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大家 | 疫苗可以提供基礎免疫,預防重癥預防死亡

科學大家 | 疫苗可以提供基礎免疫,預防重癥預防死亡
2021年08月06日 09:38 新浪科技綜合

  為什么會出現新冠病毒?面對變異株,我們的疫苗管用嗎?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疾控中心主任、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員高福,日前針對新冠疫情等熱點話題做了分析與解讀。

  出品:新浪科技《科學大家》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

  高福: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疾控中心主任、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員

高福院士:“可以明確地告訴大家,打完疫苗提供的基礎免疫,能夠讓我們減輕疾病的負擔。”高福院士:“可以明確地告訴大家,打完疫苗提供的基礎免疫,能夠讓我們減輕疾病的負擔。”

  在7月27日舉行的中國科協年會開幕式上,高福院士指出:“一個疫苗最好是能夠防感染,打了以后不感染,第二,預防發病,感染了也不發病;第三,防止傳播,感染了但不傳播給別人;最后是預防重癥防死亡。可以明確的告訴大家,打完疫苗可以提供基礎免疫,這樣的基礎免疫可以讓我們減輕疾病負擔。”

  以下內容來自第二十三屆中國科協年會開幕式高福院士報告節選:

  兩個病毒已經被人類消滅人類有組織、有計劃地消滅了兩個病毒,一個是動物病毒,一個是人類病毒。天花曾經是很嚴重的疾病,影響人民生活、影響社會穩定,但它在1980年絕跡了。另外一個是能讓豬羊牛大量死亡的牛瘟病毒,這是一種動物病毒,人類通過疫苗消滅了牛瘟病毒。

  我國最早實行的是計劃免疫,1978年開始搞免疫規劃,最大的區別就在于,計劃免疫期間個人還要承擔一定的費用,進入免疫規劃以后國家全民免費進行免疫接種。

  研發方面,中國的疫苗研發有百年歷史,早在新中國成立以后的五十年代,就成立了七大生物制品研究所。隨著時間的推移,2019年又成立了全國的免疫規劃專家委員會,專門為接種疫苗制定各種規劃。這里要注意兩個詞匯:一個是消滅,一個是消除。如果地球上病毒沒有了,叫做消滅;只在某個地區消失的話叫做消除,所以我們國家消滅了天花,消除了脊髓灰質炎。我國通過注射疫苗控制傳染病一個好的疫苗需要四個條件:一定要安全、一定要有效、一定要質量可控、一定要有可及性。

  我國在研發、生產、供應和監管方面最近幾年有很好的進步,疫苗品種和產量在增加,疫苗研發的能力也在增強,非免疫規劃疫苗,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二類疫苗也在逐年增長。

  從1950年到2020年,通過注射疫苗,我們國家很好地控制了傳染病。比如說麻疹,這種疾病傳染率90%以上,通過疫苗,我們國家把麻疹控制得非常好,感染人數每年遞減。

  我國通過注射乙肝疫苗,很好地控制了乙肝。乙肝在中國曾經是10%的感染率,現在已經降到了3‰,1992年、2006年、2014年全國對乙肝進行流行病學調查,血清陽性人數在逐年下降,這也是疫苗取得的非常大的成就。

  在延長壽命方面,疫苗也發揮了重要作用:1949年剛解放的時候,預期壽命是35歲;2019年則達到了77.3歲。這期間,新生兒的死亡一直在下降,人均壽命一直增長。這些都是免疫規劃和其它綜合措施起了作用。

  為什么會出現新冠病毒?其實出現冠狀病毒不奇怪,雞馬牛羊豬、家里養的貓狗身上都有冠狀病毒,它們最大的特點就是特別容易發生重組,某個片段可以從不同的冠狀病毒來源發生重組,然后就會形成一個新的病毒。

  國際大流行監測委員會2019年的年度報告當中也講到,冠狀病毒將是人類下一次疾病大流行的病毒,人類要準備好。那么現在人類準備好了沒有?結論是沒有。

  我們可以預見,未來還會有第八種、第九種冠狀病毒引發人類感染,這也是為什么我們要找通用疫苗,爭取把各種各樣可能發生的冠狀病毒防護好的原因。

冠狀病毒流行,將是人類社會未來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圖為新冠病毒結構復原圖 圖片來源/CDC冠狀病毒流行,將是人類社會未來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圖為新冠病毒結構復原圖 圖片來源/CDC

  回顧一下感染人類的七種冠狀病毒,1937年,人類已經從感染雞的病毒分離到了雞的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就是冠狀病毒;

