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星期一),今日報刊頭條主要內容精華如下:
中國證券報
出臺18條舉措 北交所提升市場服務質效
6月2日,北京證券交易所、全國股轉公司發布《北京證券交易所全國股轉公司提升服務能力綜合行動方案》,旨在強化資本市場服務中小企業創新發展、推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重要作用。北交所相關負責人表示,《方案》立足市場發展新階段新起點,對前期市場服務的經驗做法進行了總結和重構,旨在通過開展提升服務能力綜合行動,不斷提高市場服務能力和水平,為市場高質量建設發展提供更有力支撐。
企業境外IPO升溫 備案制開啟新階段
截至6月4日,今年分別有19家、27家企業實現在美國、中國香港上市,遠超去年同期水平。專家指出,境外上市備案新規落地為境內企業境外上市提供了更加透明、可預期的制度環境,有助于支持企業用好兩個市場、兩種資源,預計境內企業境外IPO熱度將進一步升溫。
增強負債成本管控 多地村鎮銀行下調存款利率
近日,山西、山東、四川、廣東、吉林等地多家村鎮銀行跟進下調定期存款利率。專家指出,此舉有助于村鎮銀行壓降負債成本,增強負債成本管控,建議投資者根據自身風險偏好、資金流動性需求等因素,多元配置資產。
新型儲能站上風口 上市公司積極布局
近期多家上市公司看好儲能行業發展,宣布擴產計劃,投資金額規模均超過百億元。業內專家表示,考慮到原材料供應問題逐步緩解、各地新能源配儲政策逐步完善、獨立儲能商業模式不斷優化,儲能電站有望持續保持高速增長,預計2023年我國新型儲能市場規模有望達到15GW-20GW。
上海證券報
推項目促融資 地方多舉措激發民間投資信心活力
近期,上海、廣東、江蘇、河南等地出臺政策或發布項目清單,加大力度支持民間投資。專家普遍認為,在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的同時,要聚焦解決制約民間投資增長的問題,著眼于用市場辦法和改革舉措,切實解決民營企業、中小企業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幫助企業穩預期、增定力、添信心,促進民間投資持續健康發展。
陸家嘴論壇將傳遞開放合作強音 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邁向更高能級
6月8日至9日,金融市場目光將聚焦第十四屆陸家嘴論壇。這場一年一度的金融盛會,自2008年舉辦至今,已成為全球財經界領袖和知名專家學者共商全球金融領域重大問題的對話平臺,在凝聚共識、促進合作、提升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影響力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互聯網指數”彰顯數字經濟增長動能
今年是《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發布實施的第一年,規劃對“做強做優做大數字經濟”提出了明確要求。近期公布的一系列數據和指數顯示,數字經濟核心產業持續增長、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數字企業發展壯大……數字經濟呈現蓬勃發展的態勢。
年報問詢回復一拖再拖 三類問題“暴露”難言之隱
記者梳理發現,約200家延期回復年報問詢函的公司似乎都遇上了三大類高頻題:與客戶關聯關系、重要募投項目進展、規避退市。從交易所對年報事后審核的“刨根問底”力度來看,上述三大類難題或正是部分公司的難言之隱,也是其“拖延癥”的癥結所在。
證券時報
加速信息技術賦能 全面推進6G研發
由工業和信息化部主辦的第31屆中國國際信息通信展覽會6月4日在京開幕。工信部部長金壯龍在會上表示,工信部將加快推動新型信息基礎設施體系化發展,進一步豐富拓展5G應用場景,持續增強移動通信、光通信等領域全產業鏈優勢,前瞻布局下一代互聯網等前沿領域,全面推進6G技術研發。
近兩月逾30家A股公司涉重整 恢復造血能力是關鍵
市場人士認為,企業重整活動近年的確比較活躍,其背景是經濟發展進入到新的階段后,一些行業的企業長期跟不上節奏的變化,出現經營困難,融資方面也出現問題,使得相關企業很難持續經營,這就涉及到企業重構的問題,有時就表現為企業重整。不過,從A股市場上市公司重整實例看,多數通過重整改善了當年度的財務報表上的凈資產和凈利潤等指標,但扣非凈利潤多數仍為負,一些公司風險警示情形也仍未消除。
跨國企業高管密集來訪 中國市場展現更好未來
近日,包括特斯拉、星巴克和摩根大通等多家美國企業高管來華,并在公開場合表達了繼續投資中國的信心。年初至今,已經有大眾、西門子、阿迪達斯等德國企業高管隨該國總理朔爾茨訪華,空客、歐萊雅、阿爾斯通等法國企業高管隨該國總統馬克龍訪華等。美歐大型跨國企業高管先后來華,凸顯中國市場對跨國企業的重要性。
科創50ETF期權今起上市 對應ETF規模超870億
在科創50ETF期權推出后,ETF期權市場將形成對藍籌、中小市值、創業創新等風險特征的全面覆蓋,投資者可以用這類工具產品來構建指數收益增強、尾部風險保護等精細化風險管理策略。據上交所介紹,科創50ETF期權將總體沿用前期風控措施,進一步做好風險研判,全面加強市場監管,確保新產品平穩上市。
證券日報
528家科創板公司IPO募資逾8200億元 “長三角力量”撐起“半壁江山”
數據顯示,截至今年5月末,528家科創板上市公司累計IPO募資額達8223.62億元,平均每家募集資金15.58億元,集中分布于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生物產業、高端裝備制造產業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目前,528家科創板上市公司覆蓋全國23個省份,近半數來自長三角三省一市,江蘇企業數量位居全國首位。
新能源汽車下鄉再迎政策“橄欖枝” 業界呼吁關鍵是要改善消費環境
促進新能源汽車下鄉,是國家有關部門近年來一直大力推動的重大項目建設。日前,新能源汽車下鄉再迎政策“橄欖枝”。5月17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國家能源局制定的《關于加快推進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車下鄉和鄉村振興的實施意見》正式頒布。統計顯示,從2020年下半年、2021年、2022年新能源汽車下鄉業績來看,銷量同比分別實現了80%、169%和87%的增長,成效顯著。
近期部分瀕臨退市ST公司“增持護盤” 投資者須睜大眼睛以防“被忽悠”
今年以來,A股偏弱震蕩,觸及面值退市公司數量增加,以增持護盤的ST公司和*ST公司明顯增多。記者據上市公司公告不完全統計,近一個月以來,已經有11家ST公司和*ST公司發布實際控制人、高管增持公告,而去年同期僅2家。上述11家公司中,有9家公司股價已經低于或接近1元/股。
產能“狂飆”產品價格持續下跌 技術迭代加速光伏行業大洗牌?
6月1日TCL中環又宣布下調硅片價格,這已經是該公司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第三次下調硅片價格。此前的5月29日,另一硅片龍頭隆基綠能已宣布下調硅片價格。李振國表示,今年年底全行業將形成超過700GW的產能且仍有產能在規劃,若不停止,明年年底行業產能規模將達1000GW。而行業內部人士和一些機構預計2023年全球光伏新增裝機在350GW左右。
責任編輯:馮體煒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