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記者 龐華瑋
2024年僅剩不到一個月,年末公募基金“排名戰”進入沖刺階段。
截至12月2日,因為抓住“924行情”,有超七成主動權益基金年內收益回正。而今年指數基金表現亮眼,年內有近九成指數基金取得正收益。
總體來看,年內表現最好的是北交所主題和科技賽道的產品。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進入基金年末“排名戰”沖刺階段,不少績優基金為避免因大額資金涌入攤薄基金收益暫停大額申購。同時,業內人士介紹,年底基金經理也根據市場風格變化和自身的投資框架,對持倉進行調整,以期獲得更好的收益。
不過,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今年年底行業形勢也有了新變化,不少頭部大型基金公司已不再追逐“冠軍基金”,也不再沖刺基金“排名戰”。
一家基金公司人士表示,“今年公司不提倡年底業績沖刺,我們基金經理的考核是三年制。今年年底,我們最大的壓力主要集中在保規模,特別是電商銷售,比如螞蟻平臺上買資源點位,同時機構部也要防止年底出現機構大規模贖回基金。”
“924行情”前,大部分基金的年內業績為負,但“924行情”扭轉了乾坤。
Wind數據顯示,截至12月2日,代表主動權益基金的萬得偏股混合型基金年內凈值增長率為5.57%。
具體來看,在有數據可查的4496只主動權益類基金(包括普通股票型基金、偏股混合型基金、平衡混合型基金、靈活配置混合型基金,僅計算初始基金,下同)中,年內3255只收益為正,占比72.40%,僅有約27.60%主動權益基金收益為負。
其中,年內5只主動權益基金收益超50%,最牛基金國融融盛龍頭嚴選A為53.62%、華夏北交所創新中小企業精選兩年定開為55.59%、大摩數字經濟A為55.08%、銀華數字經濟A為52.21%、匯添富北交所創新精選兩年定開A為51.44%。
另外,今年以來有1371只主動權益基金凈值增長率超過10%,346只超過20%,100只超過30%,31只超過40%。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指數基金的表現更耀眼。
截至12月2日,有數據可查的2067只指數基金(包括被動指數型基金、被動指數型債券基金、增強指數型基金、增強指數型債券基金,僅計算初始基金,下同)中,88.11%年內收益為正,僅11.89%年內收益為負。
今年以來共有1364只指數基金漲幅超10%,464只漲幅超過20%,164只漲超30%,38只漲超40%,17只漲超50%。最牛指數基金漲幅為86.92%。
Wind數據顯示,截至12月2日,被動指數基金占據了年內基金收益TOP10的8個名額,僅余下2個名額屬于主動權益基金。
其中,前3名均是北證50指數基金,包括華安北證50成份指數A86.92%、中歐北證50成份指數A85.41%、東財北證50指數A72.38%。
剩下的7個名額則主要是科技相關的基金。具體來看包括易方達創業板中盤200聯接A67.88%、科創芯片ETF南方65.73%、南方中證全指計算機聯接A57.72%、華寶上證科創板芯片指數A56.72%、國融融盛龍頭嚴選A56.62%、中歐中證芯片產業指數A56.14%、華夏北交所創新中小企業精選兩年定開55.59%。
總體來看,今年受益于“9·24行情”的暴漲,基本“滿倉”的指數基金大幅跑贏主動權益基金。
值得一提的是,年內主動權益明星基金表現不一,重倉醫藥的明星基金今年仍然虧損,重倉食品飲料的明星基金表現也不盡如人意,大部分都沒有跑贏寬基指數基金。
“今年業績靠前的基金主要集中在科創、人工智能、芯片、港股互聯網等領域,得益于政策轉向,市場情緒得以修復,科技領域獲得資金青睞。”格上理財旗下金樟投資研究員王祎說。
排排網財富理財師負責人孫恩祥總結,2024年業績表現優異的基金具有如下特點:其一,今年以來,人工智能、半導體、北交所等科技領域表現出色,因此重視科技成長領域投資,善于把握主題投資機會的基金表現出色;其二,策略較為靈活,善于根據市場變化來靈活調整策略的基金,它們在行情好的時候增配科技成長方向,在行情不好的時候則轉向高股息等防御板塊。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表示,今年的業績較好的基金大多是抓住“924行情”轉向的機會,帶來比較大的凈值回升,但年內也有一批紅利基金的業績不錯,因為在前期大盤下跌時,它們逆勢上漲。
“今年績優的基金在后期仍然值得關注,但是不一定明年能繼續領漲,主要原因是明年的行情可能和今年特征不一樣,明年市場的牛市特征會更加明顯,所以今年的績優基金在明年不一定領漲,但是還是會表現不錯。”楊德龍說。
業內人士分析,年內績優基金的業績能否延續取決于多種因素,包括市場環境、行業發展、基金經理的投資等。
盡管不少頭部大型基金公司已不再沖刺基金“排名戰”,但部分中小基金公司仍有“排名”需求。
“基金比較看重年末排名,今年還是存在基金年末沖排名的現象。”楊德龍告訴記者。
記者發現,年底為保住優秀業績,今年績優基金經理們的常規操作方法是“限購”。
一位公募人士告訴記者,為了保持基金組合運作和收益的穩定性,一些績優基金選擇暫停大額申購,避免大量資金流入導致基金經理難以有效管理投資組合,而影響到基金已取得的業績。
“通過控制規模,基金經理也可以更加專注于現有資產的管理,保護持有人利益、提高投資效率。”上述公募人士說。
事實上,近期許多績優基金為避免因大額資金涌入攤薄基金收益、影響基金經理年末排名而公告限購。
限購的不乏知名基金經理管理的產品,比如周海棟管理的華商優勢行業,對機構客戶的單日申購上限為10萬元。朱少醒管理的富國天惠成長混合(LOF)則將單日2萬元的限額范圍擴大至A、C、D份額。二者均為管理規模在200億元以上的明星基金經理。
從最新申購狀態來看,Wind數據顯示,截至12月2日,共有198只主動權益基金處于暫停大額申購狀態。其中有58只、約四分之一的產品的年內業績超過10%。包括華夏見龍精選、華夏優勢精選的年內回報超過40%,中航趨勢領航A、東吳新趨勢價值線的年內回報超過30%。
除了限購之外,一位公募人士表示,年末基金經理也會根據市場環境的變化,對產品倉位進行適當的調整,進一步優化組合配置來保住優秀的業績。
對此,王祎也指出,進入基金年末“排名戰”沖刺階段,基金經理可能根據市場風格變化和自身的投資框架,對持倉進行調整,以期獲得更好的收益。
“在年底階段,從過往經驗來看,基金公司通常會通過調倉換股、暫停大額申購或限購、根據市場風格調整策略、加強風險管理等手段來保持或提升基金業績。”孫恩祥說。
責任編輯:王旭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