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起手機精神煥發?中小學生暑期沉迷網絡現狀調查

玩起手機精神煥發?中小學生暑期沉迷網絡現狀調查
2021年08月07日 02:34 新浪科技綜合

  來源:法治日報

  一玩手機精神煥發一提作業萎靡抗拒

  中小學生暑期沉迷網絡現狀調查

  ● 暑假期間,未成年人沉迷網絡成為令很多家長頭疼的問題

  ● 長期沉迷于電子產品,會直接導致注意力下降、學習成績下滑。此外,未成年人正處于身體快速發育時期,過早或較長時間接觸電子產品,極易影響孩子身體發育

  ● 引導未成年人正確使用網絡的同時,家庭、學校也應該采取措施來幫助孩子形成自主性,以防其因自制力差而掉入網絡成癮的陷阱中

  本報記者  趙 麗

  本報實習生 楊軼男

  又是一場追逐戰。拿著手機跑在前面的是4歲的女兒瑩瑩,她嘴里念叨著“就看一會兒”,媽媽岳彤則在后面追,想要把她的手機奪下來。這樣的場景每天幾乎都要上演5次以上。

  岳彤發現,瑩瑩在兩歲時便會用手指滑動手機屏幕,最開始只是看一些照片和視頻,現在已經會玩一些簡單的手機游戲。在岳彤看來,這猶如開啟了潘多拉魔盒,“上了一年幼兒園小班,好不容易快戒了平板電腦,可一放暑假就又打回了原形”。

  “暑假期間,孩子吃飯、上洗手間、睡覺前都離不開手機。我們提醒她一次,她就把手機放下一會兒,然后趁我們不注意又偷偷拿起來了。”北京市民吳先生也向記者抱怨,她讀四年級的女兒每天都把注意力放在手機上,對于手機和網絡以外的事情漠不關心,親戚來家里串門也愛理不理,“我準備請假帶孩子到北京郊區玩幾天,希望能有所改善”。

  暑假期間,未成年人沉迷網絡成為令很多家長頭疼的問題。隨著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終端興起,互聯網觸角無處不在。伴隨移動互聯網成長的孩子們日漸養成了“不移動”的生活方式,不少人的課余生活基本都在電視、電腦、手機等不同屏幕間切換。

  如何引導未成年人正確使用網絡,預防中小學生沉迷其中已成為迫在眉睫的問題。近日,《法治日報》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

  長期沉迷電子產品

  影響孩子身心健康

  “管不住,根本管不住!只要讓玩手機,她飯都可以不吃。”河南省正陽縣幼兒園中班學生家長劉穎(化名)一邊安撫因為想玩手機而正在哭鬧的女兒涵涵,一邊搖頭嘆息,“平時上學還好,這一放假,玩手機玩得更瘋了,不給玩就哭,真的是一點辦法都沒有”。

  在計算機行業工作的焦海卻不這樣嚴格。她的兒子從兩歲便開始玩父母的智能手機,當他可以拿得動iPad時,其他玩具都黯然失色。兒子通過App學會了唐詩、成語、三字經。有一天,兒子突然對著屏幕唱起了“小燕子穿花衣”。“這個暑假我已經給他開始上錄播類型的網課,效果不錯。”焦海說。

  在我國,像這樣的“小網蟲”已成為互聯網大軍的重要成員。《2020年全國未成年人互聯網使用情況研究報告》顯示,我國未成年網民規模連續兩年保持增長,2020年已經達到1.83億人,互聯網普及率高達94.9%。超過三分之一的小學生在學齡前就開始使用互聯網,而且呈逐年上升趨勢。隨著數字時代發展,孩子們首次觸網的年齡越來越小,手機沉迷低幼化趨勢也越發明顯。

  使用時間過長、頻率較高以及使用電子產品時表現異常興奮,是未成年人沉迷電子產品的主要表現。不少家長向記者反映,孩子一玩手機,便精神煥發,但一提到學習、寫作業,便精神萎靡,十分抗拒。

  在問到涵涵最常觀看的內容時,劉穎說:“一般看動畫片比較多,還有就是刷短視頻平臺上那些唱歌跳舞、動物類的短視頻。”

  據了解,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對于電子產品的使用略有不同,聊微信、玩游戲、看小說等門檻較高的娛樂項目,主要受眾大多是中高年級的學生。

