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批中成藥,「轉戰」院外

大批中成藥,「轉戰」院外
2023年03月14日 19:38 市場資訊

  來源:賽柏藍

  01

  處方藥排隊轉OTC

  中成藥占比較高

  3月13日,國家藥監局發布公告,又有兩個處方藥轉換為OTC,分別為柴黃口服液和阿膠膠囊。

  據賽柏藍不完全統計,2020年至今,已有73個品種由處方藥轉為OTC(含雙跨,下同),其中55個為中成藥,占總數的75%;其它18個為化藥(完整名單見文末附1)。

  從時間來看,2020年轉為OTC的藥品數量最多,達到40個;2021年有20個;2022年有10個;今年已有3個處方藥轉為OTC。

  除了上述已從處方藥轉為OTC的,還有一些藥品仍在排隊。

  國家藥審中心信息顯示,截至今日(3月14日),有4個藥品正處于轉非公示期,其中3個為中成藥,分別為眾生膠囊、明目滋腎片、銀黃含化滴丸,順利完成公示后預計將于近兩月內正式公告轉為OTC。

  一些藥品從處方藥轉為OTC后,打開第二增長曲線,晉升到“消費中藥”行列,如連花清瘟膠囊、蒲地藍口服液、藍岑口服液等知名品種,“院內雖好,院外更上一層樓”。

  具體來看,更多品種轉非的背后,是中成藥“進院難”。

  處方藥轉OTC,有業內人士稱,“很多中成藥開始將市場‘轉移’至院外”;也有人稱“轉為OTC后是不是主動放棄了醫保”。 

  針對此事,一藥企中成藥負責人向賽柏藍表示,“中成藥轉OTC主要為拓展零售市場,企業普遍有意愿,但很多品種數據不足以證明消費者可以自主藥療,需要數據支撐,過程投入不是每個企業愿意承擔的”。

  確實現在中成藥開始更多關注院外市場,一方面中成藥雖有較多宏觀面的利好政策,但實際落地方面,一些大三甲在DRG支付、集采KPI考核等維度下,卻在變相‘拒絕’中成藥入院;且全國醫保統一,各地醫保增補目錄的取消情況下,更多企業也開始主動將產品由處方藥轉向OTC。 

  至于“轉為OTC意味著放棄醫保”,上述企業人士解釋道,“那是對當年征求意見稿的曲解”。

  2020年國家醫保局發布《基本醫療保險用藥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時,確實提到“乙類OTC藥品”不予納入《藥品目錄》,但在正式文件發布后,“乙類OTC藥品不予納入”這一項已被刪除。同時,《辦法》也明確,原則上醫保目錄不再新增OTC藥品。

  針對哪些品類申請轉OTC較多的問題,上述企業人士進一步表示主要是“安全性更高,消費者自主選擇性比較強的藥品”,而腫瘤、免疫性疾病、精神病等治療藥品,一方面受醫生處方影響較大,轉非價值不大;另一方面此類藥品也不在《關于開展處方藥與非處方藥轉換評價工作的通知》(全文見文末附2)規定的申請范圍中。 

  圖:截自國家藥監局官網

  02

  “處轉非”背后

  中成藥進院門檻提高

  中成藥企業逐步開辟院外市場,尋找第二增長曲線的背后,表明第一生長曲線“院內市場”已增長較慢,且產生難點及行業內卷。

  醫院端,大三甲也在“委婉拒絕”中成藥入院。

  2021年9月6日,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發布《關于接收新藥資料申報的公告》,對大多品種敞開大門的同時,對中成藥提出申報要求,“中成藥只接收國藥準字號為Z的國家1類新藥、國家醫保談判品種以及省科技進步一等獎的品種”;2022年4月7日,四川天府新區人民醫院發布的《關于開展2022年度新藥遴選的通知》,要求“中成藥不予上會(基藥、國談藥品除外)”。

