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全球財說
作者:林洛栩
出品:全球財說
2020年,曠視科技的港股IPO進程更進一步。
“黑名單”未阻IPO進程 或已過聆訊
1月6日,據路透社報道,港交所已經批準了曠視科技的IPO申請。
1月7日晚間,騰訊《一線》報道稱曠視科技已經通過港交所的聆訊,并計劃農歷春節后第一周開始招股,募資額5億美金。
早在2019年8月25日,曠視科技在香港聯合證券交易所披露招股說明書,公司擬采用同股不同權架構上市,聯席保薦人為高盛、摩根大通、花旗。
此后10月8日,曠視科技被列入美國商務部“黑名單”,導致估值面臨不確定性。曠視科技也曾討論是繼續推進在港上市計劃,還是推遲IPO。
同年11月,曠視科技首次聆訊并未獲得通過,據媒體稱上市委員會要求其解釋關于進入美國“黑名單”對于投資者的風險等問題,進而補充相關材料。
對于曠視科技對于上市委員會所提問題,是如何回答,現在還未有詳細信息披露。
但在接下來的投資者路演中,曠視科技如何說服投資者敢于承擔風險,才是重中之重,畢竟美國“黑名單”尚未移除。
曠視科技主要以自研視覺感知算法引擎為核心,打造在各個商業領域的AIoT操作系統,構建具備連接百億物聯網設備能力的生態系統。
2012年,曠視科技推出第一代產品“Face++”,目前拓展到深度學習領域和AI技術領域,主要以2015年推出的“Face ID”按調用量計費的方式向客戶收費。
緣何半年虧52億 商業化落地難
曠視科技的招股書財務數據截至2019年6月30日,聆訊過后曠視科技將更新最新財務數據。
此前財務數據顯示,2016年-2018年,曠視科技營業收入分別為6780萬元、3.13億元、14.27億元;同期虧損3.42億元、7.59億元、33.52億元。
而2019年上半年,曠視科技營業收入為9.49億元,同期虧損更是高達52億元。
曠視科技表示,這主要是由于優先股的公允價值變動及持續的研發投資造成。由于財務準則帶來的報表損益,不是真實的業務情況。
剔除此類非經營原因,曠視科技2018年的經調整凈利潤為3220萬元,2019年上半年經調整凈利潤為3270萬元。
同時,招股書顯示,城市物聯網解決方案在曠視科技的收入中占比最大。
2017年、2018年及2019年上半年,該收入為1.68億元、10.57億元、6.95億元,分別占同期總收入的53.6%、74.1%、73.2%。
以2019年上半年計,城市物聯網解決方案毛利率為59%。
客戶包括金融科技公司、銀行、智能手機公司、第三方系統集成商、政府機構、物業管理者、物流公司等。
換言之,政府機構仍是曠視的主要買單者。
值得注意的是,曠視科技2018年確認政府補貼為9200萬元。
曠視科技招股書顯示,以2018年收入計算,曠視科技是中國最大的云端人臉識別身份驗證解決方案供應商,占市場份額超60%。
但亦提到AI企業存在的困境,包括落地、客戶、研發等方面,市場對于AI以何種模式進行大規模商業運營也抱有遲疑態度。
“曠視始終認為,只有商業應用的成功,才能為技術創新提供充足的后備動力。”印奇曾在內部信中提到。
股權稀釋估值偏高 市場能否買賬?
不容否認的是,曠視科技、商湯科技等中國AI公司的估值即便在全球,亦少有企業能夠企及。
落地前景尚存多層面阻礙,AI企業渴求更多資金支持,投資機構亦會有獲利退出的想法。
數據顯示,2019年人工智能資本市場趨冷。
與2018年相比,2019年中國人工智能企業的融資金額由1484.53億元下降至967.27億元,下降幅度達到34.8%,融資數量也由737次下降至431次,下降幅度達4成。
曠視科技成立8年,先后融資逾12.3億美元,D輪融資后,曠視科技此前估值已達40億美元:
· 2012年8月,天使輪,由聯想之星和聯想創投參與,融資數百萬元;
· 2013年7月,A輪,由創新工場參與,融資數百萬美元;
· 2015年1月,B輪,由創新工場、啟明創投參與,4700萬美元;
· 2017年10月,C輪,由中國國有資本風險投資基金、螞蟻金服、富士康集團聯合領投,中俄戰略投資基金、陽光保險集團、SK集團等參投,融資4.6億美元;
· 2019年5月,D輪,由中銀集團投資有限公司 (BOCGI)、阿布扎比投資局 (ADIA) 旗下全資子公司、麥格理集團以及工銀資管(全球)有限公司參與,融資7.5億美元。
由于此前幾次融資,曠視科技創始人股權被高度稀釋,與阿里系更是深度捆綁在一起。
從股權架構來看,曠視科技三位創始人共計持有16.83%股份,其中印奇持股比例為8.21%。
阿里巴巴通過淘寶中國間接合共持有曠視科技已發行股份的14.33%;螞蟻金服通過全資子公司API間接持有已發行股份的15.1%。
據此計算,阿里系在曠視科技的股權占比已達到29.43%。
2019年上半年,曠視科技的研發費用占比達49%,雖仍處高位,但較2018年的76.7%下降明顯。
為何未選擇科創板,曠視科技未能給出答案。同為“AI四小龍”從事人臉識別的云從科技,已傳出2020年上半年擬登陸科創板的消息。
如何在競爭中脫穎而出、明確造血路徑、維持變現能力,均是曠視科技需要面對的實際問題。
當然,首先需要面對的便是港交所投資者對于曠視科技的認可度,在市場估值過高、風險不確定且盈利能力不明的情況下是否會面臨破發,都尚未可知。
畢竟,就像曠視科技招股書中“解決方案”出現頻率遠高于“人工智能”,市場所認定的是實打實價值,空談不值錢。
免責聲明:自媒體綜合提供的內容均源自自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并獲許可。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場。若內容涉及投資建議,僅供參考勿作為投資依據。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責任編輯:陳悠然 SF104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