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裝新浪財經客戶端第一時間接收最全面的市場資訊→【下載地址】
文 | 徐牧心
來源: 36氪 暗涌Waves
滴灌通再次出現在話題中心。
10月23日,加華資本創始合伙人宋向前在朋友圈和微博連續兩次發長文,質疑滴灌通的模式,主要包括如下三點:
-
世界上不存在滴灌通所宣稱的“非股非債”模式,滴灌通的本質是貸。
-
為覆蓋其他項目損失,滴灌通的利息收入應不低于20%,而這無限接近高利貸的標準,即24%。因此滴灌通更像高利貸,是升級版P2P。
-
滴灌通設計了大陸找門店放款、香港和海外融資、澳門交易所做資產證券化的三地跨境結構,其本質是監管套利。
在宋向前看來:“現在好多VC都琢磨搞滴灌通,大家都彼此心照不宣地理解了這個業務的放貸實質。”
面對如此激烈的批評,滴灌通MicroConnect官方微博時隔數小時才幽幽回復:“感謝宋總對滴灌通的關注,歡迎您隨時聯系我們進行交流。”
這不是滴灌通第一次受到質疑,事實上,在它誕生伊始,各種批評便如影隨形。
李小加曾在接受36氪專訪(《獨家對話李小加:只要需要錢開店,滴灌通就是“最好的錢”》)時曾解釋過一些質疑。在李小加看來,滴灌通面向的實體領域無所不包,它可以將小店未來一段時期的現金流折現,以聯營的形式每天從小店的收入中按約定比例抽成,直到收回全部收益,這其中股權被一點點釋放回去,即一種“階段性遞減的股權”。
它不是債權,因為不要求小店提供擔保(這也是宋向前從法律和實操角度主要質疑的點);它也不是股權,因為其最后的結果是滴灌通不占小店任何一股。
除去道德層面外,滴灌通更多受到的質疑還來自于風控層面。畢竟滴灌通投資的標的是小微企業,他們較多分布在各省市的大街小巷,做慣了鄰里街坊生意的店家,可以用其他方式獲得收入,而非滴灌通接入的門店收入現金流系統。
并且,滴灌通目前已經投資了約600個品牌,1萬+家店,總金額在25億人民幣左右。這是個非常龐大的基數,所以哪怕每年只有1%的糾紛,也會使人焦頭爛額。對此,李小加認為,滴灌通能承擔一定的壞賬風險,只防止系統性欺詐。每個品牌的風險敞口在起步階段大概是7-8個百分點,今后的目標是控制在2%以內。
宋向前的長文發出8小時后,這場戰爭的另外一方才出現——不是李小加,而是現永川資產創始人劉子正。
面對宋向前的三個質疑,他一一反駁:
-
非股非債的產品自古有之,名為夾層(mezzanine)。理解老一輩人半路出家,不是金融出身,過去十年更是讓大家覺得股權就是全世界。
-
RBF無抵押無擔保,是投資而不是債權。所以拿LPR或是24%說事兒是嚴重的概念混淆。
-
不要站在道德制高點批判滴灌通與RBF,在人家門店300家時候10個億投入pre-IPO的動作,也不能稱作“支持小微”。
在這里必須解釋一下劉子正反復提及的RBF是什么,以及他為什么會將其和滴灌通放在一起回應。
滴灌通可以說是RBF的一種模式,RBF全稱是Revenue Based Financing,特點是:第一,不分享利潤,而是分享收入;第二,非永續分享利益,優先分享,到期離場;第三,融資用途受限,只用于投入產生現金流的經營行為中。
RBF之下還有一個變種名為RSO,與滴灌通最明顯的區別之一在于:滴灌通投資的對象是小店、夫妻店、連鎖品牌開新店,而RSO最合適的標的是連鎖品牌的單個門店,比如只投北京店而非上海店。(在‘暗涌Waves’往期文章《股權投資之外,一級市場的一條蹊徑丨入局》中詳細闡釋了這幾種模式的特點與區別。)
不管RBF的本質是否像宋向前批判的那樣,其實是債權與債務的關系,但它都與股權相去甚遠。而這也正是籠罩在整個一級市場從業者上空的疑問:股權正在經歷怎樣的挑戰?
投資人們也在流向滴灌通。有早期VC投資人感慨:今年已聽說有三四位一級市場投資人加入了滴灌通。有人迫不及待打聽滴灌通的薪酬待遇,也有拒絕了offer的人認為去滴灌通做投資人,還不如去商管公司做招商經理。
這里有滴灌通本身的原因。
今年8月,滴灌通宣布完成4.58億美元的C輪融資,估值進入10億美元獨角獸行列。翻看滴灌通過往的融資記錄,滴灌通是“達則ABC輪”,投資方有紅杉中國這樣的頂流VC,也有李嘉誠的家辦維港投資。
當然也有一些股權世界的“信心不足”問題。股權投資本質上像是一種擊鼓傳花游戲,花要從一個人手中傳遞到下一個手中。其中有一位玩家退出,游戲還可以繼續玩下去,但后面的玩家都退出了,游戲也就結束了。
股權投資內核中的一大弊端顯現,即獲利手段其實來自于優秀的資本接力。
但跳槽去滴灌通就可以讓自己的“擊鼓傳花”玩下去嗎?正如上文所說,這是一種從股權到DRO(每日收入分成)工作的變化,要尋找的標的也從“能夠IPO的項目”變成了“無法IPO,但未來現金流不錯的項目”。難怪有中后臺從業人員向‘暗涌Waves’表示,自己事實上更適合去滴灌通,因為他此前的工作內容是現金流模型。
無論如何,從股權投資到滴灌通,其背后昭示的也是時代語境的變化。
站在爭論對面的兩人只有唯一一點共識:“股權繁榮是過去十年的事情了。”
責任編輯:王永生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