究根源會發現,小鵬今日之成功,離不開時代的機遇、資本的驅動與自身的破局。
“鵬友圈”賦能
2014年,在新能源和智能網聯的激烈碰撞、政策與資本的強力驅動下,造車新勢力如雨后春筍般不斷涌現。據不完全統計,2015年前后,國內造車新勢力多達60多家。
造車是一項十分燒錢的游戲。對于尚未能夠實現自我造血能力的新勢力車企而言,能否獲得融資輸血,往往是決定生死的關鍵。
很幸運,在這一方面,何小鵬擁有獨天得厚的優勢。除了自帶豐厚的家當之外,前UC創始人的身份,仿佛也為其融資之路開了外掛。
在何小鵬正式加入小鵬汽車之后,GGV紀源資本、五源資本(原晨興資本)、IDG資本、經緯資本、高瓴資本等多家國內外頂級投資機構相繼出資為其輸血,就連小米集團(01810.HK)、富士康(工業富聯,601138.SH)等產業巨頭也成為其豪華“鵬友圈”的一員。
在2019年的那一場“寒冬”之中,何小鵬就是憑借與雷軍的“交情”,獲得來自小米集團的戰投。加上老股東經緯中國與何小鵬個人的加碼,累計4億美元的C輪融資,給小鵬汽車帶去了些許暖意。
但是光靠“鵬友圈”輸血也不是辦法,按何小鵬的話說,“造車不是一個燒錢的事兒,而是一個‘很燒錢’的事兒”。盡管G3上市之后令小鵬汽車有所回血,但2018-2019年,小鵬汽車的凈虧損仍達到13.99億元、36.92億元,其毛利率也一直處于負值,被指“賣一輛虧一輛”。
面對新能源補貼滑坡與內部長期虧損的雙重壓力,小鵬汽車急需找到更多的輸血渠道。而當下對新能源車賽道異常青睞的國際資本市場,無疑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2020年8月27日晚間,小鵬汽車團隊正式敲響了紐交所的鐘聲。此次上市,小鵬汽車以114.2億美元的發行估值以及17.2億美元的融資規模,刷新了新能源車企的IPO紀錄。一年之后,小鵬汽車又通過港交所募集了140億港元。
當然,豪橫如小鵬,想要在競爭激烈的新能源車大戰中生存下去,也得有真本事傍身,否則就有可能同賈躍亭的FF(Faraday Future,法拉第未來)一樣,淪為笑話。
2020年,對于許多車企而言,是繼2019年至暗時刻后的又一凜冬。但對小鵬汽車來說,卻是不可多得的機遇。年初,發改委、工信部等11部委聯合發布的《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開啟了智能汽車的黃金時代。
這,讓誕生之際就給自己貼上智能化標簽的小鵬汽車,贏在了起跑線上。回顧7年來的成長歷程,從早期四處“高價挖人”,甚至不惜與特斯拉對簿公堂;到多年來在研發上大手筆投入,近三年(2018-2020年)公司累計研發費用超過48億元;再到推出具備智能化能力的G3車型,小鵬汽車多年來在智能化全棧式自研上的深耕投入,讓它站在了風口的前沿。
而真正帶領小鵬沖刺的P7,被視為目前中國本土企業研發智能化程度極高的電動車產品。ZAKER汽車高級編輯孟俊陶坦言:“身邊買小鵬的都是被其炫酷的外形給吸引的,然后在使用的過程中再被它的智能征服。”孟俊陶同時也表示,小鵬的超充站布局得十分迅速且廣泛,這一點,已經成為小鵬領先于許多造車新勢力的優勢所在。
順著汽車電動化和智能化加速普及的風向,小鵬汽車交付量在今年不斷創下新高,成功躋身行業前列。但在何小鵬看來,“姑且稱之為進入了‘資格賽’”。
正如何小鵬所言,未來可能只有5-10家企業可以保持在頭部。這意味著,在不久的將來,小鵬汽車還將面臨一場更為嚴峻的“淘汰賽”。
考驗與野心
競賽尚未開啟,考驗卻先行而至。
