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葉麥穗 廣州報道 臨近年末,新一輪消費貸利率優惠活動如期而至。不過,此輪營銷活動更具理性,并未出現今年9月份個別金融機構消費貸利率降至“1字頭”的情況,而普遍為“2字頭”。同時,多家金融機構近期發表聲明,提醒客戶謹防不法貸款中介超低利率背后的陷阱。市場人士普遍共識,在促消費,以及當前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環境下,消費貸利率仍有下降空間。
大行多保持在3%之上
消費貸利率2024年“真香”,從3字頭降至2字頭甚至1字頭,可謂是異常火爆。今年消費貸“花式”促銷,各路機構通過新發產品、發放利率優惠券、納入“白名單”、拼團購等方式“多管齊下”調節利率水平,“ 價格戰”尤為激烈。
12月份多家銀行消費貸優惠活動上新。其中,有銀行消費貸最低利率可至2.78%。北京銀行京e貸最低年化利率(單利)為2.78%,最高額度100萬元,貸款期限最長3年,活動于2025年1月31日截止。目前該行最低利率較11月份有所下降。11月份,該行京e貸年化利率(單利)低至2.98%起,活動截止時間為11月30日。
浦發銀行“浦閃貸”也推出限時優惠,年化利率(單利)低至2.88%起。招商銀行北京分行閃電貸京城“惠”消費活動,年化利率(單利)低至2.88%起,活動于12月底截止。
杭州銀行一條個貸廣告顯示,疊加首貸券后,消費貸最低利率為2.88%,可貸金額最高20萬元。新客首次貸款還將獲得50元話費,達標后還有機會獲得最高100元話費。
除了“價格戰”之外,提升服務也是選項之一,12月18日,中國銀行在官網發布公告,從2025年1月12日起,將個人網上銀行“消費貸款”相關線上服務遷移至手機銀行,包括貸款申請、面談、簽約、提款、還款等。中國銀行提示稱,如客戶在個人網上銀行有相關在途業務,請于2025年1月11日前處理完畢。
國有大行目前相對“淡定”,消費貸的水平多數還維持在3%之上。如農業銀行的個人消費貸目前的最低利率是3.1%,20萬元以下可以網上申請,20萬元以上則需要線下網點申請。中國銀行的中銀E貸的貸款額度則是20萬元,最低利率為3.4%。
整體來看,臨近年末銀行這輪“大酬賓”活動相對理性,沒有出現9月份個別銀行消費貸利率下破2%的情況。
需要指出的是,超低價的消費貸并不是人人有份,其多數都設置了一定的門檻。比如白名單客戶等,有的則要求申請者是國企或事業單位員工,或者是醫生等特定職業人士等,不同銀行的要求不盡相同。
博通咨詢金融行業資深分析師王蓬博對記者表示,信用卡、消費貸是金融機構的觸達場景之一。元旦、春節期間,消費力“爆表”是營銷良機,金融機構應持續關注消費者行為、心態變化,靈活調整產品策略,確保創新產品能夠真正滿足市場需求,實現消費金融客戶和業務規模化增長。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坦言,對金融機構來說,消費貸市場“價格戰”過度,也不利于行業風險管理,需要高度重視業務風險防控與業務可持續問題;過低消費貸利率,可能會導致一些借款人進行套利,容易引發部分消費過度負債加杠桿,并可能催生局部資產泡沫風險等。
超30家機構提示警惕不法消費貸
不過,在銀行消費貸開啟新一輪優惠的同時,不法貸款中介趁此開始活躍了起來。多位銀行工作人員均表示,不法貸款中介往往會打出年化利率低至2%、3%的信貸產品來吸引顧客,除了低息,他們還會打著正規機構、無抵押、無擔保、洗白征信等誘惑的旗號,誘導消費者辦理貸款,但是這背后往往暗藏玄機,例如,收取高額手續費、設置貸款騙局等。
為了打擊不法貸款中介,近期已有超30家銀行發表聲明,提醒廣大客戶注意,謹防“消費貸”成“套路貸”。例如12月3日,齊魯銀行通過官方微信公眾號發布風險提示,強調個人貸款資金應按照合同約定的用途使用,嚴禁違規流入房地產、股市、基金、期貨等領域。如果發現未按約定用途使用貸款,銀行有權收取罰息并立即收回貸款。
此外赤峰元寶山農村商業銀行、太原農村商業銀行、新絳縣新田村鎮銀行等銀行均在聲明中強調,未與任何中介機構或個人開展貸款業務合作,并提醒公眾提高警惕,避免被不法中介誘導辦理貸款。
工商銀行中山分行、建設銀行臺州分行、招商銀行貴陽分行、工商銀行云南省分行等在內的多家大型銀行也發布了類似的聲明,明確表示沒有與任何貸款中介機構或個人合作,也沒有委托任何中介機構或個人代收貸款資料和代為開展貸款調查。
金融消費機構也在積極行動,例如招聯消金通過微信視頻號、抖音等平臺,開展新媒體金融知識宣傳,圍繞個人征信、分期消費、反欺詐、消費金融基礎知識等主題,制作系列原創內容,讓廣大居民可以隨時隨地了解防范電信詐騙,識別金融風險。
此外還通過官網、APP、微信公眾號、微博、抖音等渠道,以圖文、漫畫、短視頻、直播等多種形式開展線上專項宣傳,定期開展線下活動,目前觸達消費者超2億人。
12月24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也“下場”發布風險提示稱,近期,在社交平臺上出現打著“債務重組”“債務優化”旗號的不法貸款中介信息,誘導消費者“借新還舊”或者申請高息過橋墊資,這種所謂的“重組”和“優化”不僅隱藏著高額收費陷阱和個人信息泄露等風險,而且可能觸犯法律。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局指出,應警惕不法貸款中介虛假宣傳和誘導。充分認識違規“倒貸”的風險和危害,警惕不法中介隱瞞不利信息、只談誘人條件的虛假宣傳和誤導,切勿盲目相信陌生來電、短信、廣告傳單、社交平臺等渠道推送的“債務重組”“債務優化”“免抵押擔保”等貸款中介信息,避免陷入相關陷阱。
責任編輯:秦藝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