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金鈺(維權)存貨密碼:前五大供應商主要為自然人及疑似皮包公司
來源:財報研究院
(透鏡公司研究供圖/小伶)
大量的媒體都在質疑東方金鈺的百億存貨是假的,指出該公司可能存貨造假,但問題是:如果這百億存貨果真為假,東方金鈺真的只是為了一紙好看的財務報表嗎?恐怕沒那么簡單。
透鏡公司研究連續分析東方金鈺近年的財務報表后懷疑,存貨或是該公司實控人趙氏家族用來淘空上市公司的工具,其賬面存貨余額可能并不代表著東方金鈺賬面上真有這么多資產,相反它可能代表著該公司到底有多少資產被實控人通過采購存貨的形式掏空或轉移!
理由?
2017年,東方金鈺在整體銷售毛利潤率大幅下滑,存貨跌價風險高懸的情況下,卻一直在不停地瘋惡補存貨,甚至冒著資金鏈崩斷的風險亦在所不惜,其動機實在令人費解;
更令人費解的是,在東方金鈺惡補存貨過程中,趙氏家族正處于資金鏈崩潰、急需外部救援的前夜,且該公司的翡翠原石前五大供應商名單中驚現李干退和吳海龍兩名自然人,剩下的三家中還有兩家是新近成立的注冊資本不高、且沒有任何社保繳費記錄的疑似皮包公司……
真假存貨的邏輯證據
最近幾天,關于東方金鈺的存貨質疑一直不斷,大家質疑的核心點在于:如果東方金鈺賬上的96億元存貨(其中91億為可直接用于銷售的翡翠商品成品,5億為翡翠原石)是真的,該公司為何不能變現這些存貨以償還區區20億元左右的各類違約信用借款?
市場上比較集中的質疑邏輯依據在于:如果按照2017年的庫存周轉速度,96億元的存貨,應該足夠東方金鈺持續銷售將近一年之用,其任意一個季度的銷售回款即差不多能覆蓋其當前所有的違約借款;即便銷售不及預期形成了部分償債缺口,東方金鈺的存貨也可以用于質押借款以應付周轉不足,因此理論上東方金鈺應該不大可能出現如此大規模的信用違約,但問題是該公司確實違約了。
透鏡公司研究關于此案的主要質疑在于:即便完全不考慮5億的翡翠原石,如果東方金鈺的翡翠商品成品真值91億的話,為何其2018年第二、三季度營收會出現斷崖式的下滑?
2018年第一季度,東方金鈺營收17.14億元,2017年同期為22.07億元,同比降22.36%;
2018年第二季度,東方金鈺營收5.17億元,2017年同期為18.62億元,同比降72.23%;
2018年第三季度,東方金鈺營收2.29億元,2017年同期為28.54億元,同比降91.98%;
東方金鈺的這種營收斷崖式下滑,是受國內翡翠整體消費市場環境影響?還是公司無貨可賣?或是其庫存商品標價虛高根本賣不出去?
?。|方金鈺實控人趙寧/網絡圖)
透鏡公司研究認為,以上三種可能,第一種可以有,但應該不是主要原因,盡管目前國內并無翡翠消費領域的權威統計數據出爐,但如果要說2018年國內翡翠消費需求較2017年斷崖式下降七成甚至九成以上,這恐怕也不符合多數人的直觀感受;而后面的兩種原因,無論是哪一種,似乎又都指向了東方金鈺的存貨數據水分問題……
“作死式”的瘋狂惡補存貨
關于東方金鈺存貨問題,除了真假質疑之外,透鏡公司研究的另一個不解之處在于:東方金鈺2017年寧可冒著資金鏈崩斷和巨額存貨跌價準備計提的風險,也要瘋狂惡補存貨,其商業合理性在哪?