12月8日,據荔枝新聞報道,小鵬汽車銷售人員涉嫌擬造“陰陽合同”,通過做低售價騙取國家新能源補貼,且相關銷售主管表示這種情況并非個案,一時間輿論嘩然。
對此,小鵬汽車官方的回應是“這個事情本身就是誤會”,并解釋是該門店店員在與客戶溝通過程中未清楚了解11月的相關促銷政策,造成了客戶的誤解。但針對“陰陽合同”一事,小鵬汽車并未給出正面的回應。
關于小鵬是否存在騙補行為,輿論有爭議。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騙補一事風險過大,小鵬汽車沒有必要冒著停產的風險去謀取這點“蠅頭小利”;但也有人認為,新能源車企“騙補風氣”由來已久,且小鵬汽車在2019年也曾被用戶懷疑“騙補”,可謂無風不起浪。
“騙補”風波還未平息,12月14日,小鵬汽車又因“6個月采集43萬張人臉照片”的話題沖上了熱搜。有人注意到,12月3日,小鵬汽車旗下門店因違規采集用戶人臉數據、侵害消費者個人信息,被上海監管部門處以10萬元罰款。對此,小鵬汽車回應稱,是由于對相關法律條款不熟悉,誤采購并使用了違反了相關法律條款的第三方供應商(悠洛客)的產品。
而令小鵬汽車“頭疼”的還有車主維權。在11月廣州車展期間,曾有車主在小鵬汽車展臺“維權”,最后被安保人員抬離現場。此事一度引發輿論關注。盡管小鵬方面回應,表示該當事人是因為被清出“小鵬車主群”心存不滿,但也有媒體報道稱,源頭是該車主此前因“車載空調問題”多次投訴未果,才到車展現場維權。
事實上,小鵬汽車自2018年交付汽車以來,車主“維權事件”屢有發生。
除了早前因G3換代風波引發老用戶退車事件,今年10月,小鵬汽車因芯片斷供,延遲交付部分需要安裝毫米波雷達的車型小鵬P5,并在10月26日推出了“先交車再交雷達”的新方案,由此引發了多位預定用戶的不滿。隨后,64位小鵬P5預定車主聯合發布“致何小鵬先生的一封信”,信中顯示,等待小鵬P5的交付讓車主感到焦慮和困惑,而小鵬一方的敷衍態度與不專業行為更令他們失望。
除了運營、服務“事故”,小鵬汽車的品控問題也備受詬病。據不完全統計,經媒體報道過的小鵬汽車自燃事故多達十幾起,旗下G3、P7車型皆有涉及。為此,2021年1月,小鵬召回了部分G3電動汽車。
此外,針對小鵬汽車動力中斷、疑似斷軸、剎車失靈、車內甲醛超標、軟件故障不斷等投訴亦時有發生。今年1月,小鵬P7更是因為減震異響、剎車異響等問題上了品牌投訴“黑名單”。
而在黑貓投訴網上,截至今年12月15日,針對小鵬汽車的投訴共有265條,其中大多涉及“欺詐消費者騙取定金”、“延遲交付”等問題。
三年前,何小鵬說過,“智能汽車基礎在于制造,核心在于運營”。但無論是哪個環節,對于小鵬汽車來說,目前看來似乎都還有待改善。
要改善的或許還有公司的業績。盡管小鵬汽車銷量不斷攀升,但財報顯示,小鵬汽車今年前三季度分別虧損7.87億元、11.94億元、15.9億元,虧損金額持續擴大。毛利率雖有所提升,但在造車新勢力“蔚小理”當中,排名卻是墊底。
盈利還遙遙無期,而何小鵬又在玩另一項“更燒錢”的游戲——飛行汽車。在今年10月24日的“小鵬汽車科技日”上,何小鵬自信滿滿地宣布:“我們的目標是,在2024年實現飛行汽車的量產。”
這一次,何小鵬玩得轉嗎?
“掌”握科技鮮聞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掃描左側二維碼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