  1965年已經出現了一個冠狀病毒感染人,叫做HCoV-229E;

  1967年又分離了HCoV-OC43;后來又分離出了HCov-NL63,NL代表Netherlands(荷蘭);同年又發現了HCoV-HKU1,是由香港聯合大學分離的,也就是香港大學一號。

  過去一直認為,HKU1是2004年發現的,但是巴西科學家研究發現,其實1995年這種病毒就已經在實驗室的冰箱里保存了,那么HKU1的命名就是錯誤的。所以我們一再強調,溯源不能政治化,溯源是個科學問題。

  疫苗與病毒變異最后談一下新冠疫苗。

  中國的新冠疫苗研發為什么走在了第一方陣?這是近年來,國內病原微生物和免疫學長期投入所帶來的良性循環。而及時分享病毒基因組測序結果,也為全世界的疫苗研發爭取了時間。

  我國聯防聯控、群防群控的體制優勢,也保證了疫苗的研發,第一時間成立了疫苗專班,積極部署五條路線。中國疾控中心等單位所為中國生物、科興生物提供了早期生產疫苗的P3實驗室,所以兩三個月的時間,疫苗就研發出來了。

2021年7月28日,廣州,天河體育中心接種點,醫護人員為學生接種疫苗 圖片來源/人民視覺2021年7月28日,廣州,天河體育中心接種點,醫護人員為學生接種疫苗 圖片來源/人民視覺

  值得一提的是,這次疫情,科技手段、科學方法在控制傳染,病毒溯源、疾病救治、疫苗和藥物研發、復工復產等方面提供了有力支撐,打了一場成功的科技戰疫,正是“創新引領、自立自強”的深入體現。

  疫苗研發可以說就是一個典范,我們一直是按照總書記的指示,公開、透明、負責任地處理此次疫情。

  目前全球的疫苗分為這樣七類:滅活疫苗是大家比較熟悉的,一個病毒滅活,加上一點佐劑。弱毒疫苗正在研發,沒有進入臨床。

  蛋白亞單位疫苗就是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的團隊研發,目前正在中國和烏茲別克斯坦臨床應用。

  病毒載體疫苗、腺病毒載體疫苗、流感病毒載體疫苗,原理是借助一種病毒把免疫原帶進去。核酸疫苗目前就是大家特別熟悉的mRNA疫苗。目前中國有七款疫苗,五種滅活疫苗,一種腺病毒載體疫苗,一種蛋白疫苗。

  現在世界上大概26%的人口已經接種了第一劑疫苗,全球的進展不錯。但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現在我們人類與所要面臨的病原的關系,就是“貓和老鼠”的關系。

  我們在研發疫苗、注射疫苗的時候,也出現了一批變異株。面對這樣的變異株,我們的疫苗管用嗎?這是大家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一個疫苗最好是能夠防感染,打了以后不感染;第二,預防發病,感染了也不發病;第三,防止傳播,感染了但不傳播給別人;最后是預防重癥防死亡。

  可以明確地告訴大家,打完疫苗可以提供基礎免疫,這樣的基礎免疫可以讓我們減輕疾病負擔。

  現在,新冠疫情在全球的第三波大流行已經開始了。以英國為例,接種疫苗以后,第三波流行發病人數相同的情況下,死亡人數比第二波明顯減少了。

  所以說,今天的疫苗可以預防重癥、預防死亡,現在我們要呼吁世界共享疫苗。結核桿菌從發現到現在已經一百多年了,目前沒有很好的疫苗;艾滋病毒直到現在也沒有疫苗。

  中國人很早以前就開始種人痘,但英國人種牛痘,由此推動了免疫學發展,使得天花在全世界消滅。這次新冠疫苗研發,也引發了我們的思考,那就是我們在實踐的同時,更要思考背后的理論,要善于思考、善于總結、善于從雜亂無章的實踐當中找到理論、找出假說,最后證明是理論,真正做到向科學要答案,才有通過疫苗戰勝疾病的可能。

新浪科技公眾號
新浪科技公眾號

“掌”握科技鮮聞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掃描左側二維碼關注)

創事記

科學探索

科學大家

蘋果匯

眾測

專題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數碼 新浪手機 科學探索 蘋果匯 新浪眾測

公眾號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為你帶來最新鮮的科技資訊

蘋果匯

蘋果匯為你帶來最新鮮的蘋果產品新聞

新浪眾測

新酷產品第一時間免費試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學家新聞,精彩的震撼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