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裝新浪財經客戶端第一時間接收最全面的市場資訊→【下載地址】
來源:36氪 暗涌Waves
科技更迭、資金分流、和時代的盤根錯節,共同構成了這個復雜的商業世界。創新與資本之間,當曾經行之有效的運行模式出現新的挑戰,過往自西向東所承襲的行業規則被打散,人們亟待新版圖和新秩序。
“入局”或許是用來形容最近五年的創投行業、中國社會,乃至整個世界格局最準確的動詞。‘入局’也將成為暗涌一個新欄目的名字。
‘入局’誕生于變局之中。若用一句話總結:我們希望找到更適應變化環境中的新玩家、新玩法:或許是更產業的、更人民幣的、更技術驅動的、更懂規則的、更中國的,也可能是更天馬行空的、更與環境相和諧的、更世界的,當然也可能是更局限、但也更特別的。
愿意躬身入局的人永遠值得被關注與獎賞。我們希望,‘入局’記錄的人、機構、選擇,都將成為這個變局時代的注腳。
以下是本欄目的第二篇文章。
文 | 徐牧心
編輯 | 陳之琰、劉旌
股權投資失靈了嗎?
在一級市場,股權投資曾被視為行業的“圣杯”——至少在互聯網時代,股權是掘金的最佳方式。但過去三年,“圣杯”開始“蒙塵”。
“投資人的錢,大概率是收不回來的。”知名投資人倪澤望曾在公開演講中如此擔憂道。這是2018年,一級市場投資案例超過一萬個,IPO數量不到200個。現在看來,這句話并非總結,而是此后漫長退出難題的序言。
最典型的例子是紅極一時又迅速沉寂的新消費行業。其興起,得益于全球“大放水”背景下,在互聯網領域投無可投的投資機構們,將互聯網的打法在消費領域復制了一遍。爾后,新消費卻并沒有為機構們復刻互聯網的投資神話,無數明星公司折戟在IPO之前,風口驟息。
在相對成熟的美國市場,退出渠道包括并購、S交易等多種形式,IPO退出只占其中的5%(主要限定在PE基金中)。而中國卻是一個高度依賴IPO單一退出路徑的創投市場,VC、growth基金90%的退出方式依靠IPO來實現。隨著A股的紅黃燈、港股的流動性危機、美股的政策限制,以及各地IPO市場此起彼伏的問題,整個一級市場不得不直面一個事實:所有人面對的是一個幾乎凝固的市場。
流動性去哪兒了?
永川資產CEO劉子正對‘暗涌Waves’說,“流動性問題的本質不在于錢的稀缺,而在于全市場高杠桿率時代的結束。”
在他看來,失去了具有共識的、高增長的資產,市場在幾處關鍵連接點出現了分歧,股權變現的問題就集中爆發了。“一個人不玩,擊鼓傳花可以跳過他;后面的一群人不玩了,整個游戲就結束了。”
這實質上是隱藏在股權投資內核中的一大難題:沒有連接資本與優質現金流,即資本不是從優質現金流中獲利的,而是在優秀的資本接力中獲利的。
上一個時代,互聯網公司天花板無限大,其所對應的投資機構也能承載十倍于經典VC的資產管理規模。但當股權投資所推動的平臺型擴張走到盡頭時,這種投資方式也遭遇了瓶頸。
或許,我們可以換個思路來應對這個問題:是否存在其他更具流動性的退出方式?或者說,有哪些具備高流動性現金流的行業可能適用于股權之外的風投模式?
