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歐美“突然”爆發惡性通脹

為什么歐美“突然”爆發惡性通脹
2022年09月23日 04:55 證券時報

安裝新浪財經客戶端第一時間接收最全面的市場資訊→【下載地址

下載新浪財經APP,了解全球實時匯率

  作者:任壽根

  核心原因在于國際熱錢投向突然發生根本性的轉變,由不影響通脹的樓市、股市、幣市等“突然”轉向大宗商品市場。這種“突然”既“突然”也不“突然”。

  嚴重的通脹會引發一系列經濟社會問題,削弱居民社會福利和幸福感,引發貨幣貶值以及社會恐慌,所以長期以來世界各國始終高度重視通脹問題。自2008年次貸危機之后的十幾年,甚至往前再推一段時期,歐美等國家的經濟運行狀態似乎與通脹毫不沾邊,一度實現了低通脹下的“豪華”式經濟增長,但是,為什么2021年10月之后歐美國家“突然”爆發通脹,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有必要對此再深入分析。

  首先,應弄清楚什么是通脹。紙幣時代出現之后,常常伴隨著通脹現象。在紙幣時代,如果發鈔規模超出一定標準的“錨”或參照點,就會導致出現兩種結果,要么是泡沫經濟繁榮,要么是通脹。薩繆爾森在其經典著作《經濟學》中指出,通脹的本質特征為連續性的全面的物價水平上漲。費里德曼堅持認為高通貨膨脹率就是因為政府印鈔太多,而且認為印鈔太多是唯一的原因。費里德曼這種通貨膨脹的貨幣觀已深入人心,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在應對通脹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就是貨幣政策,甚至有時是唯一的政策措施。通貨膨脹肯定與貨幣超發密切相關,但超發貨幣為什么會引發通脹,費里德曼并沒有說清楚。而且,費里德曼還指出,貨幣超發短期不一定會引起通脹,長期會引發通脹。這個觀點難以解釋這個事實,即自2008年爆發次貸危機以來,歐美等西方發達國家大規模發行鈔票,直到2021年下半年之前這長達13年的時間里,歐美等西方國家并沒有出現通脹,更沒有出現嚴重的通脹,期間有的國家甚至一度出現通貨緊縮。所以,通貨膨脹不僅僅是一種貨幣現象,而且它與貨幣流向、國家產業政策、國家經濟發展模式、社會商品和服務供求均衡狀況等密切相關。從本質看,通貨膨脹是一種市場“極化”引起的“結構”性失衡問題,是一種與資金配置、資產配置方向密切相關的經濟現象。

  其次,應弄清楚歐美這次通脹嚴重程度如何。傳統經濟理論將通脹分為四類,第一類為溫和的通脹,通脹率在3%左右,這類通脹不僅對經濟無害,甚至對經濟有利,因為適度的通脹有利于經濟增長;第二類為加速的通脹,通脹率達兩位數或較低的三位數,居民搶購房地產而資本市場崩潰;第三類為惡性通脹,通脹率超過了較高的三位數,金融體系乃至經濟體系崩潰;第四類為隱蔽的通脹,政府采取行政手段實行價格管制和實物配給制,但實質通脹率卻很高。隨著時代的發展,特別是貨幣發行規模越來越大,衡量通脹率的基數也越來越大,按照傳統經濟理論對通脹的分類,已不合時宜,甚至對經濟決策產生重大誤導,比如當通脹率達到10%時,實際上通脹已經很嚴重了,但按照傳統經濟理論的分類,10%的通脹率歸為加速的通脹,并不算嚴重,這樣政府可能推行溫和的政策,進而錯過治理通脹的時機。可對傳統的通脹分類進行修正,將通脹分為三類,一是適度通脹,通脹率一般在3%左右,這與傳統分類相同;二是惡性通脹,通脹率超過8%;三是超級惡性通脹,通脹率超過三位數。20世紀70年代至80年代滯漲時期,歐美國家出現惡性通脹是不爭的事實,以1976年至1979年為例,歐美國家平均通脹率為8%至9%之間,所以,當一國通脹率超過8%可定性為惡性通脹。歐盟2022年5月通脹率超過8%;美國2022年6月通脹率為9.1%、7月為8.6%,英國5月通脹率為9.1%、7月達到11%,均創近40年新高;荷蘭通脹率2022年7月達到10.3%;法國通脹率5月為5.2%、6月為5.8%、7月為6.1%,均為1985年以來最高水平;德國7月通脹率近8%;西班牙7月通脹率為10.8%;葡萄牙7月通脹率為9.1%;希臘7月通脹率為11.6%。除歐美國家之外,還有一些發展中國家爆發惡性通脹甚至是超級惡性通脹,阿根廷2022年8月通脹率高達71%,土耳其6月通脹率為78.6%。

