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裝新浪財經客戶端第一時間接收最全面的市場資訊→【下載地址】
作者:木木
鮑威爾嚴厲加息的舉措,對美國外市場的巨大消極影響已經顯現。
當地時間9月21日,美聯儲宣布加息75個基點,雖然與此前市場主流預期吻合,但美股三大股指仍“破預期”地大幅收跌。市場人士對此的解讀是,因為鮑威爾在新聞發布會上的表態過于“嚴厲”——年底前還將加息100至125個基點——的緣故。
“嚴厲”,顯然是一個相對概念。年底前再加息超過100個基點、使利率水平升至4%以上,相較于逾四十年未見的嚴重且有點兒頑固的通脹而言,或許也算不得太過“嚴厲”;如果一通操作之后,通脹態勢仍不能明顯緩解,目下的所謂“嚴厲”措施,或許約略理解為“刀子嘴豆腐心”式的管束也未嘗不可。
不過,相較于此前的鮑威爾,現在的鮑威爾肯定已經“嚴厲”多了。如果大家記性還不錯,去年的時候,面對日益嚴峻、已經遠超預期的通脹形勢,鮑威爾的態度卻一直溫和得很,“暫時性通脹”的個性化“標簽兒”,現在回過頭來看,把其定性為一種對通脹的委婉“激勵”,大約也問題不大。直到今年6月份的時候,鮑威爾面對通脹的態度才給人一些認真的感覺,但評論通脹形勢以及美聯儲的職責時,口氣仍溫柔得很——比如“我們真的需要恢復物價穩定……”,比如“我們認為衰退并非不可避免……”
與那些日子相比,鮑威爾現在對通脹的態度無疑嚴厲多了。有多嚴厲呢?不單口氣變得很嚴厲,話里話外傳達的意思也嚴厲得多。比如,他表示,為了將通脹率拉回2%的水平并穩定住,將致力于提高利率并將利率保持在高位,“堅持下去,直到工作完成”。比如,他表示,更高的利率、緩慢的經濟增長、走軟的勞動力市場等顯然都對公眾不利,但這些都比不上價格水平遲遲難以穩定(對公眾)造成的痛苦。比如,鮑威爾主導下的美聯儲,對今年以及明后年的GDP增速、失業率給出了更悲觀的預期……
鮑威爾態度的轉變,是“身在其中者”的一種自然反應。這種反應,對旁觀者、對市場中人更好地理解美國通脹形勢顯然有很大幫助。站在階段性總結經驗教訓的角度看,鮑威爾對美國通脹的自然反應,肯定是慢了好幾拍,這造成的直接問題是,通脹治理的難度大大增加,美國經濟社會為之付出的代價也大大增加;同時,對美國之外世界的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也造成了嚴重困擾,而這又會反過來消極作用于美國問題的解決。
目前,市場人士和美聯儲較為一致的看法是,通脹形勢穩定下來并實現向預定目標的回歸,應該是明年下半年乃至后年初的事情。總體而言,這樣的預期肯定算得上相當樂觀了,形勢演進果真若此,當然皆大歡喜。但是,結合目前世界形勢、市場環境綜合考量,要實現這樣的目標,難度極大。一個阻止世界經濟和社會逐步恢復并重歸發展正軌的重要消極因素是,曾經一度形成并趨向完善的世界統一的大市場,正面臨越來越大的“否定力量”,以鄰為壑的做派正日益成為一些人的本能選擇。這種選擇,顯然沒有出路,因為四十多年前的“沃爾克時代”的相關實踐,已經對此給出過回答。如果不能跳出歷史的窠臼,重歸正確路徑,鮑威爾的嚴厲態度和手段,恐怕就有相當大的機會,載入美國通脹治理的史冊。
鮑威爾嚴厲加息的舉措,對美國外市場的巨大消極影響已經顯現,造成的危害日益加深,一切仿佛都在“計劃”中“按部就班”地往前走。站在鮑威爾的角度看,這當然是再正常不過的“副產品”——既然美國人都要忍受加息造成的巨大“痛苦”,那么,美國之外者隨之“痛苦”一下,又有什么可抱怨的呢?他這么想,當然很可以理解。不過,如果站在“美國外”的角度看待此事,感受恐怕就會有所不同,畢竟,類似的事情一而再、再而三地發生,哪怕是再沒記性的人,總歸也會長些教訓——于是,“后通脹時代”的走向,或許就會有所變化。也是,不發生點兒變化,無論在道理上還是人情世故上,似乎都有點兒說不通。
(作者系證券時報記者)
在本專欄版發表的言論,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證券時報立場。
責任編輯:李桐
投顧排行榜
收起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