2016年之前,東方金鈺的存貨水平一直保持相對溫和的增長,2012年至2016年間,其存貨規模一直保持在41億元至69億元之間,其四年間平均復合增長率保持在14%左右;但到了2017年,東方金鈺突然開始瘋狂惡補存貨,其存貨規模從2016年底的69.15億元大幅擴張至2017年底時的96.54億元,一年之內其存貨余額凈增了27.39億元,暴漲近40%。
那么2017年,東方金鈺到底一共置辦了多少“存貨”呢?
2017年,東方金鈺銷售收入為91.77億元,其綜合毛利潤率大約為10%,同時其2017年存貨余額又凈增了27.39億元,透鏡公司研究依據上述三項數據大致推斷,該公司2017年全年累計置辦的新存貨規模,應該超過100億元。
瘋狂惡補存貨,讓東方金鈺的資金鏈承受了巨大的壓力,其2017年的經營凈現金流出現了17.81億元的巨額凈流出——此時的東方金鈺,已經開始充分顯露出了債務危機的苗頭:截至2017年底,東方金鈺剔除存貨后的速動資產規模已經只剩12.29億元,其中現金儲備只有8801萬元,但東方金鈺當時的流動負債規模卻已經高達53.48億元,其速動比率只有危險的22.60%,該公司當時賬上的現金儲備甚至都可能不足以償付上述流動負債的利息。
從上述數據不難看出,東方金鈺如今的信用違約,跟2017年大幅惡補存貨的行為存在直接關系,該公司只要將百億新進存貨稍微砍掉大約20%,就可能足以應付該公司截至目前的所有違約債務。
慘遭實際人淘空的嫌疑
透鏡公司研究注意到,東方金鈺一路惡補存貨故事發生的時間點,恰恰正處于該公司實控人趙氏家族資金鏈枯竭,信用即將崩塌的前夜,這兩起事件之間,是否存在某種不可見光的關聯?
實際上,如果以東方金鈺2016年65.92億元的全年銷售收入作為2017年存貨策略依據的話,那么該公司理論上2017年不應該再繼續大幅擴充其存貨規模,因為其2016年底69.14億元的存貨,已經夠該公司未來一年左右的預期銷售之用。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后來的事實證明,東方金鈺2017年的銷售大幅超出了預期,當年其銷售收入較2016年增長了40%,這似乎為管理層惡補存貨提供了重要的合理支撐,但在透鏡公司研究看來,在銷售遠超預期的情況下,大幅增加存貨儲備,這原本無可厚非,但如此決策的一個基本前提條件是:必須確保公司資金鏈的安全——后來的信用違約事實證明,東方金鈺似乎完全沒有考慮到這一點。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東方金鈺惡補存貨的2017年,其銷售收入雖然在大幅增長,但其毛利潤率卻在整體大幅度下滑,其2017年的整體銷售毛利潤率只有10.49%,較2016年17.43%的毛利潤水平大幅下滑了近7個百分點——在毛利潤率下滑如此之快、存貨跌價風險如此之高、資金鏈風險如此之大的背景下,東方金鈺仍然不顧一切的瘋狂惡補存貨,以維持超高的存貨水平,其動機不得不讓人懷疑。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讓東方金鈺如此“作死式”的瘋狂惡補存貨呢?
