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財經大學校長馬海濤:僅有金融增量政策出臺是不夠的 10月或迎財政政策接力的重要窗口期

中央財經大學校長馬海濤:僅有金融增量政策出臺是不夠的 10月或迎財政政策接力的重要窗口期
2024年09月29日 20:12 21世紀經濟報道

全面牛市啟動!如何跟進大反彈?破凈股、地產股、消費股……買什么?【一鍵告訴你(八五折優惠,速搶!)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唐婧 北京報道

  9月28日,由中央財經大學主辦的 “統籌發展與安全高端論壇”在北京召開。中央財經大學校長馬海濤以“我國財政安全的內涵、挑戰和實現路徑”為題發表演講。

  馬海濤表示,財政在我國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地位以及我國獨特的財政金融制度,決定了財政安全與經濟安全和金融安全緊密相連、密不可分。財政安全是經濟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經濟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線。我國經濟的平穩運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強大的財政基礎,經濟運行中的金融風險、貿易風險等風險的防范化解,離不開財政安全作為保障。財政安全是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的重要前提。

  馬海濤指出,財政安全是金融安全的堅實屏障。財政風險與金融風險往往相伴相隨、相互傳導,但防范金融風險的最終落腳點是財政安全,這源于我國獨特的財政金融制度。具體表現在四個方面:一是堅持黨集中統一領導財政金融工作,重視加強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協調配合;二是財政部門通過履行國有金融資本出資人職責發揮重要作用;三是財政部門可以引導國有商業銀行的信貸活動;四是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的信用趨于一體。

  “在這一制度安排下, 一旦出現金融風險,財政部等中央部門或其直屬中央金融企業通過履行出資人職責,對風險隱患直接進行指導和干預,加上財政資金作為充分保障,使得財政安全成為維護金融穩定的堅實屏障。”馬海濤表示。

  馬海濤還提到,近期央行推出了降準降息等一系列金融政策組合拳,市場反應很熱烈,股市也發生了重大的變化。但光有金融增量政策出臺是不夠的,財政政策逆周期調節也應該發力,10月份可能是一個重要的窗口期。

  在當前經濟恢復尚不牢固的情況下,不少專家建議增發國債或特別國債,來擴大財政支出,刺激總需求,以支持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但由于增發國債或者特別國債等涉及調整預算,需要經過全國人大常委會批準,因此10月份召開的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被視為是重要的觀察窗口。

  馬海濤還稱,國債發行擴大赤字從長遠來看會涉及財政可持續性的問題,在此背景下討論財政安全就顯得尤為重要。

中央財經大學校長馬海濤中央財經大學校長馬海濤

  財政安全更加強調跨年度、跨周期平衡

  什么是財政安全?馬海濤認為,財政安全是指一國的財政收支短期平穩運行,中長期實現跨年度?跨周期平衡,并儲備一定的財政空間和財政資源,應對國內外自然?政治?經濟?社會等局部或全局的重大沖擊,以維持國家政治穩定和經濟社會長期可持續發展的狀態。

  具體來看,財政收支平衡是財政安全的前提,儲備一定的財政空間和財政資源是財政安全的保障,應對國內外自然?政治?經濟等領域各種重大沖擊是財政安全的重點,維持國家政治穩定和經濟社會長期可持續發展是財政安全的目標。財政安全對財政收支、財政政策、財政韌性和應急財政的管理機制四個方面提出了要求。

  第一,財政安全要求財政收入和支出規模適當,更加強調跨年度、跨周期平衡。財政安全要求在收入和支出兩端構建一個均衡?高效的財政體系,在該體系下,確保稅收在財政收入中的主體地位,合理安排支出項目,科學設計轉移支付機制,有效提升財政應對各種經濟和社會沖擊的能力,從而為國家的長期穩定和發展提供堅實的保障。

  第二,財政安全要求財政政策靈活高效。財政政策在不同階段扮演著不同角色,在順周期時,政府應當扮演“守夜人”的角色,尊重市場規律,確保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通過優化稅收政策?簡化行政審批等措施,為市場主體創造公平競爭的環境。當經濟不景氣時,財政政策應充分發揮其逆周期調節作用。在當前的財政經濟形勢下,積極財政政策的靈活高效性尤為重要,財政政策應審時度勢,講究策略,通過政策的優化來加力提效,讓有限的財力和政策發揮最大的作用。