  正陽縣高級中學班主任孫夢介紹,在她的班上,至少三分之二的同學長期隨身攜帶手機,或有過攜帶手機出入校園的情況,“玩手機的學生中,大多是在網聊、玩游戲或者追劇,用手機來學習的基本沒有,認真學習的同學也基本不帶手機。”

  近日,有媒體記者在擁有467名家長的“昆明市家長聯盟”QQ群里調查發現,389名參與回復的家長中,近九成表示自己的孩子暑假期間迷戀電子產品,且多數為小學生、初中生;只有不到一成的家長稱自己的孩子基本不玩,但前提是家長有大把時間帶孩子出門旅游,或者孩子的時間已被補課占滿。

  采訪中,不少孩子稱,使用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是正常的生活、學習方式,如果自己不用會落伍,且暑假期間玩手機、電腦的時間比平時多一些,對學習也不會有什么影響。

  但在受訪的老師以及家長看來,未成年人的主要任務是學習,長期沉迷于電子產品,消耗較多學習時間以及個人精力,會直接導致注意力下降、學習成績下滑。此外,未成年人正處于身體快速發育時期,過早或較長時間接觸電子產品極易影響孩子身體發育。

  孫夢告訴記者:“因為學校老師管得比較嚴格,學生們只有在晚上放學后才有時間玩手機。我在查寢的時候經常發現,半夜一兩點還有同學不睡覺,在被窩里偷偷玩手機,第二天上課萎靡不振。時間一長,孩子的身體和精神上都容易出現問題。”

  此外,家長還擔心孩子在網上接觸暴力、色情等不良信息,更害怕孩子受人誘騙,被人慫恿參與違法行為。

  家長缺乏引導監督

  孩子難免耳濡目染

  “你又在玩游戲了,能不能陪我說說話?”采訪中,記者偶然看到兩名10多歲的孩子一高一矮坐在小區花壇旁,其中一個正全神貫注地把玩著比他手掌大一些的智能手機,另一名小女孩為此抱怨道。

  而坐在一旁的奶奶告訴記者,孩子平時就愛玩手機,放暑假后更是毫無節制,“孩子的爸爸媽媽平時都愛玩手機,大人都這樣,更別說孩子了”。

  對此,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兒童研究所所長孫宏艷深以為然:“我們常常會看到,家長用手機小游戲逗孩子玩,用手機給孩子拍小視頻,甚至有些母親一手給孩子喂奶,一手還拿著手機刷朋友圈。環境如此,孩子難免就會耳濡目染。因此,上網低齡化在所難免。”

  《2020年全國未成年人互聯網使用情況研究報告》顯示,部分家長對于互聯網的理解和使用較為初級,在引導和監督孩子方面存在障礙。此外家長自身對于互聯網也存在依賴心理,很難為未成年人作出良好的榜樣。

  在采訪中,記者注意到,有的家長將電子產品視為某種意義上的“電子保姆”。

  北京市民常海上幼兒園的兒子放暑假了,雖然不用每天接送,但她一點兒不輕松。從事廣告業的常海雖然不用到單位打卡,但需要每天用電腦完成各類文案。5歲的兒子在家黏著媽媽,一會兒在她腿上爬上爬下,一會兒伸手和她搶鍵盤,工作效率低下的讓她幾乎崩潰。為了讓兒子盡可能不影響自己工作,常海在iPad里下載了各種游戲和動畫片,遞給兒子玩。沒想到這招效果還“不錯”,兒子抱著iPad一玩就是兩三個小時。

  把孩子扔給“電子保姆”的家長大有人在。北京市民楊麗說,她和愛人工作都很忙,沒時間帶孩子,夫妻倆發現,只要把游戲機、手機給女兒,就能換來好幾個小時的清靜,“女兒只要捧著手機,就能安安靜靜的”。

  “等后來我們發現有點過頭了,已經晚了。孩子現在才一年級,已經是個小近視眼。而且她現在隨時都會自己去找家里的電子產品玩,有些依賴性了。”楊麗說。

  作為獨生女的涵涵,父母因為工作繁忙,平時不能一直陪伴在她身邊。在放學后、周末、暑假等不上學的時間,手機便成為涵涵最好的玩伴,她每日玩手機時間近3個小時。

  “爸爸媽媽都在玩,那我也要玩。”采訪過程中,涵涵說出的這句話,讓劉穎有些尷尬。“確實,我們玩手機的時候,基本上沒有回避過孩子,可能無形中也給她做了不好的榜樣。”劉穎坦承,自己作為父母確實沒能給孩子做出正確使用電子設備的良好示范。