管道兩頭
剛剛完成4.58億美元C輪融資的滴灌通正試圖回答這個問題。
滴灌通于2021年由前港交所總裁李小加和東英金融創始人張高波共同創辦,定位為一家“創新投資和金融科技公司”。在其官方說法中,作為一家投資公司,最大的“創新”在于,不同于市場主流的“股權”融資途徑,而采用“每日收入分成合約”(DRO),一種約定投資額、聯營期限和分成比例的方式。
敢于采取這種模式的核心包括幾個要素:(1)面向餐飲、零售、文體等有穩定現金流的實體業主,;(2)投資門店而非公司,單店投資不超過整店投入的40%;(3)品牌和門店皆有一定基礎。
股權投資成功的關鍵是對高增長資產采取高溢價的多輪投資,在規模達到之后立刻進行IPO退出。而滴灌通的模式則從追求“股權增值”轉變為追求“每日收入”。
這種新型的投資方式在美國其實已有探索,被稱為Revenue Based Financing(RBF)。其代表公司有Pipe、Velocity、Clearco等。
其中,喊出“Nasdaq for Revenue”的Pipe是近年美國最熱門的新金融公司。通過面向具有經常性收入公司提供融資并分享收入,Pipe在不到一年內就成為了獨角獸。這家成立于2019年公司的名字含義為:管道,與滴灌通異曲同工。
如果說,股權投資的基礎邏輯是“按周期、按比例分享目標實體的利潤”,那么RBF模式的邏輯變化有三個要點:第一,不分享利潤,而是分享收入;第二,非永續分享利益,優先分享,到期離場;第三,融資用途受限,只用于投入產生現金流的經營行為中。
(股權投資與RBF的差異對比)
RBF是一種介于債權和股權之間的“權益類投資”,本質是一種夾層產品(mezzanine)。它要求資產具備三個特點:(1)具有經常性收入,即擁有較為穩定的現金流;(2)確定性高,未來現金流可預測;(3)收入清晰可確認。
這種要求使得實體門店(即滴灌通的主要投資對象)是非常適合RBF投資的一類標的。在RBF的投資邏輯下,也誕生了一種金融產品RSO,Revenue Sharing Obligation,即收入分享權。
RSO是什么?
RSO的本質是連接資本與經營現金流。通過投資,幫助建立或增強目標實體產生現金流的能力,進而獲取增量現金流的分享權。例如投資餐飲門店,并分享該門店一定時間內的一部分營業收入。和傳統股權投資母公司,照單全收所有連鎖門店的盈虧不同,RSO只投資單一門店,只與該門店的現金流發生關系。
RSO分為兩個階段,簡要來講,RSO-1是回本階段,RSO-2是收益階段。從基金的角度出發,最重要的指標一定是IRR和DPI,因此回本是優先級最高的部分。
這一切的邏輯都是倒著推演得出的:即對LP保證12個月DPI=1,因此將對門店的投資額先放在等式的右邊,通過對門店第一年月均營業額的盡調,用保守估計的營業額數字x第一階段扣點比例x12個月,最終等于對此門店的投資額。
(RSO-1階段扣率計算邏輯:最保守營業額數字x扣點比例x12個月=最后的投資額度)
以永川投資的新派粵菜品牌大樹餐廳某一門店為例,因為預估其月銷售額為200萬,按照雙方接受的17%扣率,從營業開始就可以回款34萬/月,經過11.4個月可以回款達到投資額388萬。
在餐飲行業,12個月回本的優質資產大概占頭部的10%左右,并不算什么奇跡。但如果將這件事翻譯成to LP的語言:12個月dpi>1,可能對投資行業就有了更多的意義。
RSO-2階段則是收益,根據不同行業門店的生命周期來計算,一般采用收取24-36個月的收益,每個月的收益為其營業額的4%-6%,到期離場,或是達到倍數天花板離場,并不占有該公司的股權,也并不為經營提供意見。只與“收入”一項掛鉤可以避免損益表其他復雜的部分,這種簡化是其可以規模化的先決條件。
此外,RSO-2階段的公式會加入對賭機制,即和老板對賭RSO-1是否可以在12個月內完成,并采取階梯收益法。規避了實際營收額和測算模型不一致的問題。
具體扣除方式上,是直接從用戶付款的那一刻開始分賬:
(數字化分賬系統的引入,使得RSO產品自創立第一天起便可以建立在技術系統之上,成為了其規模化的又一保證)
和通俗意義上的貸款相比,RSO的一個顯著區別就是,這筆交易沒有抵押品。不綁定個人老板式的投資,承擔了一部分風險,也需要在對產業理解的基礎上,建立妥善的投資原則和風控邏輯,實現優質門店的篩選把控。這也一部分回答了那個至關重要的問題:“為什么最優質的門店可以給你們投資?”