  第三,財政安全要求財政具有一定的韌性。新安全格局對財政應對災害等突發情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遇到經濟和國家安全領域的各類重大沖擊時,有一定的財政空間調整應對。經濟安全與國家安全,都需要財政予以保障。特別是國家安全遇到重大外部沖擊事件時,需要財政具備實力予以應急處置。

  第四,財政安全要求建立健全平時財政和應急財政互相轉換的機制。財政要有未雨綢繆之備,形成平時財政向“非常時”財政轉換的機制。非常時期,財政的重心工作一定是防災救援?保安全,這就要求在經濟平穩運行時財政要量入為出,做好以豐補歉的準備。非常之時要有非常之策,非常時期財政政策的調整,更能體現國家的財政治理能力。一方面,調整“非常時”財政支出結構。“非常時”財政支出結構要國家應對突發沖擊的需要,壓縮非必要支出和其他支出的比例,增加應急支出。另一方面,改變“非常時”財政收入策略。通過增發特別國債?適當增加財政赤字率等方式來保證財政應對沖擊的能力。 

  深化養老保險制度改革 緩解財政養老壓力

  財政安全有哪些實現路徑?馬海濤分享了五點看法。

  第一,強化中期財政規劃管理,實現財政跨年度、跨周期平衡,具體可以從以下三方面著手。一是加快財政信息系統建設,提高對經濟形勢、財政收支等預測的準確性;其次,中期財政規劃要與其他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相結合;三是構建科學全面的預算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應根據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結合中期財政規劃的要求,設定明確、具體、可量化的績效目標。

  第二,適當拓展政府債務空間,建立政府債務管理長效機制。一是提高預算管理的規范化、科學化和透明化水平。二是適當拓展政府債務空間,建立跨周期的政府債務機制。三是處理好地方政府和地方國有企業的關系。地方政府與地方國有企業之間的關系應當明晰化和規范化,地方政府應當剝離其在企業中的直接或間接控制權,不要讓地方國有企業來承擔地方政府的融資職能。

  第三,深化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緩解財政養老壓力。發展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構建以基本養老保險為基礎、以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為補充、與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和商業養老保險相銜接的“三支柱”養老保險體系。通過逐步延長法定退休年齡、推動彈性退休等政策,減緩老齡化給財政養老支出帶來的壓力。為應對老齡化導致的勞動生產率下降,一是可以探索實行財政補貼或稅收優惠政策,二是適當加大財政對嬰幼兒照護服務基礎設施的投入,三是著眼于推動人力資本的長期積累,提高人口素質,加快由人口紅利向人才紅利轉變。

  第四,建立與數字經濟適配的數字稅收體系。在國內稅收制度優化方面,首先,優化稅制結構,稅收制度應逐步向以數字經濟為主的稅源結構優化調整。其次,完善稅收征管體系,充分發揮數字技術在涉稅信息收集渠道和稅收征管流程優化過程中的重要作用。最后,研究適用數據資源、數據要素的生產、交易、占有、應用的稅收政策和制度。

  為應對全球層面數字經濟帶來的稅收征管挑戰,一方面,加強數字稅收體系中國內稅法與國際稅收規則的銜接。另一方面,要積極參與國際稅收規則的制定,貢獻數字稅收全球治理的中國智慧與中國方案。

  第五,建立高效的財政應急管理機制,對突發情況做到未雨綢繆。建立健全平時財政和應急財政互相轉換的機制,形成高效的財政應急管理機制,減少或緩沖異常突發情況對我國財政安全的沖擊。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曹睿潼

經濟安全

VIP課程推薦

加載中...

APP專享直播

1/10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

7X24小時

  • 10-16 新鋁時代 301613 --
  • 10-15 蘇州天脈 301626 --
  • 10-08 托普云農 301556 --
  • 09-30 上大股份 301522 6.88
  • 09-25 強邦新材 001279 9.68
  • 新浪首頁 語音播報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