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企業為何擬相繼赴港上市? 4問中概股“回港潮” 來源:新京報
盡管網易、攜程等公司均對此不予置評,但在外界眼中這股熱潮難擋。
阿里巴巴之后,回歸港股淘金的隊伍在各種傳言中不斷壯大。而盡管網易、攜程等公司均對此不予置評,但在外界眼中這股熱潮難擋。
有預測稱,在美股上市已經5年的阿里巴巴轉戰中國香港上市,受此影響,今年開始會有中概股開啟赴港上市。至于中概股企業為何對回港二次上市表現出濃厚興趣,專家認為,美國科技行業一直比較發達,此前也有很多中概股赴美上市融資。不過,這幾年已經有一批來自內地的科技企業在香港上市,當地存在一批了解它們的投資者。在香港二次上市,如果日后能夠進入到滬深港通的通道,對于吸引內地資金投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此外,互聯網大廠多地上市不僅可以擴寬公司的融資渠道,還可以對沖部分宏觀風險。
中概股企業為何愿意回港上市?
林子俊:一方面,雖然美國貨幣政策依然寬松,同時美股不斷創新高,短時間內崩盤的可能性并不大。但美股的估值有越來越多的信號顯示已經“不便宜”,加上特朗普政府對華政策經常變化,積谷防饑的驅動下,企業多開拓一條融資渠道并不是壞事。更重要的是,谷歌和Facebook近年在美國因為隱私問題被司法機構以及民眾所抵觸,香港上市也是一個雙保險的安排。
另一方面,香港作為內地對外開放的一個最重要窗口,香港股票市場目前還是具有相當重要的價值和戰略定位,短時間內被其他內地城市或澳門超越的可能性非常小。同時香港也是全球新股融資最大的市場之一,能滿足大企業的融資需求。
此外,在香港二次上市,如果日后能夠進入到滬深港通的通道,對于吸引內地資金投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相對于直接回歸A股上市,香港作為第二市場上市有先例,有近例,成本低,操作簡單,公司法律結構和會計準則調整減少。
岑賽銦:好的公司無論在哪個資本市場都能混得好,基本面夠硬,就不怕市場不認可。更何況互聯網大廠們想去的還是香港交易所。多地上市不僅可以擴寬公司的融資渠道,還可以對沖部分宏觀風險。港交所作為我國最開放的資本市場,中概股想要在此二次上市,也是意料中事。
陳凱豐:中概股企業對香港二次上市產生興趣的原因有很多。一部分是因為一些中概股股價比較低迷,投資人對它們的業務不熟悉,流動性比較少。這些中概股如果在香港上市,就可以獲得額外的流動性。畢竟香港離內地比較近,投資者對中國經濟更加了解,對投資這些企業也更有興趣,企業可以擴展股東面向,這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前幾年大量的中概股在美國上市,有一部分業績確實不佳,在美國比較難堅持下去,轉板到香港也是一種出路。
在這個時間點,大家看到阿里巴巴的二次上市做得很不錯,就會帶動其他的中概股來趕這個潮流。而過去一年,中美貿易談判對于很多中概股有一定的影響。
岑智勇:阿里巴巴從美股來到香港二次上市確實起到了一個很強的示范作用。因為在美國上市的中概股不一定每一家都有很好的成交量。美國的科技行業一直比較發達,此前也有很多中概股赴美上市融資。不過,這幾年已經有一批來自內地的科技企業在香港上市,香港也存在一批了解他們的投資者。
像小米、美團這樣的同股不同權企業,在香港上市后半年就納入了港股通。納入港股通之后,內地投資人就有了正式渠道來投資這些企業,而這些內地投資人對它們的品牌和業務是非常熟悉的。如果要這些投資人把手里的人民幣換成美元,前往美股進行投資,其實是比較困難的。
二次上市將對公司帶來哪些挑戰?
