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7年中國光伏產業萌芽待發,到如今一騎絕塵,經歷過擴張、出海、受困、敗退的中國光伏產業已然站在世界的中心。如此蓬勃可期的產業前景引得各大企業摩拳擦掌,紛紛布局,想要在這碩大的市場上分得的一杯羹。
近日,著名紡織企業江蘇陽光發布公告,稱公司將在內蒙古包頭九原工業園區投資200億元用以發展光伏產業。不過,這并不是江蘇陽光第一次涉足光伏產業,相反,江蘇陽光在十幾年前就已經接觸光伏了,但是大多都是鎩羽而歸。鑒于江蘇陽光在光伏投資上的“前科”,對于此次投資,市場和監管部門都格外關注。
為進一步了解此次投資的相關情況,鳳凰江蘇致電江蘇陽光。但對方似乎不愿意對自己的“大手筆”進行交流,不禁令人對此番投資前景,捏了一把汗。
大手筆跨界投資,實為炒作?
公司2021年1-12月實現營業收入19.92億元,同比增長1.02%,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15億元,同比增長622.50%,每股收益為0.0645元。截至5月7日收盤,該公司總市值也僅有49.04億元。這就意味著,江蘇陽光計劃用4倍市值的巨額資金投資光伏。江蘇陽光也坦言,投資額遠高于目前公司賬面資金水平,可能會對公司現金流造成壓力。
對此,江蘇陽光提示稱,協議涉及業務為公司新業務,相關投資項目尚未開展,相關項目尚未進行可行性論證。目前無人才儲備,公司將與有關多晶硅企業合作,構建技術管理人才隊伍,但有一個整合過程。項目后續推進和實施存在較大不確定性。
一個上市紡織企業,在無資金、無技術、無人員的情況下,如此高調地進軍光伏產業,實屬罕見。這也引起了監管部門的注意。就在其投資公告發出后,江蘇陽光便立馬收到了上交所的問詢函。上交所要求其就投資的可行性、投資風險、資金安排以及是否涉嫌股價炒作等方面進行答復。
針對“涉嫌炒作”一事,有分析人士認為,受不良經營狀況、高負債率等因素影響,江蘇陽光需要利好消息提振市場信心,此番大手筆跨界投資,應該是有出于提成業績、刺激股價的考量。
投資光伏,多次鎩羽而歸
近半年來,江蘇陽光在光伏領域的動作不斷,去年12月中旬,市場傳言江蘇陽光的控股股東陽光控股集團簽署光伏新能源全產業鏈項目;3月9日江蘇陽光又披露擬在內蒙古設立全資子公司,注冊資金20億元;如今不超出2個月,江蘇陽光再次拋出200億元的投資消息。如此“動真格”,難道江蘇陽光真的決心在光伏行業深耕了嗎?答案是不一定。
其實,此前江蘇陽光就曾多次進軍光伏。2004年被稱為世界光伏元年,此后,這個略顯新鮮的行業吸引了眾多想要大展拳腳的公司,這當中就包括江蘇陽光。2006年江蘇陽光計劃開發納米光熱伏電池項目,預計光電轉換效率可達35%,可實現年銷售收入30億元,但該項目在外界質疑聲中不了了之。同年5月,江蘇陽光出資2.34億元參與組建了寧夏陽光硅業有限公司。2008年前后憑借光伏概念,江蘇陽光股價被爆炒,總市值一度超過150億元,但好景不長,由于歐美的圍獵以及全球金融危機,多晶硅產能過剩,國內光伏產業進入寒冬,寧夏陽光連年虧損,并于2013年3月18日正式宣告破產。
就在寧夏陽光舉步維艱的同時,江蘇陽光實控人陸克平又通過收購,成為海潤光伏第一大股東,并推動其借殼上市。但受大環境以及資本運作的影響,海潤光伏經營狀況十分慘淡,最終資不抵債,于2019年7月黯然退市。
對于這兩家光伏公司的垮臺,實控人陸克平“功不可沒”:套現、違規交易、違規信批......這一系列暗箱操作可是割了不少韭菜。最終,因涉四環生物(維權)案,2020年5月,陸克平被證監會處以2734萬元的罰款并終身禁止入市。
債臺高筑,公司貨幣資金不足
光伏產業作為集光學、電磁學、半導體、化工、機械制造為一體的高新產業,需要足夠的資金支撐。但是2021年江蘇陽光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僅為1.15億元,與200億相去甚遠。不過,雖然賺錢能力不強,但江蘇陽光確實個借錢小能手。2021年,公司資產負債率為50.99%,相比上年同期下降2.23個百分點,但整體仍高于行業均值。且江蘇陽光的借錢方式也很簡單粗暴,那就是“拆東墻補西墻”,用借新補舊的方式維持“體面”。
長此以往,這部分借債就會像達摩克利斯之劍,時刻懸在江蘇陽光的頭上。
另外,江蘇陽光集團持有上市公司12.69%的持股比例中,85.7%都處于質押狀態,陸克平之妻郁琴芬所持股權全部被質押,一致行動人孫寧玲的質押率也為100%,可見公司的財務狀況并不樂觀。未來面對巨額債務壓力,還要花費數百億元在自己多次飲恨的光伏行業上,到底是堅強意志在支撐,還是另有謀劃,仍有待觀望。
投顧排行榜
收起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