當然,這種設計使得如何控制風險變得尤為重要。類似滴灌通對于實體店一定的規模要求,永川在控制風險上也有一套模型。例如,用“三不做”控制品牌風險:新品牌不做、大牌的副牌不做,以及創始人不出資不做。
更多軟兜底風控工具也在被引入,其中之一就是對“關店觸發條件”的設置,以大樹餐廳為例,合約約定“六個月連續虧損,且收入低于一個數字才可以觸發關店”,這給了各自一些緩沖期。然而,“兜底”的另一個名字是投資的失敗,相比VC,RSO模式對于“兜底”的容納度會更低。
劉子正向‘暗涌Waves’表示,滴灌通的澳門交易所未來會是一種權益類交易平臺,而永川則希望能夠為上層交易平臺提供底層資產。
2023年3月底,滴灌通(澳門)金融資產交易所(MCEX)的啟動。有消息稱,MCEX在試運行一段時間后,也即將正式開業,成為全球首家持牌的DRO產品交易所。如果未來滴灌通將職責重心轉向交易平臺,底層資產則開放了更多入局的空間,去填補如餐飲連鎖,以及滴灌通因各種原因規避掉的其他標的。
穿過德雷克海峽
盡管現在看來,RBF這種投資模式更適合實體門店,但在美國,它其實已經應用到各行各業之中。無論是線下還是線上,實體還是虛擬,只要擁有revenue(收入),就有revenue for sharing的可能。比如,版權、技術上的應用。一個相對知名的成功案例是Royalty Pharma在生物技術領域進行RBF投資的故事。
Royalty Pharma成立于1996年。一般的VC是一家接一家地投資生物醫藥創業公司,而Royalty Pharma的做法則是選擇一些有潛力的藥物進行RBF投資。公司不尋求持有那些擁有這些藥物所有權的機構的股權,而是用投資換取這些藥物未來產生的銷售收入的一部分。由于這些藥物的發明人經常是來自于大學和其它研究機構,他們通常的做法是將藥物的專利授權給商業公司進行商業開發,從而獲得特許權使用費。
2020年6月,Royalty Pharma在納斯達克上市,募集22億美元資金,也是疫情期間的年度最大IPO之一。
劉子正認為,過去人們認為RBF只是一種“權益類投資”,但其實它正在成為一種更底層的“結算方式”,并列于股權的一種新型結算方式。
“過去的投資,我們極少挑戰利潤結算之外的世界,就像我們不知道穿過德雷克海峽之后是什么。但是在未來,我們擁有兩種選擇,是股權,還是RBF?”劉子正告訴‘暗涌Waves’,這不單是線下零售的機會,而是整個投資行業的機會。
清律律師事務所侯旺和段鑫斌研究了包括Lighter Capital、Wayflyer、Uncapped 、Arc、Pipe、Viceversa、Liberis、Outfund等在內的八家從事RBF的投資機構。發現這些機構的特點是:近5年左右設立,并在短期內籌集到了巨額的資金,其創始人往往具有金融業從業經歷,聯合創始人中亦常常具有互聯網公司從業經驗,熟悉電子商務和SaaS等方面的業務。研究認為,互聯網平臺公司、大型產業公司、私募投資機構、金融機構的資產管理業務,以及商業銀行都是國內有機會從事RBF業務的主體。
但是畢竟RBF剛剛誕生,作為一種新的“操作系統”,還會面臨很多來自市場的挑戰。對于投資機構而言,RBF除了無抵押擔保,僅僅擁有權益之外,回報的天花板也清晰可見。清律的研究也指出,目前國內RBF在國內尚未起步,監管機構還未對此加以關注。
相比轟轟烈烈的“互聯網+股權投資”時代,從Royalty Pharma、pipe,到滴灌通、永川,RBF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認可,多少是有些無奈的。股權投資時代,一個個最迷人的,是徐新與劉強東、劉芹與雷軍那樣,相識于微時、英雄惜英雄、陪你到功成名就的傳奇故事。但當外部環境發生劇變,人們對風險和不確定性的承受力變得越來越低,加速回本、到期離場,或許也不失為一種新的生存方式。
活下去,stay in the game也是一種長期主義。
責任編輯:王永生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