  上述企業中成藥負責人表示,“中成藥進院如果是基藥比較容易,相對化藥來說,中成藥難度略高;而國談中的中成藥大部分是新納入醫保,企業也會借著國談的名義形成一段時間的進院高峰期,相比以往醫保中的中成藥進院容易”。

  國談藥品入院,還要“看臨床價值,如果產品的適應癥本身沒有替代的產品,可能比較容易進院”揚州大學附屬醫院主任藥師黃富宏表示,像“中成藥,本身同類品種較多,可能落地困難點”。

  值得注意的是,國家醫保目錄內中成藥數量有所提升。數據顯示,2000年以來,醫保目錄內中成藥數量的占比逐年提升,2019年達到高峰49.4%(1370個),幾乎與西藥數(1339)持平。2019年后呈微降趨勢,2022年目錄內中成藥占比已由2019年的49.4%下降到了46.5%,3年下降了3個百分點。2022年醫保目錄內西藥1586個,中成藥1381個,合計2967個。

  越來越多中成藥被納入醫保支付,表明在支付端政策利好,但實際過程中,也更多造成中成藥入院壓力。

  有業內人士表示,DRG試點城市中部分醫院對中成藥存在‘偏見’,部分醫院對中成藥的停藥、限量有增無減,更有甚者直接將中成藥全部從住院藥房退至門診藥房。

  除此之外,目前全國各省已基本完成地方醫保增補藥品的清退工作,多個中成藥產品被踢出醫保,企業主動“謀劃”處方藥轉OTC的戰略“已打響”。

  03

  放棄“院內”

  擁抱院外第二增長曲線?

  面對入院難,中成藥企業雖不至于完全放棄院內,但面對越發內卷的醫院終端,院外市場卻更被看好。 

  米內網數據顯示,預計2029年,院外市場將以1.6萬億元的總量,打平甚至超過院內市場。目前來看,2021年在中國城市實體藥店終端,預計銷售額超過1億元的OTC產品有140個(不含雙跨、涉及雙跨規格的產品暫不列入統計范圍),其中中成藥占79個,化學藥占61個。 

  華泰研究報告顯示,處方中藥的政策面近年存在反轉趨勢,處方中藥的消費終端主要在醫院,近年來受到醫院總額控制、中藥注射劑基層限用、醫保報銷限制、獨家品種國談等影響,醫院市場持續下滑。

  對于多個中成藥企業來說,“處轉非”甚至變成“雙跨”產品,不僅有零售市場的“誘惑”,更有打造大品種的夙愿。據悉,有中成藥企業向中藥CRO企業咨詢,“如何仿個連花清瘟”。

  2021年,投資人詢問“以嶺藥業上半年營業收入中,通過醫院渠道實現的比例大致多少”時,以嶺藥業董秘回復稱,“連花清瘟為一品雙跨品種(處方藥/OTC),2021年上半年在零售終端銷量高于醫療終端”,但其生產的處方藥“心腦血管系列品種(通心絡/參松養心/芪藶強心),在醫院終端的銷售量高于零售終端”。

  不可否認,中成藥由處方藥轉為OTC后,或轉化為“雙跨”后,被打造為“消費中藥”,打開了第二成長曲線。 

  “企業都有意愿從處方藥轉OTC”,除了目前已經轉非,或轉為“雙跨”的產品,還有企業在排隊——趨勢背后,也是“藥企院內難”的標志。

  附1:2020年至2023年3月處方藥轉OTC(含雙跨)情況

  附2:關于開展處方藥與非處方藥轉換評價工作的通知

 

炒股開戶享福利,送投顧服務60天體驗權,一對一指導服務!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常福強

VIP課程推薦

加載中...

APP專享直播

1/10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 03-17 蘇能股份 600925 6.18
  • 03-17 海通發展 603162 37.25
  • 03-17 未來電器 301386 --
  • 03-16 聯合水務 603291 5.86
  • 03-15 東和新材 839792 8.68
  • 產品入口: 新浪財經APP-股票-免費問股
    新浪首頁 語音播報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