  最后,應弄清楚造成歐美這次惡性通脹的核心原因。傳統經濟理論將通脹成因分為兩類,貨幣因素以及非貨幣因素。貨幣因素是指貨幣供給過量同時利率過低造成通脹,貨幣主義理論基本持單一因素決定觀點,即貨幣因素是造成通脹的唯一因素。非貨幣因素主要與供求密切相關,主要包括需求引致因素、需求結構變動引致因素、生產率差異引致因素、成本引致因素、供求共推引致因素以及慣性因素等。需求引致的機理在于,當總需求大幅擴張,貨幣供給量同時相應大幅增加,會引起通脹,所以一般在經濟周期的高漲階段,容易出現通脹,但有時在衰退階段,也會出現通脹,即滯脹,但這種情況比較少見,目前歐美經濟已經存在滯脹的端倪和潛在風險,通脹難以治理,而滯脹更難對付。需求結構變動引致因素以及生產率差異引致因素都與產業結構以及其他“結構”因素密切相關。成本引致因素中的成本主要包括工資成本、利潤和進口成本,這種因素的機理在于,若出現工資與物價螺旋上升狀態,則會導致通脹,而壟斷企業通過抬價獲取額外利潤,也會引起通脹,此外,進口原材料以及能源價格上漲等導致本國發生通脹。供求共推引致的機理在于工資增加之后,既提高了生產成本又增加了需求。慣性因素是指通脹發生之后,由于慣性力的作用,即使所有引致通脹因素消失,也會繼續存在一段時期。

  弄清造成歐美這次惡性通脹的核心原因極為重要,否則就不能“對癥下藥”。傳統貨幣通脹理論并不能解釋此次通脹產生的核心原因,僅僅停留在貨幣超發解釋通脹更是片面的。這里提出國際“熱錢”資產配置轉向理論。

  一般觀點認為,造成此次通脹的原因主要包括多個方面,一是供給方面,由于疫情造成供應鏈危機,增加生產成本、運輸成本和消費成本;二是氣候以及地緣沖突等因素引起能源價格上漲,即突然發生的新一輪能源危機,因為從2020年的能源數據看,是不可能出現能源危機的,出乎所有人的意料,2021年下半年突發能源危機;三是逆全球化的抬頭導致貿易成本增加;四是次貸危機之后貨幣超發的“后遺癥”等等。無疑,上述幾個方面都是造成此輪通脹的原因,但并不是核心原因,核心原因在于國際熱錢投向突然發生根本性的轉變,由不影響通脹的樓市、股市、幣市等“突然”轉向大宗商品市場。這種“突然”既“突然”也不“突然”。稱其為“突然”,是指歐美國家根本沒有意識到國際熱錢投向會發生轉變,或者并沒有在意國際熱錢投向的轉變。稱其為“不突然”,是指歐美國家泡沫經濟經過長達十幾年的繁榮,累積的泡沫已經很大了,國際熱錢必然尋找新的資產配置方向。國際熱錢的威力是巨大的。次貸危機之后,貨幣超發滋生了空前規模的國際熱錢,它們大量涌入樓市、股市和幣市,比如2020年至2021年歐美國家房價普遍大漲,不少國家這兩年累計漲幅達到20%。樓市、股市、幣市價格暴漲,并不會直接引起通脹,因為其價格上漲不計入CPI。當歐美樓市、股市累計的泡沫巨大時,規模巨大的國際熱錢突然于2021年下半年涌入大宗商品市場,導致大宗商品價格突然暴漲,引起生產成本和生活成本大增,進而引發惡性通脹。2022年7月美國二手房簽約量是自2022年以來第六次下降,其原因為高房價和抵押貸款利率上升,國際熱錢從樓市中逐步撤出。2022年上半年歐美股市大跌,也說明國際熱錢從股市中撤出。

  (作者系經濟學者)

  在本專欄版發表的言論,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證券時報立場。

炒股開戶享福利,入金抽188元紅包,100%中獎!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李桐

人氣榜
跟牛人買牛股 入群討論
今日熱度
問股榜
立即問股
今日診股
產品入口: 新浪財經APP-股票-免費問股
產品入口: 新浪財經APP-股票-免費問股
產品入口: 新浪財經APP-股票-免費問股

APP專享直播

1/10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 09-26 海能技術 430476 10.88
  • 09-23 可川科技 603052 34.68
  • 09-23 圣暉集成 603163 27.25
  • 09-23 畢得醫藥 688073 88
  • 09-23 華嶺股份 430139 13.5
  • 產品入口: 新浪財經APP-股票-免費問股
    新浪首頁 語音播報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