林子俊:一個是合規的挑戰,尤其是監管機構越來越嚴格;一個是投資者關系維護的挑戰,因為美國和香港的投資者屬性(尤其是假如日后進入滬深港通)有很大差別。
雖然阿里巴巴選擇香港作為第二市場上市表現非常不錯,成交量和股價升幅都證明了投資者對于企業的認可。但不可逃避的問題是,如果企業本身不行或并不受投資者青睞,那么就會面臨流動性很差的問題。與此同時,企業也會受到美國和香港監管機構的審查,所以在企業行動尤其是合規上,會面臨更大的挑戰。退一步講,選擇回歸A股還是選擇香港作為第二市場,其實都是一個戰略決定,如果企業最終還是想回歸A股,那么多了一重香港上市的架構,日后退出的成本也會更大。
岑賽銦:兩地上市意味著上市公司不僅僅要遵守美國證監會的法律法規,也要達到香港證監會的要求。但是證監會的要求即便在細節上有所差異,其本質都是為了更好地平衡上市公司和投資者之間的關系。只要抓住本質,做好信息披露,行為合法合規,無論在哪里,都能應對自如。
作為知名互聯網公司,百度如果選擇去香港二次上市,成功的話可以從市場上募集到一大筆資金用于公司未來發展,也擴寬了公司未來的融資渠道,可以實現多市場融資。另一方面,回港股上市會吸引市場資金關注公司,如果公司此時正好被低估,那么受到市場強烈關注的情況下,有利于公司估值的修復。
陳凱豐:首先就是貨幣的問題。美國和香港是以兩種不同的貨幣——美元和港元進行交易,在交易的過程中對于企業的管理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其次,在兩地上市交易,法律的成本、上市的成本都是挺大的。
岑智勇:兩地上市,成本一定是比較高的。從最低限度來說,在美國和香港分別上市,都要支付相應的上市費用和專業服務費用,這對于上市公司來說都是一筆開支。同時,隨著來香港上市或者二次上市的科技企業越來越多,但是投資者的資金是有限的,所以企業之間的競爭也會更加激烈。如果大家都把錢投到阿里巴巴這樣的熱門企業上,那么能夠投到其他中概股的資金也會相應減少。
內地和香港投資者會有什么新機遇?
林子俊:一方面,一些基金經理因為時差關系并不一定會投資這類中概股或占有的比重不大。選擇香港上市,基本能覆蓋亞洲大部分城市和國家的投資時間周期,換言之提供了參與這類型股票的機遇和可操作性。
對于內地投資者而言,資金進出香港遠比去美國簡單,開戶和交易成本都能夠大幅度降低,假如開放港股通,可以直接解決資金出入境的問題,參與到和內地百姓生活相關企業的投資。與此同時,像阿里巴巴、京東、攜程這類型企業,除了正股之外,其衍生產品也非常豐富,因此可以給港交所帶來衍生品市場的交投,對于專業機構而言,也能夠找到各種合適的對沖策略工具。
不過,投資者應該注意的是,香港市場是機構主導市場,單純的炒作風險非常大,可以多參考專業機構的持倉和估值分析。
陳凱豐:內地的投資人如果在香港有賬戶,就可以參與港股的投資。如果未來這些企業能夠加入滬深港通,內地的人民幣投資者還可以通過滬深港通的形式來參與。這樣對于投資者來說肯定會比較方便。
另外,企業可以分紅、分股息、回購股票,做一些對投資者比較友好的舉措。不過歸根結底,把業績做好才是最核心的問題。
岑智勇:中概股企業來香港二次上市,對投資者來說是有了更多的選擇。我相信阿里巴巴上市半年后,也會有機會納入港股通,這樣內地的投資者也有了正式的渠道能夠投資這些來自內地的科技企業。
香港會成為新經濟企業上市主要地?
林子俊:我認為有可能,隨著越來越多的亞洲尤其是香港投資者對內地新經濟企業有所認識,香港市場的流動性會越來越好。但選擇香港還是看選擇美國,回歸本質還是哪邊更便宜,哪邊更容易募集到錢,哪邊更容易,尤其是監管政策方面的限制。隨著港交所開放同股不同權以及非盈利上市,政策趨勢是放寬的,配合上如果能開放港股通渠道,我相信日后選擇香港上市的吸引力會越來越大。
陳凱豐:港股能不能成為內地新經濟企業上市的主要目的地,這個目前還不清楚,還要等下一步再看。畢竟香港市場目前在流動性上還有一定的局限性,有很多股票的交易量很少。
港股目前的結構還不是很合理,金融企業占比過高。過去這幾年港股整體業績表現不太好,指數表現既不如A股,也不如美股,跟這個問題有很大關系。多引進一些新的科技股,對于港股來說是個非常好的事情,否則港股可能會慢慢地落在后面,甚至越落越遠。目前香港市場確實很需要這些新興的企業來注入一些活力。
新京報記者 許諾 梁辰 陸一夫 編輯 王進雨 校對 劉越
責任編輯:張海營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