透鏡公司注意到,就在東方金鈺逆著商業邏輯斥百億巨資瘋狂惡補存貨的同時,該公司實際控制人趙氏家族正處于資金鏈崩潰,急需外部資金救架的前夜。
公開資料顯示,自去年早些時候開始,市場上就一直存在昔日云南首富趙氏家族資金鏈緊張并淪為“老賴”的傳聞。
趙氏家族目前的核心人物為接班趙興龍的80后趙寧,透鏡公司研究通過最高人民法院旗下的中國執行網搜索“趙寧”,同時區域選擇為“云南”,可顯示與姓名“趙寧”直接相關的5條失信被執行信息,其中最早的一條為2015年,其余的四條分別為2018年1月至11月間。
盡管目前尚無公開證據表明趙家借商品和原材料采購的方式掏空或轉移東方金鈺上市公司資金以救自身之急,但東方金鈺百億采購資金流出與趙氏家族資金鏈斷飲急需外部援兵之間的時間點巧合,以及東方金鈺“作死式”惡補存貨的商業邏輯瑕疵,難免不讓外人對此浮想聯翩。
藏在供應商名單中的秘密
東方金鈺的百億采購到底流向了哪里?這個問題或許是解開很多人疑惑的關鍵信息點。
根據東方金鈺年報披露,該公司2017年面向其前五大供應商采購總金額高達68.67億元,占其年度總采購總額的62.38%——如果按這一數據倒推,東方金鈺2017年全年采購額大約為101億元,正好與我們前文推測的“2017年置辦新存貨超過100億元“的數值吻合。
東方金鈺的前五名供應商到底是誰呢?
最近幾年的年報中,東方金鈺一直將其供應商信息當作商業機密,在年報中百般隱藏拒絕披露,直到該公司2017年年報畸高的存貨數據引起了上交所的關注,上交所明確要求其披露供應商數據,東方金鈺才極不情愿、半遮半掩地披露了部分“敏感信息”。
透鏡公司研究發現,盡管在上交所的追問下,東方金鈺才勉強披露了其翡翠原石采購的主要供應商,且其2017年翡翠原石采購金額只有25.94億元,大約只占該公司全年采購總額的四分之一,但即便是這樣一份只能看出“冰山一角”的供應商名單,其中仍然藏著不少的“秘密”。
東方金鈺2017年向其翡翠原石前五大供應商采購金額合計超過9.9億元,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東方金鈺的前五大翡翠原石供應商中,除了排名第二的上海大師玉雕有限公司在業界有一定知名度外,其余的四個席位中有兩個是自然人,另外兩個則疑似是查不到底細的皮包公司。
自然人李干退和吳海龍分另為東方金鈺2017年度第一大和第三大翡翠原石供應商,這兩人當年一共拿到了東方金鈺4.21億元的巨額采購訂單——東方金鈺并未交待這兩名自然人的詳細背景,及其向自然人大額采購重要原材料的原因,且上述二人的相關納稅情況目前也不得而知;
騰沖疊翠丹霞珠寶有限公司和瑞麗市尚伊珠寶有限公司分別為東方金鈺2017年度第四大和第五大翡翠原石供應商,雙方發生年度采購金額合計高達3.55億元。
不過,奇怪的是,天眼查和企信寶數據雙雙顯示,騰沖疊翠丹霞的注冊資本只有100萬元,為自然人許丹100%全資持股,該公司注冊于2013年7月9日;同時,2017年,即東方金鈺巨額采購大單砸向這家公司的當年,騰沖疊翠丹霞居然沒有為任何人繳納社保的記錄,疑似為一家皮包公司,其當年的納稅記錄更是未知;
另一家供應商瑞麗市尚伊珠寶的可疑之處則在于,該公司是注冊于2017年3月15日的新公司,注冊當年即成功進入東方金鈺的前五大供應商名單,此舉頗為蹊蹺;而且自然人晉海為尚伊珠寶的唯一股東,該公司注冊資本雖然達到了1000萬元,但采購大單交易發生的2017年尚伊珠寶亦無任何社保繳費記錄,同樣疑似為皮包公司,其納稅記錄也同樣未知。
透鏡公司研究需要再次強調的是,上述供應商名單只是東方金鈺的翡翠原石供應商,而翡翠原石采購只占東方金鈺2017年全年采購額的大約四分之一,其更大的全年綜合供應商到底是誰,目前仍然被東方金鈺當作商業機密隱瞞。
免責聲明:自媒體綜合提供的內容均源自自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并獲許可。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場。若內容涉及投資建議,僅供參考勿作為投資依據。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責任編輯:張恒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