  在談到如何引導和監督孩子使用電子產品時,劉穎表示:“孩子還太小,講道理也不聽。我們也講不出什么大道理,實在管不住就打一頓。”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通過“打孩子”來阻止孩子玩手機的家長不在少數,甚至有家長表示,在孩子還小的時候,“棍棒教育”是很有效的。“我們家孩子今年3歲半,之前也是玩手機,后來我和她爸爸一起狠狠打過她幾次,從此之后這個問題就解決了。表現得好,每天可以獎勵玩20分鐘的手機或平板電腦;不聽話的話,那就再打一頓。”岳彤說。

  除了家長引導和監督上存在問題之外,孫夢還表示,家長對孩子缺乏關愛,與孩子之間交流較少,也是導致學生沉迷于電子產品的重要原因,“我們班很多都是鄉下來的孩子,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很少與孩子交流。孩子們缺少關愛,就容易通過電子產品來尋找精神支柱。”

  引導正確使用網絡

  避免接觸不良信息

  “其實只要家長幫孩子把好關,互聯網也沒有很可怕。”幼兒園小班學生家長劉凱說道,“我家孩子雖然也看手機,但是看的都是一些健康的幼兒教學節目,現在還會很多英語單詞呢。”

  近年來,線上教育發展迅速,尤其是疫情期間,網課很好地幫助廣大中小學生實現了“停課不停學”。通過互聯網進行學習、利用暑期線上培訓課程、上網收集資料完成功課等已成為未成年人使用電子產品的重要用途之一。

  “家長自身要以身作則,畢竟父母是最好的老師。”高二年級學生家長楊先生說,“只要孩子在家,我們基本上都不會玩手機,至少會回避孩子,會盡可能減少對手機的依賴,言傳的同時也需要身教。”

  在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看來,引導未成年人正確使用網絡的同時,還要培養孩子的自主性,給予未成年人更多自主發展的空間和時間。“要讓學生認識到自己是能夠主宰自己周圍的環境的,要明確人生目標。家庭、學校也應該采取措施來幫助孩子形成自主性,以防其因自制力差而掉入網絡成癮的陷阱中。”

  中國傳媒大學教授王四新認為,從家庭的角度來說,家長應限制兒童使用網絡的時間。“孩子上網的時候,家長應該在家里的電腦或其他電子系統上設置過濾平臺,或者大人和孩子使用的電子產品分開用不同的界面,讓孩子進入的界面里盡量避免一些成人內容等。同時,也要根據孩子不同年齡階段對其進行教育,讓孩子遠離那些不適合兒童生理或者是認知水平接觸的內容。”

  不過,家長們似乎也有苦衷。“目前,在社會范圍內‘引導兒童安全上網’本身就是一句空話,又如何能讓家長‘引’之有理,‘導’之有據?”劉穎說得很無奈。

  在很多受訪家長看來,研究分析互聯網中哪些是孩子成長離不開的“利”,哪些是必須除掉的“害”,這是作為源頭的互聯網技術和內容提供者的重大責任。

  對此,王四新表示認同:“平臺服務商可做的內容很多,比如建立未成年人綠色上網空間,禁止年齡過小的兒童進入到成年人的游戲平臺,還可以在后臺監測不同的數據,對青少年上網的動向要及時采取措施。從社會的角度來講,公共場所也需要采取避免青少年接觸不良信息的措施。”

  以快手為例,在今年暑期,快手在青少年模式內增加了學齡前年齡選項,引入近千集優質動畫片內容,豐富青少年模式內容池,吸引更多孩子觀看。另外,快手計劃在暑期背景下開設《護苗在線說——暑期安全季》直播專欄,持續邀請政務機構、專家學者圍繞暑期消防安全、交通安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網絡安全、青少年防詐騙等方面進行直播活動,普及未成年人保護相關知識,保障青少年暑期安全。

玩手機沉迷網絡
新浪科技公眾號
新浪科技公眾號

“掌”握科技鮮聞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掃描左側二維碼關注)

創事記

科學探索

科學大家

蘋果匯

眾測

專題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數碼 新浪手機 科學探索 蘋果匯 新浪眾測

公眾號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為你帶來最新鮮的科技資訊

蘋果匯

蘋果匯為你帶來最新鮮的蘋果產品新聞

新浪眾測

新酷產品第一時間免費試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學家新聞,精彩的震撼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